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在春秋战争的长期霸权战争之后,周代的附庸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是世界的共同拥有者,事实上,它已经灭绝,附庸国一直在相互攻击,战争仍在继续。三家分晋之后,赵国,魏国和韩国是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后来,秦国上升,秦始皇击败兼并,使天下成为一统。其实,秦国的崛起,与魏国不无关系。
大凡一个新兴王朝崛起之时,都是君明臣贤。而魏国代代昏君,有人才不用,使其人才都有流向了其它国家。秦则君主代代贤明,吸天下之大才,不拘一格提拔重用,最终逐渐强大,统一了天下。经后世人统计,自秦始皇以前,秦国的丞相70%都来自于其它国家,有名的如商鞅、范睢、吕不韦、李斯等。秦国的崛起离不开三个人的功绩。这三个人是商鞅,张仪,范睢。这三个人都来自魏。当他们在魏时,情况非常悲惨。
传说秦人是伯益、蜚廉、恶来之后。据传说,周孝王因秦的祖先非子善养马,因此将他封在秦,始为周朝附庸。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从公元前677年起,秦国一直闭关自守近300年。秦的封地在今天陕西省,当时属于中国的边远地区。所以在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相当弱小的国家。也许是因为它很远,其他国家没有重视。直到商鞅变法之后才发生变化,此后秦开始变得更强大。
战国时期秦孝公统治即位后,他决心进行改革,开始重用商鞅。商鞅实行变法,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重农业桑,奖励军事功,建立县制,并赢得秦孝公的信任,两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张仪入秦。秦惠文王拜张仪为相,以外交为主要国策,实行“连横”。到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了一个大国。
秦昭襄王继位后,范睢由魏入秦。昭王听从魏国人范雎的主张,夺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宰相,对外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进入了全盛时期。公元前256年,秦攻陷了东周王都洛邑,灭亡了周朝,迁九鼎到咸阳,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