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地方语言当中,粤语是比较强势的一种,改革开放之前,在深圳,大部分人说的都是粤语,讲普通话的很少。不过,如今的深圳,基本上讲的都是普通话,那么,深圳是如何由一个粤语城市成为普通话城市的呢?
这离不开一个人的努力,这个人就是曾担任广东省委书记的
任仲夷
。任仲夷在任期间,大力在深圳推广普通话,并制定了很多考核政策,比如,教师要在学校讲普通话,基层干部不会普通话的不予录用……大大提高了普通话的地位,一举扭转了粤语的强势,为深圳成为大城市奠定了基础。那么,作为在深圳推广普通话的功臣,任仲夷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任仲夷出生于1914年,河北省威县人,早年时期,任仲夷主要在家乡求学,他的读书成绩很好,中学毕业后,任仲夷考入了北平的中国大学,也是在读大学期间,任仲夷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一二九运动”之后,任仲夷加入了共青团,1936年6月,他转为正式党员。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仲夷陆续活跃在鲁西以及冀南等地,为抗战做了大量宣传工作。抗战胜利后,任仲夷被派到东北,继续从事建设根据地的工作,为解放东北地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任仲夷长期在黑龙江省工作,1958年升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1966年,十年特殊时期开始,当时担任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的潘复生主动站出来支持红卫兵造反,而且潘复生也取得了军队的支持,控制了黑龙江省委。
控制黑龙江省委后,潘复生开始迫害原先省委的高级干部,任仲夷也受到迫害,并被当作“走资派”关押起来。1972年,在毛主席与周总理的关怀下,任仲夷重新复出,官复原职,继续担任黑龙江省委书记。
粉碎“四人帮”后,任仲夷被调到辽宁省,陆续担任了辽宁省委第二书记以及辽宁省委第一书记,全面主持辽宁省委的日常工作。也是那段时期,任仲夷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同时,任仲夷还是第一个撰文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省委书记。
1980年,正值改革开放的关键年份,当时杨尚昆等在广东工作的主要领导被调到中央,派谁去广东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毕竟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地位十分重要。最终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后派任仲夷到广东,让他担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相当于今天的省委书记),全面主持广东的工作。
到广东后,任仲夷大力支持改革开放,探索改革开放的道路,当时广东承担着先行一步的重任,任仲夷肩上的担子也非常重。值得一提的是,任仲夷上任后,在外贸改革、打破大锅饭、物价改革、工交改革等一系列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领域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广东改革开放的进程,为广东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1985年,任仲夷被调到中央,进入中顾委,担任了中顾委委员,继续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建言献策。晚年的任仲夷主要生活在广州,于2005年病逝,享年91岁。值得一提的是,任仲夷有个儿子名叫任克雷,他曾担任华侨城集团公司总裁、深圳市委秘书长等职务,是新中国的正厅级干部,任克雷还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也是我党培养的优秀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