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人如果“失业”,有失业保险吗?透过范仲淹来看古政府的措施
创始人
2025-07-22 14:32:53
0

现在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富足了很多,但是也因为社会上的改变让人们越来越喜欢追求物质,导致出现很多为了一点钱财而不惜践踏自己的尊严与身体。虽然国家变得越来越好,但也让原本的物价变得越来越高,因为消费水平提高了。

这也就导致一些人对工作的工资不合理的怨念与大城市的竞争太残酷的感慨,让自己成了一个无业游民,但这也不影响因为国家也有政策关照所以还不至于活不下去。可是在古时的社会状况上人们失业了,当时的政府又会怎么处理呢?

一、古时各阶级民众的失业情况

1、古时社会制度的划分

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划分森严,在传统职业中划分为士、农、工、商四个层次。而在古时人们都讲有学问的必然要去考取功名,以此光宗耀祖在《论语·子张》中便说到“学而优则仕”的观点,而此方法又是古代一个最正经的工作。

在社会层级中“士”处在第一位,但是农却不是所有人想的那样排在底层,而是占据了第二位。因为在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同时历代统治者又提倡“农耕为本”的思想,因此在农这个阶级层次并没有工作可言,他们只是需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把自己的田地搭理好即可。也是最容易满足的一个阶级,所以在历代起义中我们都能发现所有起义均是农民活不下去,田野没有粮食而造反。

而商人阶级却是最不重视的一个,在古时都有重农抑商的制度,纵然是有商户与商人也只是子继父业,从祖上传下来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算是种一辈子地也不会说区经商。虽然这种观念比较牢固但到了宋朝商业却发展了起来。谈起这些那工人阶级只是懂些奇淫巧技的一类人。

2、古人失业的原因

在封建社会制度下人们接受者历代领导者的熏陶,重农而抑商。想找一个正经的工作就只能去考取功名为国家干活,而不想工作又没有远大抱负的便只能种地养活自己。正因这种观念在古代社会上人们同样存在失业的风险。

士人阶级也就是国家的官员,那时唯一能导致自己失业的情况便是领导的贬职与同僚关系不合被他们弹劾或惹怒了皇帝而被发配边疆。到了农人阶级,唯一能造成失业的只有无田可耕,无地可犁。也就只能成为流民四处流浪成为土匪,或者到一个县郡求被收留。

不过,古时农人失业的情况很少发生,大多数集体失业也只是会在战乱频发、天灾人祸时出现。在历朝统治者眼里,农人阶级最为重要,所以失业的风险相比士人、商人阶级就不会很大。

3、士人阶级三度被贬的范仲淹

范仲淹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父亲早逝,母亲一人孤苦无依多以带着范仲淹改嫁,后来范仲淹到应天府求学了,从此以后寒窗苦读了数年,最终考取进士,被贬生涯中有一次是因为在郭皇后误伤宋仁宗时因反对废后而被贬到睦洲,虽然被贬了但是却并没有因此流浪睦洲,而是做了睦洲的知州。

不管那一次被贬,范仲淹都能到地方任职并出行各种政策,可见其权利有多大。重点是在被贬后还依然能回到朝廷复职。虽然他的才华是得到领导者赏识的重要因素,但是重点却不是这样,而是因为范仲淹是士人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了体现中央朝廷对士人阶级的重视,因此在士人被贬后不至于在地方埋没,所以这也算是对他们失业后的保险吧。

二、古代官府对各阶层失业民众的保障措施

1、为什么黎民百姓没有保险

在历朝中相比士人阶级的保障保险,对农人阶级的保险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了,甚至可以说是一分钱币都不会给,还会严重剥削农人阶级。就比如在统治者要建立各种大型工程时,如皇帝的皇陵、军事要塞、城池修炼等等都是通过“徭役”的方式大量征召黎民百姓,而失业的百姓则是重点征召对象。

在司马光的《劝农札子》中说到“今农夫苦身劳力,恶衣粝食,以殖百谷,赋敛萃焉,徭役出焉。”而在《韩非子·备内》中又谈到“徭役少则民安,民安则下无重权,下无重权则权势灭,权势灭则德在上矣。”可见古人对统治者剥削农人阶级有很深的见解。也能看出在统治者眼中农人阶级只是自己国家的生产力,所以保障保险便谈不上了。

2、士人失业政府如何处理有没有保险

中国古时的士人阶级就好比如今我们看到的。谈起士人阶级的失业就不得不说历史上的北宋名臣“范仲淹”了,在范仲淹的人生中他被贬的次数算可以说是差不多占了一半的人生。在宋仁宗时期朝谏院成为了独立机构,谏官由皇帝亲自授予因此在士人眼中这个算是同比宰相了,因此凡是谏官任上有所作为的,获得声名的士人之后多不次之荣。范仲淹便是其中之一。

而士人作为历朝的重要人才,因此在管制上各朝领导者都会给予优待。就比如范仲淹在多次被贬面临失业的情况下,还依然能到地方任职这也可以说是针对士人阶级人物的“保险”了。

就比如在释文滢《续湘山野录》所记载中说到范仲淹三次被贬,每次都被士论看成是光荣的事情,而范仲淹也说“仲淹前后三光矣”。不得不说朝代上的对士人阶级的照顾还是不错的,可以说是这个算是对士人阶级的保险了。

三、中央政府对各阶级失业民众的处理方式

1、百姓失业政府如何处理

古时社会政策多数倾向于农民,即是每当一个朝代建立时都会发布关于降税的政策。如《汉书·惠帝纪》中记载到惠帝元年“减田租,复十五税一。同时在《史记·孝文本纪》中还记载到景帝元年“除田半租”的相关政策。由此可见,历朝统治者对农民的重视。虽说对农民的政策多少是统治者治理天下的手段,但其中也不难看出在对农人阶级的管控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防止了他们的失业后造成的影响。

农人阶级在古时占有很大的比重,甚至在《荀子·哀公》中都谈到了农人阶级的重要性其中说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哲理名言。可知若是对农人阶级失去了控制,那离亡国也不远了。因此在对农人阶级的管理上,历朝历代都会想法设法的出台政策防止农人集体失业所对国家造成的负担。

在各项救灾中我们也能看出统治者对广大失业农人阶级的处理方式,皆是通过降低赋税来恢复农人阶级的生产力。所以在历史的记载上我们不难看到很多关于降低赋税额记载,如汉代对田税有灾免的规定,其中说到成帝建始元年十二月诏曰:“郡国被灾十四以上,毋收田租。”所以降税降赋也就成了皇帝针对失业百姓的通用手段,这也算是另类的保险措施吧。

2、为何古代的救济被称为保险

谈到保险我们当今社会有很多相关保障,如意外保险、医疗保险、工作保险还有针对失业的工作安排。但是在古代却没有这么多保险,也没有针对广大农人阶级的保障,有的只是维持他们基本生存的赈济,即是在面对天灾人祸时国家某处出现大规模的流民集结,在发生这种情况下国家领导者会第一时间筹备谷物或钱财来制止更多的流民产生。

在保证百姓的性命时还会有提供相关的工作,即是即招募饥民兴修水利等工程,也叫工赈,而此法既赈济了灾民又减轻了国家的负担所以也被历朝统治者所使用。不过这样的种种措施并不会普及到全部的流民身上,而且在救济时也需要很多时间准备,往往灾情发生以后统治者也不会知情。

到了重大灾情时,国家才会出动军队甚至皇帝也会到一线去救灾,以保障百姓。在西汉司马迁《史记河渠书》中有关于汉武帝抗震救灾的描写“自临決河,沉白马玉璧於河,令群臣从官自将军已下,皆负薪決河”。由此可见对农人阶级的保险国家领导人只是保证百姓的性命而已,并不会提供其他的救济。所以相比士人阶级的失业保险,农人阶级还是要差很多。

3、中央政府会怎么处理失业的流民

古时人们不存在失业这样的概念,也没有失业这种词语,而这也是与古时的社会制度有关。在古时人们普遍是农民,商业行为都少的可怜,这与历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制度脱不了关系。也就导致古时的人们只知道种田耕地,而这也是基本的收入来源。就比如说那些官府给官吏开工资时也都是多少石的粮食来算。

若说百姓的工作是什么,那一定就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工作了,可若是百姓的地没了会怎么办呢?这便会导致百姓流离失。从而在一个地区出现大规模的流民,即是流浪者。这不仅仅会为国家造成负担,还可能出现暴乱,所以在历朝政府处理失业的人时都会通过地方修建的粮仓来开仓施粮。

这也是历朝统治者大规模在全国各地逐渐粮仓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出现大规模失业民众时及时采取救济,同时也是一种生命保险,防止更多的人因此而死。

结论:

在古时人们的失业保险里我们能看出只有那些有才华的士人阶级才可以享受到更丰厚的待遇,而劳苦的农人阶级只是统治者眼中提供生产力的工具罢了,至于那些所谓的救灾说好听点也不过是减少国家的负担,而说难听点便是皇帝不想因为这些人聚众造反而已。除此之外的工、商阶级的群众的保险也就更无从谈起了。

谈起古人的保险保障我们应该有些感慨,如今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当下,向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相关内容

云评论 | 丙烯:首日全线...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油市小蓝莓) “能源化工家族”再添“新丁”...
2025-07-23 00:38:08
金价“狂飙”再创新高,何时...
金融投资报记者 贺梦璐 现货黄金猛然“狂飙”,创近五周新高,资本市...
2025-07-23 00:36:53
同聚中原·共赢未来,202...
近年来,中国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成为全球清洁能源转型...
2025-07-23 00:36:36
东盟成重要支点,外资银行发...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佳 北京报道 在全...
2025-07-23 00:36:13
原创 ...
在全球水资源紧张的今天,非洲腹地却藏着一片“超级水库”,足以供全人...
2025-07-23 00:36:08
第一次去新疆,怎么玩才算没...
谁不想在新疆的夏天里醉一次?看喀纳斯的湖水把阳光泡成碎金,踩伊犁的...
2025-07-23 00:36:04
国家外汇管理局答每经问:上...
7月2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
2025-07-23 00:35:33
阿联酋航空杭州-迪拜航线即...
2025年7月22日,由鲸鸿动能、阿联酋航空与迪拜经济和旅游部联合...
2025-07-23 00:35:20
又一家海洋馆上市公司要易主...
每经记者|舒冬妮 每经编辑|文多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少婷 ...
2025-07-23 00:34:38

热门资讯

原创 关... 蜀汉不能一统天下就在于蜀汉后期缺少人才,关平、庞统、法正此三人在世时,是蜀汉的顶梁柱无疑,而川军中的...
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试掘启动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 9月28日上午,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试掘启动仪式,在上海市杨浦区...
原创 “... 前言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总会忍不住怀念童年时光。童年时期往往最是幸福纯真,...
延安“五全”架构打造全国党性教...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从1935年10...
“黄河文化大讲堂”推动铸牢宣传... 9月27日,“黄河文化大讲堂”在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开讲,邀请宁夏大学教授白述礼作专题报告。 讲座...
原创 赖... 文天祥曾经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说,每个人的生命都会走向死亡,但是...
原创 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
原创 新...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一支部队在鄂中地区打了一仗,战果并不辉煌,甚至还留下了一些遗憾:未能将敌人全歼。...
原创 回...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有自己的姓氏,一般都随父姓,也有随母姓的。正式场合见面打招呼问名字,经常会说一...
原创 北... 上世纪的中国曾经多灾多难,有无数的爱国志士为了中国的崛起做出不懈努力,而要说起来,恐怕最出名的当属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