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三国演义》影响我们都会略知一二三国时期的历史,茶余饭后时常说起三国时期的各种事件和人物,《三国演义》本来就是一部小说,三分实七分虚是人们对《三国演义》的评价。
可是不管正史还有演义,荀彧心存汉室一心想要匡扶汉室是人们共知的一件事,很多人也许会好奇,刘备一直也是以恢复汉室为目标,那一直忠于汉室的荀彧为什么选择不选择刘备去辅佐呢?
我们都知道荀彧乃是王佐之才,被曹操称作吾之子房可见荀彧的才能,当然历史和演义之中荀彧所表现出来确实是王佐之才,这个毋庸置疑。
我们熟知这段历史后发现,荀彧和曹操由开始的合作变成了隔阂,形成这样无非就是因为曹操加封自己为魏王,当时刘邦以白马盟约异姓不得称王,曹操虽然没有废汉自立,称魏王已经让荀彧感到曹操为汉贼,两人就此产生隔阂,最后荀彧因为反对曹操加封魏王之事被曹操弃之,最后郁郁而亡,当然也有人说荀彧是自杀。不管荀彧最后的结果如何,荀彧反对曹操称王也间接说明荀彧是心存汉室之人,当初辅佐曹操也是为恢复汉室所为。
荀彧之所以不去辅佐刘备个人认为有多个原因,我们假设荀彧知道刘备也有以恢复汉室的理想,荀彧依然不能去辅佐刘备。
第一,当时的局势让荀彧无法去辅佐刘备,当时天下大乱,诸侯并起且拥兵自重,这样的情况显然是不以利大汉的,以荀彧之才自然也熟知里面的道理。荀彧认为如此天下大乱之际,想要中兴汉室必须稳定甚至消灭当时的诸侯,显然依靠逃亡的汉献帝是不可能的,依靠没有任何实力的刘备显然也不理智,此时荀彧看到了一样心存汉室的曹操,曹操有大才,并且唯才是举,手下将士更是骁勇异常,荀彧为了汉室江山自然选择曹操而不选择刘备。
第二,曹操并没有篡汉之心,我们说起曹操就会想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曹操真正意图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荀彧在曹操阵营肯定也能分清曹操到底是奉天子还是携天子。不但如此,大汉需要曹操这样的枭雄打败其他拥兵自重的诸侯,让汉室不在有人祸之乱,当然荀彧也是希望曹操在打败其他诸侯以后会把权力重新交给汉献帝。历史结果也告诉我们曹操致死也没有篡汉自立,只是加封魏王,以魏王就断定曹操篡汉显然不足以服众,就算曹操内心深处有篡汉之心,加封魏王之时荀彧已成老年之态,去辅助刘备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三,也许荀彧和我们中一些人一样认为刘备辅汉为虚,说起刘备我们第一印象就是仁义无双的君子,可是也有人认为刘备并非君子而是伪君子,或许荀彧也是如此吧。当时汉室天下,群雄并起,曹操得汉献帝以天子诏令挟制诸侯,虽然诸侯之中有些诸侯有称帝之心,但迫于局势未行篡汉自立之举,曹操也是如此,而刘备到处以曹操为汉贼的名义让各大诸侯与曹操为敌。一般人看来刘备是心存汉室,也许荀彧看来刘备之举并非兴汉而是让天下大乱某私利,荀彧也许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刘备才选择不去辅佐刘备吧,当然这个只是个人猜测。
第四,刘备实力达不到消灭诸侯的力量,荀彧辅佐曹操之时刘备人单力薄根本无法与其他诸侯一较高下,荀彧去辅佐刘备能否兴汉还是未知数,但荀彧辅佐曹操则必定能让天下太平。况且曹操得汉献帝之时并未流漏出篡汉的想法,加上汉献帝本来救在曹操之手,辅佐曹操就是辅佐汉献帝,荀彧为何要去辅佐刘备,刘备根本无法代表汉室,汉献帝才是代表着汉室。
第五,曹操唯才是举让荀彧感动,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一个不在乎人才出身的诸侯,也是一个渴望人才的诸侯,荀彧的大才只能在曹操手下才能展现的淋漓尽致,其他诸侯未必能如曹操一般把荀彧奉为谋士之首。加上之前曹操严令喝止手下将士的拥立之举,当年曹操手下曾经进言让曹操废汉自立,被曹操严厉大喝一番,这件事让荀彧更加坚定曹操才是自己所要追随的主公。
综合以上我们不难看出,荀彧不去辅佐刘备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况且荀彧在有大才只是一个人而已,荀彧心存汉室只能为汉室尽最后一点绵薄之力,追随曹操让天下太平的可能性最大,可以说荀彧为了大汉鞠躬尽瘁不输于诸葛亮对蜀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