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 年 7 月 11 日上午 11 时许,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抵达北京。走下飞机的那一刻,看到迎接队伍最前面的周总理,他加快步伐迎上前去,两人紧紧相拥。周总理激动地说道:“你回来了,我们欢迎你啊。”这位老人便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李宗仁。
李宗仁,字德邻,广西临桂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桂系代表人物,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在抗日战争中,他参与指挥了徐州会战、随枣会战等众多战役,其中台儿庄大捷最为著名,这是全面抗战以来继平型关大捷后取得的最大胜利。
李宗仁的一生,始终与蒋介石斗争不断。从 1927 年桂系逼宫,到 1929 年蒋桂战争,再到 1949 年成为中华民国代总统,他一直与蒋对峙。抗战时期,蒋介石虽为中国政府名义上的最高领袖,却很难指挥得动李宗仁。1948 年,蒋李斗争发生转变,天平向李宗仁倾斜。这一年春节后,李宗仁决定竞选副总统,桂系内部对此产生分歧。李的谋士甘介侯等人积极支持,而白崇禧、黄绍竑等人认为他不应参加竞选,劝其竞选检察院院长一职,但李宗仁坚持己见。3 月 22 日,李宗仁来到南京展开拉票攻势。蒋介石为阻止李宗仁,拉上孙中山之子孙科一同竞选。孙科出身虽高,却是一介文人,政务能力欠佳。蒋介石为推孙科上位,拉拢程潜退选,把票投给孙科。李宗仁十分机警,也表示退选。若李宗仁退选,候选人只剩孙科一人,选举将成笑话,蒋介石只好让程潜继续参选。经过三轮投票,李宗仁每次票数都高于孙科和程潜,成功当选副总统。
1948 年秋,解放战争接近尾声,国民党精锐损失殆尽。蒋介石焦头烂额之际,李宗仁与白崇禧再次逼宫。白崇禧以与中共和谈并让蒋介石下台为条件,身在南京的李宗仁也发表和平主张。蒋介石无奈表示若能换取和平,甘愿下野。随后,李宗仁就任中华民国代总统,但他很快发现自己成了光杆司令,国民党最高统帅部和行政院仍听命于蒋介石。
李宗仁还犯了妄图与共产党划江而治的错误。白崇禧认为国民党虽军队损失惨重,但仍有海军和空军,解放军难以轻易突破长江。然而,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百万大军过长江,蒋介石败退台湾,李宗仁携一家老小远渡重洋,留在美国。
16 年后,李宗仁终于回归祖国怀抱,那一幕令人激动。在他去世前夕,表达了为台湾问题出力的愿望,可惜已时日无多,台湾问题成了他生平最大的遗憾。1969 年 1 月 30 日,李宗仁病逝于北京,葬在八宝山,成为为数不多葬于八宝山的国军高级将领。
李宗仁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晚年的他曾征讨军阀,为己谋权谋位;中年抗战救国,却又参与内战,与人民为敌;晚年回归祖国,投身建设大业,落叶归根。他是保家卫国的功臣,也是中华民族的功臣。他的人生历程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