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多窝窝住不下,人多寨子容不了……六对爹妈爬高山,西迁来找好生活。”这是一首苗族古歌中的几句歌词,很形象地描述了他们为了生活而迁移。苗族是中华大地上非常古老的民族,曾经,他们的部落非常强大,雄踞一方。
现在的苗族,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
其中在东南亚有大量的苗族,美国也有大约2、30万的苗族人口。美国的苗族基本都是由老挝等地搬过去的,还有一部分来自越南、泰国等地。
在美国的苗族,他们的苗族语言均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而且他们的苗族方言,与我国的我国的川黔滇方言苗语言相通,词汇和音调虽有某些变化,但相互之间仍能直接用苗语通话。因为共同的苗族文化,让他们联系在了一起,不至于忘了自己的祖宗,断了自己的根。
而中国境内的苗族,也在几千年的时间内,不断地迁移,现在已经广布各省份,其中以云贵、湖南、川渝等地为主。他们在历史上因为各种关系,社会关系发展比较缓慢。由最初因为血缘而聚集在一起,到最后因为人口增长就因地域原因聚在一起。他们始终未形成有紧密团结能力的地方政权形态,与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有较大的差别。在各朝代,历史上也有多次苗族人民起义的事件发生,但很快就遭到了镇压,基本没有形成气候。各地的苗族聚居区,也有土官的形成,而且很多是世袭,就相当于现在的镇长形式。他们也基本被朝廷收编,以方便苗族地区的统治。这些人后来就成为了大大小小的土司。
苗族跟华夏族一样,是中华大地上古老的存在
是这片土地的开拓和建设者之一,在远古历史中,苗族人民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比如农耕文化,苗族人民是种植水稻的高手,而且在古代是高度发达的。水稻的种植技术,也很有可能就是苗族人民发明出来的。因为他们经常居住于水草丰富之地。
苗族就起源于今天的四川雅磐江、岷江、巴江、嘉陵江四水的上中流域等地带,然后在慢慢沿着长江向东发展。最后又发现了洞庭、江汉平原等地,这里也是种植水稻的绝佳之地。苗族人民可真会找地方。但是这些地方也是其他民族的觊觎之地。比如古羌族,比如古华夏族等地。
但是苗族在几千年前,在部落时期,实力还是蛮强大的。特别是他们占据了比较肥沃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人口的增长也比较快。这个时候的苗族被称为九黎,他们是由各个苗族部落散居在一起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比较强的人物。蚩尤就出现了,蚩尤凭借着超强的个人能力,收服了苗族各个部落,将他们整合在一起。这个时候也必须整合在一起,因为还有其他势力比较集中的部落集团。比如炎帝集团,黄帝集团等。
蚩尤势力强大,和炎黄部落展开了集团战争
蚩尤整合了九黎部落,他们现在人口众多,人口众多就难免抢占其他部落集团的利益。比如南方部落集团的炎帝部落。炎帝部落和九黎部落一样,活跃于长江流域地带。所以蚩尤就和炎帝打了一场,但是炎帝战败了。就向北方转移。
而蚩尤呢,由于势力的日益强大,也逐步地向黄河流域转移,占领那里适合耕种的地区。耕地是苗族的命根。但在黄河流域,就和黄帝部落相遇了。他们也打了起来,但是黄帝也不是蚩尤的对手。黄帝九战九败。
黄帝没有办法,便和炎帝连起手来。在今天的河北地区,炎黄部落便主动追踪到了蚩尤的武装力量。双方便发生的一场大战,这一场战争异常的惨烈,因为都是殊死的搏斗,都是双方最精锐的力量。当时整个土地都被染成了红色,而且三年不褪色。这是当时中华大地上古老华夏族与古老的苗族之间的大战,这一战,将直接决定双方的历史走向。双方打得天昏地暗,鸟儿也不敢从士兵们的头顶飞过。
这就是中华大地上的逐鹿之战,这一战在中国也是历史是的意义非常的重大。这一战是中华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战争,也是集团性质的战争,不是小打小闹,是有决定性意义的大战。汉民族能够发展到现在,逐鹿之战也可以说是一场命运之战。
最终蚩尤战败而亡,炎黄联合部落取得了胜利。这一战直接将团结在一起的九黎部落打散了,他们再也没有出现蚩尤一般的人物。随着黄帝部落的不断打击,九黎部落只好从黄河流域退出,又龟缩于长江流域。
大禹伐三苗,苍天也为之哭泣
九黎部落在洞庭等地发展得相当好,又慢慢地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而且又再次强大起来。这个时候他们被称为三苗。当时是尧为华夏共主,他当时非常忌惮三苗。因为三苗乃九黎之后,曾经的实力非常强大,他担心三苗再次强大起来。因为也确实开始强大了起来,因为他们占据的洞庭等地区物产非常丰富,而尧也非常渴望得到长江流域这些富饶之地。尧就派禹攻伐三苗,而且也是派遣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进攻三苗。当时的三苗已经没有一位强有力的领导人物,人口数量也不及华夏部落。所以三苗战败了,这一战,也打得非常惨烈。禹对三苗毫不留情,大量的三苗士兵战死。当时三苗聚居的聚居之地,几无人烟,战争也是异常的惨烈。正是因为战争异常的惨烈,以至于后来大家都觉得残忍,不忍再次攻打余下的三苗。这一场战争,直接就将三苗从历史上清除了,古史中也不再见三苗的记载。
“三苗之亡,五谷变种,鬼哭于郊。”“昔三苗大乱,龙生于苗,犬哭于市。““三苗将亡,天雨血,夏有冰,地坼及泉,青龙生于庙,日夜出,昼夜不出“。
这些都是对那一场残酷战争的描述,自此,苗族儿女再次迁移。有的向东迁移,或已经去到日本地区。有的西迁,来到了贵州、云南等地,还有的向南方迁移,来到了广西、东南亚等地。
苗族有传统歌谣这样唱到,“夏人驱赶我们上高岭,没有田地我们自己砍,没有田地我们自己挖。”
苗族很多歌谣都真实记载了那些古代的历史,很有研究价值。他们说夏人将我们驱赶到山地,夏人就是华夏部落。而山里面没有耕地,只能自己开荒种地,苗族是优秀的农耕民族。
自这两次大型战争以后,苗族再也组织不起来大型战争了。只能不断地向山区迁移,以躲避日益强大的华夏部落的攻击。所以在今天的湖南山区、贵州等地,有大量的苗族,这就是历史造成的。
当然了,沧海桑田,现在的苗族人民幸福地生活着,过着有史以来最幸福的生活。不管他们在湖南,还是在贵州,不管他们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享受着今时的幸福生活。曾经迁移的浪迹生活,则早已不存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如今,苗族的芦笙、吊脚楼深深地吸引着大家,他们的刺绣也深受大家的喜欢,去苗族聚居地区旅游,也成为了大家新兴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