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15日,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天,遵义会议的参会人员经过慎重考虑和投票,正式选举毛主席为党的领导人。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我党历经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成功建立了新中国,为国家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篇章。
但很少人知道的在历史上著名的遵义会议上,正因为有他投了关键性的一票,才确立了教员的领导地位,挽救了我党
1934年12月12日,突破蒋介石布下的四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在通道召开中共中央负责人紧急会议,决定放弃北上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这次会议,不仅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而且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和毛泽东进入中央实际核心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成为我党第一次伟大转折的历史开端。
这就是著名的“通道会议”和“通道转兵”。
关于
“通道会议”和“通道转兵”,老邓下次会专门写个文章来讲
书接上文
1935年1月,中央骨干们齐聚贵州遵义,召开了一场改变我党命运的一场重大会议,即遵义会议。
在这场关键的会议上,各骨干成员深入剖析了之前的失败教训,共同探讨如何从错误中汲取智慧,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时之间,谁作为党继续前进的领导人,领导党继续走下去的问题使各委员四顾茫然,迷茫万分。
彼时,一位名叫王稼祥的委员率先站了出来,打破会议上的沉寂,他第一个提名,推选毛主席作为党中央以及红军的核心领导人。
他于1906年在安徽省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中出生,王稼祥的父亲在当地颇有声望,家里生活条件优越,从小王稼祥就获得了良好的教育。
在看到很多普通百姓身处于军阀混乱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那一刻他决定长大后要报效祖国。
在求学期间,王稼祥接受了先进的思想教育,还多次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在莫斯科留学的时候,他就加入了共产党,回国后的他在宣传部工作。因为工作努力,很快就得到了上级组织的认可,随后就被派遣到中央苏区任总政治部主任。
彼时中央苏区革命局势异常严峻,蒋介石不断聚集重兵围剿我军。
1933年初,蒋介石再次对我军进行第四次围剿,不久我军就展开了反“围剿”。
不幸的是在这次反“围剿”中,王稼祥在忙着疏散士兵的时候,敌军飞机的一个炸弹,猝不及防地落到了他的周边,彼时的他已经没有了躲避的时间。
“砰”的一声,王稼祥被炸得血肉模糊,重症昏迷,经抢救了8小时,才得以从死神的手中抢回他的生命。
虽然手术成功了,但王稼祥依旧要插管,卧床。在形势越来越危急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博古等人建议王稼祥留在老百姓家里养伤,毛主席却对此反对,毛主席认为越是危急时刻越不能丢下战友,于是找来几个警卫员抬着担架,让王稼祥跟随大部队转移。
正是因为有了王稼祥参加长征,让他在遵义会议中起到关键作用,为毛主席投了关键一票,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的地位。
事实证明,王稼祥以及中央其余领导人的选择没错。
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后,毛主席带领我军打过青杠坡,四渡赤水,跨过蒋介石重兵包围的天险大渡河。
最终带领我军于1936年赢得了长征的胜利,成功扭转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不利局势,开辟了我党我军的新局面,粉碎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随后其又一路带领我军,走过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
于1949年10月成功建立新中国,中国自此迎来了崭新的气象,人民过上了幸福和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