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铁路医院前身——大同神学院(一)
本文作者:一颗青松
;
一,大同神学院的诞生
1922年,大同地区的天主教脱离由意大利方济各会管辖的太原教区,转由比利时圣母圣心会管辖,成为独立的教区,辖大同、阳高、天镇、浑源、广灵、灵丘等六县。
圣母圣心会是天主教修会之一,以圣母圣心为主保而故名,辖热河教区(热河全部)、西湾子教区(察哈尔全部)、绥远教区(西至包头)、宁夏教区(河套、宁夏一部分,陕北一部分)、大同教区(大同等六县)、赤峰教区(赤峰周边)七个教区。
随着教区的建立,教徒人数的增加,教堂需要一定数量的专职神职人员,从比利时来的神职人员毕竟有限,于是培养中国籍的神职人员愈来愈迫切,修道院也就应用而生了。
修道院是拉丁文SeminaArium的意译,简称“修院”,是天主教培养神父的学院。分小修院、大修院两种。大修院是指哲学院和神学院;小修院是准备升大修院的低级修道院。
二,大同神学院1922年动工,1924年建成
1922年前,圣母圣心会的七个教区没有正式的大修院,经各教区主教们共同商定,决定建一所神哲学院。地址选在大同北门外的卧虎湾,即今天的大同铁路医院(现称:大同市第七人民医院)。
1922年动工,1924年建成。全院占地118亩,院内建有西式二层楼房两栋,一栋供修生上课、住宿之用,另一栋供教师办公、住宿之用,还兴建了圣堂、图书馆、餐厅、浴室、游艺室、招待所、俱部、钢琴室。
特别是图书馆,藏书丰富,其中有部六世纪时圣经手抄本,系四大本,其书长2米,宽1.5米,用牛皮制成,为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语对照本,是世界仅有的一部手抄本,至为珍贵。安装了自来水管供学生用水。
另从荷兰购得风力发电机一台,花费大洋万余元,建起了小型发电站为学院供电。楼内设施完善,条件甚好。
建筑费用:共花费大洋20万元,,其中罗马伯多禄善会拨款10万元,其余部分由比利时神父汤若望向国外募捐而来。
三,大同总修院由圣母圣心会士和羹柏设计
建筑单位:大同总修院主体由圣母圣心会士和羹柏设计,汤若望负责筹建,大同著名古建筑工匠巩有贵率领的巩氏仿古建筑工程队负责施工。
1924年4月竣工后,由罗马宗座建筑工程部、教育部等机构来华验收合格,巩有贵建筑工程队受到赞扬和嘉奖,其本人也被授予罗马梵蒂冈教廷天主教总会颁发的建筑工程优秀勋章一枚。
(建国初期巩有贵的任命书)
现存神学院遗址状况:两栋楼中,前面教师楼1996年被铁路医院拆除后建了住院楼,目前“工”字型学生楼除顶部维修外保存完好,由医院CT室、放射科、检验科、病理科占用。
四、大同神哲学院历史沿革
大同神哲学院亦称大同修道院,1924年大同神哲学院建院后设有哲学班和神学班,后因入院学生人数屡屡增加,到1930年后增至百人左右,大同神哲学院已经容纳不下。
各教区主教们又开会决定,把神学院与哲学院分开,即大同神哲学院改为大同神学院,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旧城水磨街另建哲学院一处,1935年动工,1936年秋建成。
1943年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在神学院任职的比利时籍校长及教员全部被日军拘留在山东潍县。这个时期学院的教员都是中国人。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一部分比利时籍教员又重返学院继续任教,中国教员减少了,外籍教员有5到6人。
1946年人民解放军围攻大时期,大同神学院于8月16日——8月19日连续遭到国民党飞机轰炸,楼顶被燃烧弹烧毁一部分,特别是图书馆藏的世界上仅存的一部六世纪手抄本圣经也被烧毁。
随后该院迁往内蒙绥远(今呼市)与哲学院合并,该校撤销。
1953年该院以6万元人民币,售于铁道部,现为大同铁路医院。
……
(未完待续)
注:本文史料参阅了候长发著《天主教大同神学院与圣母献堂修女会》、刘平著《天主教大同教区简史》、《晋绥日报》的一篇《蒋机炸毁大同修道大学院目击记》,以及大同铁路医院王燕平老师提供部分史料。照片由大同天主教刘红刚署理,天主教历史专家刘平先生和孙继生先生提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