椵岛位于鸭绿江口东部,西朝鲜湾之内,面积约19.2平方公里。鸭绿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南麓,注入西朝鲜湾,全长795公里。
鸭绿江是我国和朝鲜的界河,流域面积
6.19万平方公里,我国境内的流域面积约3.25万平方公里,其他位于朝鲜境内。
西朝鲜湾位于黄海北部,朝鲜西部,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西朝鲜湾之中有很多岛屿,在众多岛屿之中,椵岛面积不算大,但处在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枢纽位置,战略价值重要,历史上曾两次被中国人控制。
椵岛隶属于朝鲜
平安北道铁山郡,平安北道是朝鲜的一级行政区,位于朝鲜西北部,隔鸭绿江和我国丹东市相邻。平安北道的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水陆交通便利。
铁山郡位于平安北道西部的铁山半岛,铁山半岛三面环海,东、西、南三个方向濒临西朝鲜湾,铁山半岛南部为椵岛,在铁山半岛和椵岛之间的海峡,宽约4公里,是朝鲜沿海地区的航运通道。
椵岛和周围身弥岛、薪岛、炭岛一样,都是朝鲜半岛山地沉降,海面上升而形成的岛屿。椵岛海岸线长约35公里,沿海的小型港湾众多,适合船舶停靠,特别是椵岛和铁山半岛之间的海湾,以及椵岛和东南部炭岛之间的海湾,可以有效减轻风浪影响,更加适合避风。
由此可见,椵岛的战略位置,航运价值,港湾价值都比较重要。椵岛曾经被中国人控制,第一次是在明朝时期。1621年,天启元年,毛文龙受辽东巡抚
王化贞之命,袭击后金要塞镇江,即现在的辽宁丹东,取得了“镇江大捷”。
后金恼羞成怒,调集重兵追杀毛文龙,后金士兵不善水战,毛文龙于天启二年,进入了皮岛。皮岛也就是后来的椵岛,期间成为了明朝牵制后金的战略要地。
1629年,崇祯二年,毛文龙被袁崇焕所杀,皮岛守军失去主心骨,军心涣散,最终被清军击败。清军离开之后,皮岛回归朝鲜管辖,皮岛这一名称也不复存在,朝鲜称其为椵岛。
明朝灭亡后,朝鲜王朝成为清朝藩属。清朝初年,
出使朝鲜的大臣曾经询问椵岛的位置,引起了朝鲜王朝的警觉,担心清朝觊觎椵岛,派遣了士卒登岛守卫。
第二次是在朝鲜战争时期,当时面对志愿军的进攻,美军在撤退的过程中,一度登上椵岛,将
平安北道一带的治安队组成了“游击白马部队”,使其驻扎在椵岛等岛屿,试图在后方牵制志愿军。为了扫清障碍,1951年11月5日,志愿军两个营发起渡海作战,歼灭了驻扎在椵岛的“游击白马部队”。此后椵岛一直由志愿军控制,直到战争结束后撤离。
椵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最高的山地海拔345米。椵岛
土地比较贫瘠,不适合种植业发展,当地人主要以渔业为生,沿海港湾适合渔船停靠,主要海产有
马鲛、真鲷、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