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帝溥仪,清朝的末代皇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据史料记载,此人6岁时被迫退位,18岁才离开了紫禁城,后来又在日本人扶持下当起了伪满洲国的皇帝,再后来成为了新中国的一位劳动人民。想要在新中国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溥仪也要“上户口”才行,而这位清末代皇帝的户口簿是个什么样子呢?
1924年,冯玉祥在北京把溥仪给“赶出了”北京城,从此溥仪开始起了四处漂泊随遇而安的“流浪生活”。溥仪先是到父亲载沣家里居住,后来“搬家”去了日本领事馆,再后来前往天津暂住,再后来又跑到了旅顺度日。不过宣统帝好歹是出生于北京,并且在18岁以前都是在北京生活长大的,所以他要上户口的话可以选择落户北京。
当时溥仪的很多亲朋好友均住在北京,而且大多住在离他五妹不远的地方。所以溥仪就把户口上在了他五妹的家里。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位末代皇帝也成了一位劳动人民,并且被安排在植物园上班。由于工作的关系,溥仪的户口也再次迁到了植物园的所在地——南阜村20号,也就是今天的西城区赵登禹路32号。溥仪的户口经过变迁后也呈现出了不同别人的几个地方。
首先,溥仪户口簿上的出生年月就被红色的“变更”两个字给覆盖住了。原来宣统帝出生于1906年,但他的1月14日出生时间是按农历算的。新中国的户口制度是按阳历来登记。所以溥仪的出生月日发生了变化,工作人员才在户口簿上用红色的“变更”两个字来作为标记。
然后,这位末代皇帝的学历上面也由高中被黑笔划掉了,并且还被改成了初中。这其中的原因就与溥仪的出身有关了。别人好歹是清朝最后的一个皇帝,不可能跑去和平民一起上学,所以他的文化功课都是由“大文豪”来教的,不过这也给当时登记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困难,毕竟溥仪的文化程度不好划分。起初,工作人员给他的学历一栏写了高中,后来那人可能觉得给高了,于是就用黑笔划掉了,重新写了初中。
溥仪后来在新中国的改造下成了一位非常合格的劳动人民,并且还写了本自传小说。他还在书中提到,他活了50多岁还没有像成为普通公民后那么自由自在。因为这位皇帝在成为普通人后经常可以一个人自由上街买东西,坐汽车,走亲访友;相比较他以前每天生活在许多人的前呼后拥之中,还不如成为劳动人民过得自在。客观来说,这位传奇皇帝能够在晚年过得自由自在,同时也成了一位合格的劳动人民真的非常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