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九年年末,我蒙特赦,回到了故乡北京。我得到了新生,这不是肉体的新生,而是灵魂的新生。我得到了做人的欢乐,这不是做任何一种人的欢乐,而是做个今天的中国公民的欢乐。---摘自溥仪回忆录《我的前半生》
1912年,裕隆太后颁布《退位诏书》,这代表着享国祚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清王朝寿终正寝,同时还标志着在我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退出了历史舞台,时年6岁的溥仪也由此成为最后一位正统皇帝。
不过,相比起其他末代君王,溥仪还是比较幸运的,他非但没有被“斩草除根”,反而依旧过着优渥的生活。在溥仪正式退位之前,清室与国民政府定有《清室优待条件》在先,约定溥仪保留帝号,居住紫禁城,新政府每年拨款400万供日常开支,清政府由此才交出了权力。
之后,溥仪仍在深宫大院内主宰着“小朝廷”,这里的一切旧制都得以保留,溥仪一直在此住到其成年,并完成大婚。
时间来到1924年,冯玉祥控制北京后,出于对旧势力的极度痛恨,他发动了著名的’北京事变,派兵将溥仪等前清遗老遗少赶出了紫禁城。失去家园后,溥仪一路辗转来到天津,暂居在静园,后来在日本人不断策动下,动身前往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出任伪满皇帝。
重登帝位后,溥仪也曾满心欢喜地以为自己光复旧物的大业就此开始,但后来才发现自己只不过是日本军国主义手里的一个提线木偶,毫无权力可言。对于这一点,溥仪在其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有过这样的描述:“如果说到我的权力,那就只是对关东军的点头同意和逢迎谄媚权。”
1945年,在做了十四年傀儡皇帝后,溥仪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折。
眼见日本军国主义即将败亡,溥仪慌乱之余打算逃亡日本,但不料在机场被苏军俘获,之后便被押往苏联境内关押,这一关就是五年。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方面将溥仪遣返回国,他被收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思想上和教育上的改造。
十年后,溥仪得到特赦,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国公民,此时他痛定思痛,决心跟旧世界一刀两断,开始靠双手自食其力。
在1960年2月16日,溥仪拿着介绍信来到植物研究院报道,平时就是浇浇水打扫卫生,工作不忙的时候,还写成了那本名叫《我的前半生》的书。
这本书是溥仪一本自省式的自传,里面记录了他的很多经历,在《我的前半生》这部书里曾记载过这样一件有趣的事。
当时已到晚年的溥仪,第一次去理发馆剪头发,他刚坐到椅子上时,看到店里有个他叫不出名字的东西,于是便问旁边的理发师傅,那个嗡嗡直响的是什么物件,师傅回答说:吹风。
溥仪听后仍是不解,于是他又接着问了一句:“先吹风还是先理发?”此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人哄堂大笑,理发师傅笑着对溥仪说:“你没理过发吗?”溥仪说自己确实没进过理发店,所以才会不认识吹风机。
其实这也难怪,虽然溥仪在宫中时有御用剃头师傅,不过那也确实没有吹风机这东西,再加上后来被收押10年,他早已经与社会严重脱节了,不认识也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