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长平之战,若赵王没有任用赵括而继续用廉颇,结果会如何?赵国依旧会败
创始人
2025-07-25 00:33:32
0

众所周知,在战国时期的秦赵两国长平大决战中,由于赵将廉颇在接连几次失利后而始终坚守不出,秦国眼看无法速胜而拖不起,秦相范雎便提出了使用反间计而使赵国临阵换将,为此战国关东六国八大名将之一的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替换廉颇成为数十万赵军的新任主将。

而秦国这边也暗中启用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武安君白起,随后在白起一手诱敌深入之计下,赵括率领数十万赵军主力落入秦军包围圈,最终二十余万赵军在与秦军交战,以及突围过程中战死沙场,而剩余的二十余万赵军因无粮饥饿而迫不得已投降后被白起下令全部坑杀。

至此秦赵长平战略大决战落下帷幕,赵国在此战中先后投入的四十余万青壮军民全军覆没,为此赵国实力从根本上被削弱,元气大伤后的赵国再也无法向之前那样具备全方位单独对抗秦国的能力,而随着作为关东六国的中流砥柱赵国的倒下,也预示着战国历史走向终结,一个新生的大一统王朝即将诞生。

秦国虽然在长平之战中也是付出了近一半伤亡代价约二十万军民才获得了最后胜利,但秦国凭借此战创造了兼并六国的有利条件,为秦王政时期的统一战争打下了胜利基础,无非只是时间问题,最终完成统一帝业的当属秦国,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那么长平之战,如果赵孝成王没有听信流言任用名将之后赵括,而是继续让廉颇担任大军主将,赵国能否击退秦军,改变战败结局呢?

答案还是不能。不过廉颇要是能继续担任长平之战赵军主将的情况下,赵国先后投入的四十余万军民不至于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

即便对面的秦军主将是武安君白起也难以完成全歼,毕竟两人都位列战国四大名将,都是当时能征善战的将中翘楚。而且长平之战中秦赵双方兵力差距并不大,白起虽善攻,且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思想,但廉颇善守,在坚壁不出情况下,白起也没有太好的应对之策。

诱敌深入之策能引诱缺乏实战经验的赵括,但却对廉颇这种老成持重的名将很难起到预想中的效果。毕竟廉颇在前期失利而坚守不出后就遭到了王龁麾下秦军数次挑战,但廉颇也丝毫不为所动,即便秦军不断辱骂挑衅,廉颇始终约束部下坚守堡垒而避战不出战反击。

就连赵孝成王都对失利而避战的廉颇产生了不满,为此数次专门派人前往长平战场责备廉颇,但廉颇依然我行我素,始终按照自己的坚守战略来应对秦军兵锋。而秦军面对廉颇如此应对方式一时之间也没了对策,秦军主将王龁也只好将长平战场面临的实情如实报回了国内,为此后来有了秦相范雎的反间计,结果赵孝成王信以为真,果真让赵括代替了廉颇,最终才酿成了长平惨祸。

廉颇若是继续担任长平赵军主将,为何不能击退秦军,改变战败结局呢?

首先廉颇是因为接连失利才被动改攻为守,而此时秦军主将还不是威名赫赫的武安君白起,而是名不见经传的王龁。而廉颇在长平战场上都不是秦将王龁的对手,如果换成已经闻名于诸侯列国的武安君,那么廉颇所面临的压力则会更大,别说击退秦军,能守住壁垒工事就算不错了。

这并不是说廉颇的军事才能,实战指挥能力不如王龁,廉颇之所以接连失利是多种因素综合之下所造成的。首先赵国属于师出无名一方,秦国多次发兵攻打韩国,付诸辛苦才使上党十七城变成飞地,迫使韩桓惠王为了避战主动将上党献给秦国,结果赵国横插一杠,将秦国即将到手的上党十七城截胡派兵接收。

就道义方面来讲,赵国属于理亏一方,而师出无名必然会使赵军整体战力受到影响,除非双方兵力悬殊,否则很难获得胜利。况且赵军在兵力方面还弱秦军一筹,失利也属于正常。其次是兵力因素,秦军师出有名,且兵力多于赵军,廉颇失利也情有可原。

还有战力因素,秦国自秦孝公时期实行商鞅变法以来,秦军战力就因军功授爵制度而不断提升增强,尽管赵国在赵孝成王时期实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但长平此地并不是一望无际的宽阔之地,而是多山地丘壑,赵军骑兵难以发挥优势,而步兵战力至多也就和秦军在伯仲之间,基于师出无名和兵力因素,赵军整体战力是不如秦军的。

除此之外,还有主将因素,王龁虽然在此战之前缺乏史料记载,相比起廉颇属于名不见经传的武将。但王龁是以左庶长身份为秦军主将指挥参与此战,按照秦国军功爵制体系,左庶长属于高级爵位,如果没有多次立下军功是断然不可能获得如此爵位的,毕竟秦王族宗室子弟也需要凭军功才能获得爵位。

从左庶长爵位便能看出,王龁并不是什么缺乏实战经验的新手小白。而且秦王和朝中大臣能让王龁指挥如此超大规模的战役,也说明王龁的军事才能和实战指挥能力是足以担任长平秦军主将的位置。综合基于秦军师出有名,兵力优势,战力因素,王龁在长平战场多次让廉颇吃瘪受挫也没有什么说不通的。

在综合条件下,廉颇很难击败王龁,这也是廉颇在接连失利后始终坚守不出的原因,毕竟秦军获胜,士气更胜,而赵军失利,整体战力本就不再巅峰时期又大打折扣,即便廉颇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也难以凭一己之力将被动变为主动,扭转整个战局。

那么换成军事才能更为出众武安君白起,如果不考虑粮草后勤等综合国力问题,廉颇取得几率则会再降,因此赵孝成王没有任用赵括,廉颇继续担任长平主将也难以击退秦军。

抛开道义、兵力、战力、主将等因素,赵国的综合国力也不如秦国。

毕竟秦军属于长途跋涉的远征方,而上党和赵国边界相邻,然而赵国与秦军对峙一段时间后,国力就开始逐渐不支,长平数十万大军的粮草供应告急,为此赵国向齐国借粮,但是被齐王建拒绝,即便齐国大臣以高尚道义,唇亡齿寒的道理谏言援助赵国,齐王建还是并未听从。

相反秦国在长平战场投入的兵力要多于赵军,而且还属于长途跋涉,但粮草后勤却能得到保障,可见秦国综合国力之强。再看赵国,战场接连失利,主将廉颇在多次责问后仍坚守不出,但长平大军粮草供应告急,而向齐国借粮不成,加上赵都邯郸城内流言不断,说什么廉颇太菜,而且马上就要投降了,秦军只怕马服君之子之类。

赵孝成王没办法只能尽快结束这场战役,不然赵国就会被拖垮。而廉颇又不肯出战反击,或许廉颇当时所想正如秦赵邯郸之战时,武安君白起料算秦军会败而推辞赴任不想做败军之将类似,但奈何赵国粮草难以久持,为此赵孝成王只好替换主将,下令让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新任长平主将。

然而这位名将之后虽熟读兵书,战阵推演方面其父也难不倒他,但赵括缺乏实战经验,加上形势所迫,只能反击,结果中计落入白起包围圈。尽管交战和突围过程给秦军造成了不小伤亡,奈何粮道断绝,加上援军因秦昭襄王亲赴河内地区征调青壮阻拦而无望。

被困的数十万赵军因饥饿而互相暗中残杀相食,赵括知情却难以阻止,为此只能挑选精锐,亲自率军冲锋,只要打开一点缺口,或许就能重整士气,从而扭转战局,结果天不遂人愿,赵括在突围过程中被秦军流箭射中,战死沙场,剩余群龙五首的赵军因饥饿无望只能投降,最终被白起下令全部坑杀。

结语:

秦赵长平之战中,即便赵王没有任用赵括而继续让廉颇担任主将也难以击退秦军,取得最后胜利,毕竟赵国在道义、兵力、战力、国力等方面都不具备优势,就算将武安君白起换到赵军对面,赵国获得最终胜利的几率也是微乎其微。

当然廉颇若继续为长平主将,赵军虽败也不至于全军覆没,赵国也就不会因实力从根本上削弱而元气大伤,从而失去单独全方面与秦国对抗的能力,如此秦国的统一步伐则会被推测延后。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谢谢大家的支持。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内容

祥源文旅联合体中标嵊州越王...
7月25日晚间,祥源文旅发布《关于公司及子公司与关联方组成联合体投...
2025-07-26 00:40:26
康西哥公司二季度每股亏损0...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 美东时间周五早间,美国健康保险巨头康西哥公司(...
2025-07-26 00:40:18
新三板基础层公司星联智创发...
每经讯,2025年7月25日,新三板基础层公司星联智创(87184...
2025-07-26 00:39:04
中国证监会:简化办理已故投...
人民财讯7月25日电,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简化办理已故投资者小...
2025-07-26 00:38:21
上市公司治理制度再升级
7月25日,中国证监会就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向社会公开征求...
2025-07-26 00:38:21
原创 ...
19世纪中期,一直渴望打开中国贸易大门的英国终于忍不住率先发起战争...
2025-07-26 00:34:13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从秦王嬴政称“始皇帝”,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共诞...
2025-07-26 00:34:04
文明的坐标丨古DNA研究揭...
  曾自制过酸奶的人对“开菲尔菌种”并不陌生,该菌种还可以用来发酵...
2025-07-26 00:33:48

热门资讯

原创 春... 大家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诸侯国之间包括诸侯国内部各势力之间往往上演着很多快意恩仇。当时...
原创 蒋... 据说蒋介石晚年在日记中曾提到他深恨的两个人,一个是李宗仁,一个是马歇尔。 蒋介石一辈子玩儿弄政治手段...
“金沙”听闻“红叶”,北大教授... 红星新闻网(记者汪珍有)10月13日报道10月13日,由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都市社会科学院主办...
原创 俄... 历朝历代我们国家都会面临周边民族的侵扰,战争更是难以避免的。所以会有各种各样的手段用来抵御外族的侵略...
原创 此... 朝鲜半岛上居民在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有自己的语言,但却一直没有自己的文字,直到后来引进了中国的汉字,才稍...
兵马俑中,有一张“脸”至今无法... 在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中,有一张“脸”至今无法用科学解释。随着研究的深入,这张神秘的面孔被禁止出...
原创 中... 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末代帝王,往往是结局悲惨,难逃国亡身死的命运。但也有个别末代皇帝成为幸运儿,能够...
原创 “... 上世纪50年代,以吴晗、郭沫若等历史学家为首的一些人,向政府提出了对十三陵的考古计划,试图通过对十三...
原创 唐... 唐代是一个妇女地位相对较高的时代,这个时期也涌现了不少的女强人,她们可以穿低胸装,也可以穿男装,才华...
河南王庄遗址发现距今约5000... 中新社河南商丘10月14日电 (李贵刚 王宇)记者14日晚间从河南永城王庄遗址联合考古队获悉,王庄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