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曾警告日本,
原子弹爆炸之后的地方100年内都不适合人类居住。
但广岛和长崎这两个曾经被原子弹毁灭的城市,
居然在70多年间奇迹般地复活了。
更不可思议的是,它们还在2019年的全球城市500强排名中均位列前150名。
甚至很多人都不相信它们曾经被原子弹毁灭过,
但历史的长河告诉我们它们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1945年7月25日,
美国扛把子杜鲁门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如果小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内容,那么就对日本实施降维打击(原子弹轰炸)。
当时,被日本寄以不败希望的德国纳粹已经投降。
日军无论是在亚洲还是在太平洋战争中都遭到了重创,
日本战败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裕仁天皇很了解日军目前的处境,但他仍希望“再取得一次战果”来结束战争,
另一方面他们也在等待苏联的决定,
借此换得更有利的投降条件。
这种“打赢了再投降”的媾和主张最终坑苦了众多无辜的日本老百姓。
对于波茨坦公告,日本铃木首相公开表示不予理睬。
于是,
8月6日大约8点15分,
美国空军上校蒂贝茨驾驶轰炸机来到了广岛的市中心上空,
随后投下了一颗当量为1.2万吨TNT的原子弹。
几十秒后,原子弹在距离地面5百多米处发出一道强烈的白色闪光。
一个紫红色的光点腾空而起,随后迅速膨胀化作一个巨大的火球,巨大的蘑菇云升入空中。
顷刻之间,全市卷起一片巨大的烟尘云雾,
广岛瞬间变成了炽热的人间炼狱。
广岛是日本的八大城市之一,拥有33万的人口。
原子弹造成了7.1万人死亡,6.8万人受伤。
见识了原子弹的威力后,日方仍然不肯投降。
日本铃木首相知道广岛被炸的消息后立即提议召开最高战争指导会议,
但被军方领导人拒绝了,结果连内阁会议都没能开成。
此时他们正在积极为在日本本土进行决战作准备。
炸完广岛后美国那边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
虽然他们事先已经知道了苏联已经向日本宣战,
但还是在8月9日往长崎投下了当量2.2万吨的原子弹。
长崎当时拥有22万的人口,原子弹直接造成了6.6万人的伤亡。
随后,日方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立即召开了最高战争指导会议。
日本天皇和大臣们一致认为除了马上接受波茨坦公告所列举的条款外,
已经别无他法。
8月15日,日本向全国播发了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保留天皇制而投降的诏书。
原子弹的杀伤破坏因素主要分为冲击波、光热辐射、贯穿辐射以及放射性污染。
冲击波的速度超过几百千米每小时,
而它肆虐的范围会随着核武器当量的增加而增加。
它消耗了原子弹55%左右的能量,是原子弹主要的杀伤因素。
光热辐射会造成灼伤以及肉眼上的伤害,它消耗了30%左右的能量。
贯穿辐射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主要是肉眼看不见的γ射线和中子流,
它作用的时间很短,大概只有10到15秒,消耗了5%左右的能量。
放射性污染虽然没有冲击波、热辐射的破坏力大,
但放射线的辐射伤害更加复杂。
它可使细胞死亡或发生变异,引起白血病和各种癌症。
原子弹爆炸时铀和钚的裂变碎片向外抛散,
随后又随尘埃飘落,使附近的地区染上放射性,而且持续时间很长。
这也是为什么专家们会说100年内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原因。
不过当时的原子弹由于枪式结构和特殊的点火方式,其核燃料的利用率还不到5%,
再加上日本是岛国,受海洋以及季风气候的影响,空气对流速度较快。
而两枚原子弹都是在空中爆炸,爆炸后的大量粉尘和裂片迅速上升至对流层,然后随风散射落入大海,
这大大减少了对陆地的放射性污染。
除客观因素外,日本人为重建自己的家园也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才得以重建两座城市。
虽然如今两座城市的发展,已经丝毫看不出当年有过原子弹爆炸的痕迹,
但造成了很多无辜老百姓的伤亡却是真真切切的存在。
美国使用原子弹这一做法从当时到战后至今,仍然存在着诸多争议。
美国原先拟定在1946年秋天才能迫使日本投降,按照之前的伤亡比例,这期间美军预计还要再付出100万人的代价。
使用原子弹能加快战争的进程,减少更多的伤亡。
但很多人认为既然苏联已经宣布加入战争,而且美国的海上封锁已经空中优势已经足够让日本投降,原子弹已经没有必要使用。
美国使用原子弹更多的是为了达到震慑其他国家,保证自己拥有对苏联的战略优势。
美国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不惜牺牲无辜的平民,是不道德的做法。
对此你又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