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是谁把红军逼上长征路?这位毒诸葛,异常聪明,却死于非命
创始人
2025-07-22 14:02:58
0

1936年,四川成都,蒋介石的智囊团正在紧锣密鼓地商讨对策。红军屡次突破国民党的围剿,让蒋介石焦头烂额。这时,一个名叫杨永泰的人站了出来,他的一番话,让在场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蒋介石的智囊团:为了对付红军,蒋介石找来了一群"高人"

当时的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斗争正处于白热化阶段。蒋介石为了消灭红军,可以说是绞尽脑汁。他找来了一群所谓的"高人",组成了自己的智囊团。这些人里面,有军事专家,有政治顾问,还有经济学家。他们的任务就是想办法干掉红军。

但是,事情并没有蒋介石想象的那么顺利。红军就像打不死的小强,每次都能在国民党的围剿中顽强地生存下来。这可把蒋介石给愁坏了。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囊团是不是都是一群草包。

这时候,一个叫杨永泰的人站了出来。这个杨永泰可不是一般人,他是蒋介石的得力助手,在智囊团里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他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毒辣的计策。

杨永泰的毒计:断了红军的"米袋子",逼他们上绝路

杨永泰的计策说白了就是一句话:断了红军的"米袋子"。他认为,红军之所以能够屡次突破国民党的围剿,关键在于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老百姓给红军提供粮食,提供情报,甚至还有人参加红军。如果能够切断红军和老百姓之间的联系,红军就会像无根的浮萍,失去生存的基础。

杨永泰的这个想法,可以说是打到了红军的痛处。要知道,红军一直强调"军民鱼水情",就是因为他们深知没有人民的支持,革命就无法成功。现在杨永泰提出要切断这种联系,无疑是要把红军往死路上逼。

蒋介石听了杨永泰的计策,眼睛一亮。他觉得这个办法确实高明,比那些只知道正面硬碰硬的将军们高明多了。于是,他立即下令实施杨永泰的计划。

围剿升级:红军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杨永泰的计策一出,国民党的围剿立即升级。他们不再只是单纯地追击红军,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控制老百姓上。

国民党军队在红军根据地周围设立了严密的封锁线。任何人想进出根据地,都要经过严格检查。如果发现有人给红军送粮食或者传递情报,轻则抓起来,重则直接枪毙。这一招可狠了,很多原本支持红军的老百姓都不敢轻举妄动了。

国民党还在根据地周围大肆宣传,说红军如何如何坏,如何如何害人。他们甚至还找来一些"演员",装作是被红军迫害过的老百姓,到处控诉红军的"罪行"。这一招可以说是釜底抽薪,直接动摇了红军的群众基础。

最狠的是,国民党还实行了连坐制。只要发现谁家和红军有关系,不管是近亲还是远亲,统统抓起来。这下可把老百姓吓坏了,谁还敢和红军有来往?

红军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粮食越来越少,新兵也招不到了,就连情报都难以获得。眼看着形势越来越不利,红军的领导们也开始急了。

生死抉择:红军该何去何从?

红军的处境越来越艰难,领导层内部也出现了分歧。有人主张坚持打游击,有人则认为应该突围转移。争论越来越激烈,甚至差点闹出内讧。

就时候,毛泽东站了出来。他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指出如果继续留在原地,很可能会全军覆没。但如果贸然突围,又可能会遭受重创。经过反复权衡,毛泽东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长征。

这个提议一出,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支持,认为这是唯一的出路;也有人反对,觉得这简直就是自寻死路。争论持续了好几天,最后在毛泽东的说服下,大家终于达成了一致。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当时,没有人知道这次长征会持续多久,也没有人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他们只知道,留下来就是死路一条,而长征至少还有一线生机。

长征的路上,红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国民党的追兵在后面穷追不舍,沿途的自然环境也异常恶劣。他们要翻越雪山,穿过草地,还要面对当地土匪的袭击。每一天,都有人倒下,再也站不起来。

但是,红军并没有被击垮。相反,这次长征反而让他们变得更加坚强。他们在长征中总结经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干部。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长途跋涉中传播了革命的种子,为日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而在另一边,杨永泰却没有等来他期待的胜利。他的计策虽然逼得红军不得不进行长征,但却没能彻底消灭红军。相反,红军通过长征,不仅保存了实力,还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杨永泰的计策,本来是想置红军于死地,没想到反而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长征不仅没有让红军覆灭,反而让他们在逆境中成长,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看似最坏的情况,可能恰恰是转机的开始。面对困难,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迎难而上。也许,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潜力,找到新的机遇。

至于杨永泰,他最后的结局并不好。他虽然一时得意,但最终还是难逃厄运。这也警示我们,做人做事要光明正大,不要耍小聪明,更不要搞阴谋诡计。否则,即使一时得逞,最后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相关内容

原创 ...
李元霸太厉害了,尤其是在《说唐》中,他是没有敌手的。自从他在晋阳宫...
2025-07-22 04:33:29
原创 ...
作为历史上元末明初数一数二的猛将,常遇春在单老经典之作《明英烈》中...
2025-07-22 04:33:21
中国为何很少拍摄元朝历史剧...
中国为何很少拍摄元朝历史剧:多维度解析 在中国丰富的历史长河中,元...
2025-07-22 04:33:07
原创 ...
在那遥远的大清王朝,紫禁城内的故事如同一幅幅画卷徐徐展开。在这金碧...
2025-07-22 04:33:01
澎湃气候国际论坛探讨南南合...
9月22日,第79届联合国大会在纽约召开。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
2025-07-22 04:33:00
原创 ...
明末时期,天下大乱,此时的明朝已经是风雨飘摇,没有了往日的辉煌。这...
2025-07-22 04:32:58
原创 ...
赵云是一位低调严谨的战将,面对刘备也只会有服从与谨慎,但是在绵竹城...
2025-07-22 04:32:57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秦国能够一统天下,成为天下霸主,与秦国历代的君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到了嬴政这一代君王,他励精图治,最...
原创 史... 近年来,电视剧《甄嬛传》好评不断 ,作为男女老少喜闻乐见的热播剧,《甄嬛传》一直拥有极高的热度。 艺...
原创 慈... 说起晚清历史,那就避不开慈禧太后,这个晚清朝廷的实际掌权者。在很多人眼里,慈禧太后一生没做好事,只顾...
原创 明... 明朝初年,朱元璋一共封了六个公爵,分别是李善长、徐达、李文忠、冯胜、邓愈,以及常遇春的儿子常茂。 ...
原创 为... 为何三国打成一团乱麻,没被异族趁机而入?你看是谁在镇守边疆 其实在我国历史上,中原王朝对于一些异族,...
原创 唐... “苏武牧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极为动人心魄的故事,汉朝的对外使者苏武在被匈奴扣押的情况下,在被匈...
原创 马... 东汉末年,宦官党政,黄巾起义,群雄并起,整个天下都是战乱纷纷。时势造英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原创 魏... 秦武王,一定算得上秦国历史上最为独特的一位君王。他刚即位就启用下蔡人甘茂为相,并确定了“通三川、窥周...
原创 二... “蒋家的天下陈家的党,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财” 民国时期有这样一句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句话的根据来...
原创 满... 一、满清四大家族 要说满清四大家族,当然是除掉王室爱新觉罗家族以外的。按照一般意义来讲,满清有比较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