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本文摘自《宁化文史资料》第三辑(1983年8月),作者邓光昌,原标题《宁化是怎样和平解放的》
正文
一九四八年,宁化张树庭、马贻谦,为竞选伪国大代表,拉选票、争席位,形成张、马两派,互相角逐,斗争激烈。张树庭以济村为中心,马贻谦以安乐为中心,各自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互相戒备,以防火并。一九四九年二月,伪县政府为了控制全县武装,将原“宁化县自卫总队”和张、马两派武装合编,成立“宁化县民众自卫总团”,由伪县长符国秩兼任总团长,马派张史才和张派伍秉芳任中校付总团长。张龙海、(又名张镜清)雷寿燮任总团附。下分四个大队,共辖十二个中队。除总团部的两个常备中队驻县城外,其余中队分驻各乡镇。
一九四九年春,人民解放战争已转入战略进攻,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渡长江,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全国大部地区已解放,福建处于大军威胁下。地下党宁化城工部根据形势发展,为迎接解放,减少阻力,使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失,决定尽量争取反动阵营中部分人员起义。城工部负责人雷臻新,指派曾参加过土地革命的张志农,向伪政府和民众自卫总团拥有实权的人员做争取工作。
伪自卫总团付总团长张史才是城工部动员起义首先物色的对象。张史才早年在外地读书,后又长期在外任伪军官,曾任过国民党六十二军参谋处上校处长。他因病于一九四八年回老家禾口,在当地民愤不大,回乡后又当上了付总团长,掌握着宁化部分武装力量,并控制了伪政府的公安、财粮等部门,有举足轻重之势。张史才和张树庭原是结拜兄弟,后因张树庭处理诉讼案件偏祖一方,伤害过张史才的房亲——四郎公子孙。于是四郎公房亲在伪国大代表竞选中反张拥马,投马贻谦的票,张史才受房亲影响,也对张树庭不满,倾向马派一边。
张志农和张史才的关系较密切,又同是马派。一九四九年七月间,他利用这种关系与张史才联系,根据形势发展,向张阐明利害关系。张史才在他多次的教育鼓动下,表示愿意转向人民一边,待机率部起义。
一九四九年八、九月间,张、马两派双方矛盾加深,斗争更加激烈。张树庭秘密调动禾口、济村、安远、水茜等乡镇武装七百余人企图围攻县城,想用武力追使伪县长符国秩等交出军政大权。符国秩获悉情报后,带着叶蕉所率领的县常备第一中队和伪警察局的部分人员连夜逃走。符逃走后,由伪县府秘书舒政代理县长。张史才自知不是张树庭的对手,遂与总团附张龙海、雷寿燮,带着总团部的部分人员及徐太斗所率的县常备第二中队两个分队连夜撤离县城。倾向马派的城南镇长伊光享、城东镇长伊天泰也分别带着部分人员同时撤离城关。
当时原国民党福建省第五清剿区指挥官易启基,驻在清流,准备开赴长汀起义。张志农被雷臻新派到易启基部下当少校参谋。张史才通过张志农而得知易部是起义部队,遂到清流请求易派兵支援打回宁化县城。易是长汀人,已作好解放长汀的部署,不同意先到宁化。张史才只好带着队伍先后到新村、大同和淮土,分别找马贻谦、马树敏(马贻谦独子,新村乡乡长兼中队长)、徐泰定(大同乡乡长兼中队长)、刘万椒(张史才内弟、淮土乡乡长兼中队长)等秘密联系,共同策划起义事宜。
福州解放后,石碧小学校长马维祺(曾参加过土地革命)积极活动,先后到福州、石城等地找解放军联系。八、九月间,马与四野114师432团接上了头,要求432团来解放宁化。432团负责同志说:“解放宁化是三野的任务,要请示上级并与福建省党政军取得联系方可。”432团团长刘桐山同志(现任广西军区顾问)到石城后,答应派部队来宁化,并详细询问了宁化各方面的情况,后又多次书面指示马维祺等人做好解放宁化的准备工作。十月四日,刘桐山来信指示:“你们应再继续准备力量,长汀解放较有初步就绪模样时,即可解放宁化,望勿急。根据形势,你县之武装统一,只待宁化解放即可有绪,故一切只作暂时之维持……宁化之(地)图,望能找到,速送来为盼。”
二十一日,刘桐山又来信指示:“长汀已解放,估计宁化不日可取,但(要)细心组织各方面可以组织的力量,并要能掌握的,周详准备一切。”他要马维祺将下列情报整理上报:
1、靠拢我方之武装,属马派控制的原有武装多少,在我军解放石城后,新起的多少;敌人兵力之详情。
2、望收集宁化县图一份,速送我参考。
马维祺等人根据刘桐山指示,由廖逢长到禾口乡公所偷出张宁化县图。递给张式钧转交马维祺送给刘桐山团长。另一方面,马维祺又写信动员张史才起义,并将我军的宣传材料,派张式钧、廖逢长直接送给张史才。张史才接信后,回信欣然表示同意起义。马将张的回信转交刘桐山。
十月初,马维祺介绍张史才前往石城与432团联系,派张式钧到淮土罗家边给张史才带路,从溪子口、小姑、雪家边等村抵石城横江,受到432团政治部主任王更印接待。之后刘桐山团长又通知马维祺转告张史才,约他去面谈。张史才当即带伪总团部少尉书记张润生从淮土出发,经坑江、凤山、甘四奎山、杨梅岭下到横江。刘团长等领导人热情地接待他们询问了张史才个人经历和宁化准备起义的情况后说:“你们起义投诚参加革命,我们是欢迎的,保证你们官兵生命安全。”并向他们进一步讲解共产党解放军对起义投诚人员的政策。最后刘团长指示:回宁化后,要和游击队联系,把武装统一起来,统一指挥,统一把枪交给人民政府,切勿乱砍乱杀。
张史才接爱了刘团长的指示后,回到淮土立即召集徐泰斗,刘万椒等开紧急会议。会议内容是:
(一)开展宣传,联络各地人员和平解放宁化;(二)各地所有武装全部集中起来加以整编;(三)凡是参加起义投诚的部队要统一指挥,统一缴枪放下武装;(四)不准发生武装冲击,要和平解放宁化。
与此同时,张志农也先后到新村、大同,分别向马树敏、徐泰定做争取工作。当时总团附雷寿燮正在大同,他们都表示愿意投诚起义。十月二十日,张志农和雷寿燮带领徐泰定中队从大同出发开往县城。当晚九时许,张志农带着警卫员黄岐光,由城南镇长伊光亨引路,来到代理伪县长舒政家里。舒和几个伪职员正在喝酒。张从舒口中得知,城里只剩伍秉芳、范良能两人的武装,张树庭已在三、四天前带部分人枪回老家济村。张志农和舒政作了简短谈判后,舒同意和平解放宁化,并问张说:“要不要伍秉芳、范良能两人出城来见面?”张说。“他们如果欢迎解放宁化,那就出来见面。”舒用电话通知后伍、范两人立即来到舒政家里,表示同意和平解放宁化。
张志农同舒政及伍秉芳、范良能谈判后,用电话与张史才取得联系。十月二十一日,张史才、马树敏分别从禾口、新村率队伍到达县城。当天由各路进城起义的武装人员约四百余人。新村乡马树敏中队、城南镇伊光亨中队和原在城东镇的伊天泰中队,分别驻塔下街和城东镇;大同乡徐泰定中队驻城隍岭;淮土乡的刘万椒中队、徐泰斗中队和罗其光、张捷能两支游击队,分别驻瓦庄和西门。各中队负责各路的防务任务。
起义部队部署就绪后,张史才等人,便对伪县政府的全部财产和挡案材料进行接收和封存。当天成立“人民解放军宁化县临时工作委员会”,公推张史才、伍秉芳、范良能、马谋嘉徐泰定、马树敏、马维祺、张志农等八人为委员,互推张史才为主任委员。下设“六组一室”即:政工组、总务组、财务组、财政组、粮食组、军事组和秘书室。由二十二人组成,处理全县日常事务。当日即向北京、福州等地发出通电,宣布起义,和平解放宁化。并向全县贴出安民告示。在临委会领导下,分头筹备迎接解放军进城,并在禾口等地设置联络点。
十月二十四日,解放军432团开赴离县城三公里的瓦庄宿营。当日即通知张史才、马维祺等到瓦庄开会,研究部队入城和人事安排等事项。舒政、范良能、伍秉芳等到瓦庄同我军领导面谈。张树庭出于形势所迫,也从济村赶到瓦庄,向482团领导表示态度,同意起义缴枪。
二十五日,解放军部队举行入城仪式。张史才为首的临委会人员、原伪政府部分人员和当地群众在城门口列队迎接解放军。张树庭也出城迎接。至此,我军未开一枪一炮,和平解放宁化全境。
部队进城后,改组了原临委会,由刘桐山团长、杨华参谋长和张史才、伍秉芳、范良能(后因私存枪枝被镇压)、徐泰定、马树敏、马谋嘉、马维祺、张兴道、(后去香港)张志农十一人组成“宁化县人民临时工作委员会”。刘桐山为主任委员,杨华、张史才、伍秉芳为付主任委员,马维祺兼临委会办公室主任秘书,伍秉芳、徐泰定任公安股付股长兼收缴枪枝组正付组长,张志农兼教育组组长。
十月二十七日,驻城起义部队集中在县公共体育场举行武器收缴仪式。参加缴械的有徐泰定、(后上山为匪自杀)徐泰斗、刘万椒、(后上山为匪被我军活捉镇压)马树敏、伊光学、伊天泰等中队。罗其光、张捷能(后上山为匪,被我政府镇压)两支游击队的枪也同时上交。大同、南田乡公所的武器,均由432团负责同志收缴。安远、招贤、湖峰、济村、石碧、禾口、永丰、元仲、治平等乡的公私武器,也陆续送缴部分或全部。全县公私枪弹缴交驻军482团有收据者,计各种枪一千三百多枝,子弹一万一千三百发。
张树庭出于反动阶级本质,坚决与人民为敌,在我军482团进驻宁化不久,聚集部分旧部属,上山为匪,直至被我军围剿,活捉镇压。
一九五0年二月,我南下干部来宁化正式接管地方政权,3月1日正式成立宁化县人民政府。432团撤离宁化。
资料来源:
《宁化文史资料》第三辑(198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