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末,袁世凯废除共和、复辟称帝,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终于圆了内心的皇帝梦。可惜,他最终仅仅当了83天皇帝,亦被后人骂做“窃国贼”。
“袁大头”是袁世凯当权之时所发行的一种流通货币,别看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皇帝,可“袁大头”却前前后后铸造了逾7.5亿枚并且颇受老百姓欢迎,这究竟又是何故呢?
令人痛恨无比的“窃国贼”袁世凯硬是过了一把皇帝瘾
1859年秋,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一个官宦家庭中迎来了一个白胖男婴的降生。
这名新出生的男婴是袁保中的第四子,父亲为他取名为
袁世凯
。
袁世凯6岁那年,因叔父袁保庆一直膝下无有所出,所以他便由父亲做主过继给了叔父袁保庆。
翌年,考取了功名的嗣父袁保庆就带着儿子袁世凯到济南、金陵等地履职赴任,
袁世凯很早就见识广博、颇通人情世故,再加上袁保庆异常注重对袁世凯的教育,所以袁世凯的学识底蕴尚可
。
22岁那年,两次参加科考均获失败的袁世凯选择投身行伍,赴朝鲜参与平定“壬午之乱”,后来他又在朝鲜战场上屡创奇功,给当时的光绪皇帝、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人皆留下了颇深的印象与好感。
战毕回国后,光绪帝敕命袁世凯督建新军,以御敌强师。
公元1895年,袁世凯一手组建了北洋新军,这支从华北平原绝地而起且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陆军部队亦成了袁世凯的私军,可以说有了这支部队,袁世凯就具备了其后逼迫清朝末帝退位的资本。
2年后,北洋大臣李鸿章去世,袁世凯接过了李鸿章的“衣钵”,成了朝中炙手可热的权臣之首、北洋军阀头子。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打响,袁世凯被委任为湖广总督并担负起南下镇压起义军的重任。
翌年,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力宣称支持共和,随即,他劝说隆裕太后以及溥仪皇帝接受优待条件、对外宣布退位让权、结束帝制
。
1912年2月15日,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投票选举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随后,袁世凯得意洋洋地在北京宣布就职。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在众人的劝进下身着龙袍,当众宣布废除共和、复辟帝制,将次年改称为“洪宪元年”
。
最终,袁世凯这个“洪宪皇帝”的君权梦并没有实际着陆,他只做了83天皇帝就倒台并抑郁而死了。
什么是“袁大头”,它的出现究竟是好是坏
当时,为了应对国内严重的财政金融危机、挽救已经濒临崩溃的国内金融市场,身为大总统的袁世凯临危不惧,果断决定铸造“袁大头”这种曾在民国时期广为流通的货币,用其取代了清朝的龙洋(光绪元宝)、银子、铸币以及以金圆券为典型代表的一众屡屡贬值的纸钞
。
“袁大头”实则
全称为“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
,它是袁世凯为解决军费问题以及提高个人政治地位而发行的银元货币,其正面是袁世凯的半身侧像、背面则是禾苗稻谷的图案。
我们常说的“袁大头”,就是指币面标明“壹圆”面额的“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其铸造年限总得来说也只有中华民国三年、八年、九年、十年这四个年限,其中,以民国三年铸造的“袁大头”最为常见。
“袁大头”币型统一,成色与重量都有严格的规定:每一枚“袁大头”的重量都是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含银量都必须是89%,余下11%则是金属铜。严格的铸造标准注定让“袁大头”这种银币的保值性能极强,故而自其问世后就深受老百姓的欢迎与认同
。
“袁大头”铸地多、铸量大,尽管这种银币有多个版本,但其标准重量均为七钱二分,品质始终恒定如一。
袁世凯只当了83天皇帝,可为何“袁大头”却铸造了7.5亿枚
袁世凯在登上帝位后,立刻就推出了很多新制度,但唯有“新币制度”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认可,与此同时,民国政府还颁布了《国币条例》,规范了“袁大头”的铸造尺寸和用料、成色以及币值。
袁世凯之所以让老百姓认可了“袁大头”,奥秘就在于他将这种金属货币与贵金属进行了挂钩。
晚清发行的那些纸钞,其流通价值总是随着政局的变动而涨落起伏,最差的时候甚至就相当于废纸一张。
而“袁大头”则不同,每一枚含银量多达九成的“袁大头”都保值力极强,“五四运动”爆发后,“袁大头”甚至完全跑赢了其他货币,成了民国最受欢迎的流通货币
。
别看袁世凯仅做了83天的皇帝,可自从他当上总统就开始发行的“袁大头”却前后一共发行了大约7.5亿枚。单单是南京铸币厂就在1915年和1916年发行了超过3.8亿枚“袁大头”,可见,“袁大头”的确倍受欢迎,而且长盛不衰。
建国后,很多偏僻地区依然视“袁大头”为唯一流通货币,那些老百姓们认为即使“袁大头”也有可能贬值,但由于它含银量极高,所以随时可将其熔炼并打制成戒指、镯子、项链等首饰,待家中有婚嫁之喜时正好可以拿来使用。因此,政府为稳定这些地区的经济,还特地又铸造了一批“袁大头”供老百姓日常交易使用。
估计袁世凯怎么都无法料到,即便自己已经背负“窃国”骂名并且故去多时,但由他下令铸造并推广开来的“袁大头”历时数十载依旧受到了国人的一致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