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黄埔军校秘密招生,当时的基本程序是全国19个省区分别先进行招生初试,初试合格后再介绍到上海、重庆等地复试,复试合格后,再送到广州参加总考试。
也就说,由于孙中山的重视,第一批能够考上黄埔军校的学生,那可谓都是人中龙凤。
广东在进行复试时,胡宗南决定报考,但是招生简章只招收“18岁到25岁之间”的,他根本不符合条件,不过事情解决的办法也简单,就是在招生简章上动下手脚。
不过即便是年龄符合了,胡宗南也不好进去,因为还有一个体检,胡宗南个子不高,1.6米左右,在进行体检时,考官第一个将他拉了出来:“你根本不是当兵的材料。”
眼看如此,胡宗南毫无办法,他只好坐在地上大哭起来,不一会,他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站起身来到考官面前:“凭什么不让我参加国民革命?革命是每个年轻人的义务!个子矮怎么了?拿破仑的个子也不高,同样驰骋疆场!校总理孙中山先生的个子也只有1.68米,校党代表廖仲恺先生更矮嘛!国民革命怎能以相貌取人呢?”
听闻此话,考官有些惊愕,此声音惊动了在旁边屋子的廖仲恺。
廖仲恺一看就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他笑着说:“这位同学,我批准你参加考试。”不仅如此,廖仲恺还给他写了一张纸条:“国民革命,急需大批人才。只要成绩好,身体健康,个子矮一点也是应该录取的。”
由于廖仲恺的支持,胡宗南顺利的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
1924年4月28日,黄埔军校正式放榜,共录取350余名学生,在这些学生中,有一个人的来历很不一般,他是冒名顶替来了,他就是后来的抗日名将,郑洞国。
郑洞国是湖南石门人,1903年出生,早些年间在父亲的影响下读了《论语》《四书五经》等,1921年,18岁的郑洞国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面对国家衰败的情况,他决定弃笔投戎。
1924年1月,郑洞国听闻广州黄埔军校在招生,赶忙前来报名,可是等他来到以后,报名时间早已过了,天无绝人之路,关键时刻,一位叫黄鳖的老乡担心自己考不上,就报了两次名。
他看郑洞国如此的着急,就要他以自己的名字去顶替自己,好巧不巧的是,郑洞国冒名顶替居然是考上了,入了军校以后,两人被分在同一队,这时,一次点名,出了两个“黄鳖”
军校便知道了是什么情况,郑洞国不愿离开军校,就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校方比较宽容,也没有追究他的责任,而是让他将名字改了回来。
就这样,郑洞国在黄埔军校,成为了第一期毕业的学生,他是幸运的一位。
此话,郑洞国参加了北伐,长城抗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在抗战时期,他多次参加重大会战,歼敌不少,因而有人将他称之为抗日名将。
解放战争时期,郑洞国历任东北保安副总司令、代总司令等职,1948年辽沈战役期间,我军攻克锦州后,郑洞国所在长春,决定率部突围,谁知在当天晚上,曾泽生率领一个军起义。
郑洞国坚决不投降,他率领特务团坚守中央银行大楼,他的下属们不愿再为蒋介石卖命,看到如此的情况,他们挟持了郑洞国,选择了起义。
郑洞国起义后,我军按照起义将领对待他,建国后,他先后任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晚年时,郑洞国叮嘱家人:“我是个军人,对生死都看得很淡,你们不要为我难过,好好生活,我这一生对国事家事均无所憾,只可惜没看到祖国统一,如果国家统一了,国民革命就算彻底成功了。”
1991年,郑洞国因病去世,他去世后,两岸同时为他举行追悼会,在所有黄埔同学中,只有两个人享受了如此的殊荣,一个是他,另一位则是杜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