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嘉靖皇帝,作为明朝最有心机、最自负的皇帝,执政长达四十多年,却没什么像样的政绩,后世还引来无数争议和指责。
他少年老成,十几岁就扳倒了三朝老臣杨廷和;他精于权谋,擅长挑唆大臣之间斗来斗去,自己却隔岸观火,从“大礼议”事件开始,他亲自揭开了明朝中后期的内阁倾轧的序幕。在他手下,没有一个出名的太监,因为在他那里,太监就只能埋头干活。
到统治后期,他沉迷于修仙、炼丹,很少上朝,但是却依旧能牢牢控制群臣,对时局也洞若观火。
他纵容严嵩父子横行二十多年,是用人失察,还是有意而为之?海瑞上了一封“骂皇帝疏”,自负而又爱面子的他,为何没对海瑞给以还击?
明世宗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皇帝,有人说他英明神武堪比朱元璋,也有人说他昏庸无能,痴迷于炼丹。但是,不能否认,明世宗在他最初登基的几年确实是有所作为的,即便是后期常年痴于修道,他也并没有完全不理会朝政。他打击旧朝臣和皇族、勋戚势力,总揽内外大政,皇权?高度集中。他还重视内阁作用,注意裁抑宦官权力。但与此同时,他日渐腐朽,不仅滥用民力大事营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尚道教。二十一年更移居西苑(今北京北海、中南海),一心修玄,日求长生,不问朝政,首辅严嵩专国20年,吞没军饷,吏治败坏,边事废弛,倭寇频繁侵扰东南沿海地区,造成极大破坏。在长城以北,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不断寇边,二十九年甚至兵临北京城下,大肆掠夺。在嘉靖年间,南倭北虏始终是明王朝的莫大祸患。 在用人上 ,世宗“ 忽智忽愚”、“忽功忽罪”,功臣、直臣多遭杀害、贬黜。
嘉靖皇帝本来是上朝的,不过在嘉靖二十一年的时候发生了宫女谋杀皇帝的“壬寅宫变”,所以嘉靖皇帝就以此为借口不再上朝了,刚开始说的理由是自己受到了惊吓,要休养几天,但是这一过就是二十多年。嘉靖皇帝信奉道教,实际上到后来他也没有时间再去上朝了,整天要琢磨一些长生不老的事情,自己穿的也是仙风道骨的,虽然不上朝,但是朝政还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因为嘉靖皇帝深谙明朝政治之道。
清《明史》评价世宗御极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称治。顾迭议大礼,舆论沸腾,幸臣假托,寻兴大狱。夫天性至情,君亲大义,追尊立庙,礼亦宜之;然升祔太庙,而跻于武宗之上,不已过乎!若其时纷纭多故,将疲于边,贼讧于内,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经,营建繁兴,府藏告匮,百余年富庶治平之业,因以渐替。虽剪剔权奸,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