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英美战争给美国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这场战争结束后,美国陷入了财政混乱,市场上只有金银两种货币,使得交易变得极为不便。人们为了偿还债务,只能使用由地方银行发行的纸币,这导致了纸币的泛滥,国家财政雪上加霜。
为了解决这一混乱,美国建立了第二合众国银行。然而,在19世纪30年代,银行总裁比德尔与当时的美国总统产生了分歧,引发了银行战争。这场无硝烟的战争,双方分歧何在?结局如何?
第二银行的建立最初是为了解决经济问题,特别是支付国家欠下的战争债务。1812年,美国第四任总统麦迪逊虽然内心反对,但在形势迫使下签署了建立第二银行的法案,并授予了为期20年的特许经营权。
银行总裁比德尔出身富裕,年幼便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早年考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受家庭影响,他对国际金融产生浓厚兴趣。然而,第二银行在1818年开始拒收纸币,引发了第一次金融危机。比德尔挺身而出,凭借惊人的金融才能,化解了危机。他因此得到各方支持,于1822年成为第二银行的第三任总裁。
与前任不同,比德尔认为第二银行应既是全国性银行,又是中央银行。作为全国性银行,它应担任国库代理角色,持有联邦政府存款并支付国债利息;作为中央银行,应发行最具权威的纸币,并接收来自各地银行的纸币。在他的领导下,第二银行发展迅速,但比德尔的野心不仅限于此。
1823年,他提出:“我们国内已经有太多银行,它们使我们步履维艰,甚至有被摧毁的可能。我们的重点是大商业城市。”于是,他将发展重心放在纽约,并暂停了其他地区纸币的收取,并减少了对各州立银行的信贷。
比德尔的才智让第二银行的纸币流通量从443万美元迅速攀升至1961万美元。此外,他敏锐地意识到英法向美国大量出口制成品会导致货币紧缺和商人破产,于是他立即停止了硬币出口和向商人发放贷款。这一举措化解了即将到来的金融危机,让第二银行近乎成为一家中央银行。
然而,好景不长。1828年,新一轮总统大选开始,杰克逊以压倒性优势当选美国第七任总统。尽管一开始并未公开表态,但他对建立州行银行持强烈反对态度。1833年,他甚至在信中表示反对所有银行,这也是大部分民主党人的观点。
杰克逊认为第二银行代表的只是富人的利益,是一个精英机构。而商人和农民则普遍反对第二银行,因为它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在杰克逊的国情咨文中,他批评第二银行未能确保国家和政府利益,导致公众担忧。
尽管比德尔始终自信地运营着第二银行,但在1832年,他违背承诺公开要求国会给予银行特许经营权。这导致银行战争的爆发,最终第二银行只能以州行身份继续运作。
这场银行战争,终究是一场为金融权利和利益而争夺的战斗,同时也揭示了美国政治和金融体系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