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我们诚恳地请求您点击下方的“关注”按钮。这样一来,您不仅可以方便地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获得更多的互动体验。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文|a龙景生
编辑|a龙景生
韩信功高盖主,刘邦夺得天下后岂能容韩信活下去?
韩信是一匹喂不熟的狼,迟早要反,处死只是早晚的事!
各种声音争吵不断,而夹在中间的萧何又是如何妥善处理的呢?
韩信在民间有着很高的评价,而他的一生也充满了风浪,这个男人身上背负着很多的美誉,其中不乏有国士无双,功高无二这样夸大的称赞。
他不仅仅是一位功高的将领也是一位军事理论家,可谓是文武双全,但是这样的英雄最后却死在了自己的高傲与自以为是。
在韩信的高傲之下,一代雄豪最终死在了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手下,而他的好兄弟萧何痛哭流涕之下留下了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公元前207年大秦国在秦王子婴自愿向汉王刘邦请降,大秦从此宣布了灭亡,而当时刘邦的处境并不是很好,此刻西楚霸王项羽正带领军队西下准备进攻刘邦,而
刘邦的实力和项羽相比是远远比不上的
,于是在他翻阅了《三十六计》之后他选择了走为上计。
刘邦带领着军队从咸阳一路逃到了南郑,想要从这里南下到达汉中,而在逃亡的路上刘邦队伍的人数越变越少,曾
经那些自诩忠诚的士兵都纷纷跑路,脱离部队,不想再为刘邦卖命。
而刘邦也忙于逃命无暇顾及这些逃兵,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得知了自己的
心腹萧何也跑了
。
这让刘邦十分难受也表示非常的不理解,
萧何作为刘邦的丞相,从他建国初期就一直在他的身边,可谓是他的左膀右臂。
刘邦痛心不已,却只能独自坐在军帐之中喝着闷酒,一边怀念着与爱臣共同打仗的时光,一边又想着自己的立场是否真的有问题。
刘邦一瓶一瓶的灌着酒,时间来到了后半夜,恍惚间刘邦听到了马蹄声,走出军帐看到了心心念念的萧何,严肃的质问他为何逃跑。
萧何反倒被问住了,慌忙解释道他只是去追回了他们的
仓库管理员——韩信。
他的话让刘邦
更加摸不着头脑,仓库管理员有什么值得萧何费劲去追的。
萧何问刘邦,想要得到一个汉王的位置以及天下,那么韩信就必不可缺刘邦明显不信,军中的人基本上他都接触过,
这个毛头小子身上在他眼中根本没有什么太大的本事。
而现在他的丞相居然亲自出面来提拔他,碍于萧何的面子,刘邦决定给韩信一个将军当当。
可是他的提议遭到了萧何的反对,萧何说若想留下韩信,必须大将军才能行,刘邦最后在萧何的劝说之下妥协了,而他的妥协也仅仅是为了留下萧何,与那个毛头小子无关
。
此后萧何又提出对于韩信的授予仪式必须大办,只有韩信得到了重视才会为他卖命。
在萧何的安排下他们在
营地搭了高台,并让刘邦斋食三日,三日后亲自出面给韩信封赏,
刘邦虽然不愿意,但是萧何发话了,他就会去做。
仪式进行的当天军队中异常的热闹,韩信的升职让底层士兵都十分激动,对自己的未来有了美好的幻想。
很多底层士兵暗下决心要跟随刘邦干下去,自从韩信当上大将军之后,就带领刘邦的将士们打了很多的胜仗。
他们不仅打败了了齐国此后也打败了楚国,但是随着
韩信的功劳越来越高,在军中的威信也建立了起来,实力也十分的强大,韩信也被刘邦封了王。
这时的刘邦与他心中不免有了隔阂,害怕起兵造反,割地自立危害大汉,于是刘邦心中就有了要除掉他的计划。
并决定待收复天下就杀了韩信,于公元前201年项羽不幸兵败,
而项羽的爱将钟离昧也转头投靠韩信,可是刘邦却下令让韩信要抓回钟离昧带回京师,在韩信抓人的路上,刘邦却收到了很多弹劾韩信的奏折。
这些奏折堆满在桌子上,而里面的内容一成不变的都是称韩信谋划造反,要求刘邦发兵讨伐韩信的封地,并处死他。
虽然这些奏折正合他意,但是他依旧揣着明白装糊涂,找大臣们问话,而此时陈平的三句话更加坚定了刘邦杀韩信的决心,
陈平说刘邦的兵卒比不过韩信的兵卒。
刘邦手下的将领也没有韩信厉害,韩信是否又知道有人告他谋反
,此后刘邦顺从陈平的提议假借巡游到达陈县,并让宣韩信来见面,趁此机会一举拿下,而韩信在也察觉到了刘邦的用意,他也在纠结是叛变还是继续为不信任他的君主卖命。
韩信本就无罪,叛变则对不起国家,一举定下自己的罪
,去了或许自己的小命不保,深思熟虑之下他带着钟离昧的人头跑到了刘邦的面前
。
但是刚进入殿中韩信就被抓了起来五花大绑,在刘邦的下令之下,一举送到了
洛阳听候发落。
这一切都发生的太突然,韩信也始终不明白像自己这样的功臣为何会被这样对待,韩信从刘邦口中得知有人告他谋反,刘邦这个举动也是迫不得已的。
本来抓住韩信就该立刻处死,
但是这时的刘邦却没有杀他,而是剥去了他的官职,降成了淮阴侯,放他回到了老家。
韩信走后刘邦依旧听信着奸臣的进言,这让韩信十分恼怒但是又无可奈何,公元前197年,
陈豨找到韩信请求合作共同反汉,想到汉王的行为韩信心生怒气,爽快的答应了,于是两人招收人马,自立为王,
而后刘邦御驾亲征企图消灭陈豨。
在刘邦出战前找过韩信,但是此时的他自称大病在身不予出兵,因此没有跟着刘邦出兵,韩信想的是待刘邦出兵,京城无人,扰乱皇宫,
冲入皇宫抓住吕后以及太子,可是没想到的是吕后早已得到了消息,被人告知韩信的谋反计划,吕后深知凭她一人之力是打不过韩信的
。
此时萧何走了上来给吕后献上了一计,让吕后谎称陈豨兵败被害,刘邦为此事要设宴款待,并邀请同他在内的王公大臣来参加。
韩信本来不想参加当时萧何亲自写信邀请之下,他还是选择了前往京师赴约,公元前196年韩信毅然决然的走进了长乐宫面见吕后,走进殿内就被吕后安排的十几位将士抓住。
刘邦曾对韩信承诺了三不杀,见天见地见铁不杀,在萧何的提议之下把韩信押到钟室,吕后问韩信是否有临终遗言。
韩信怒不可遏的看着吕后说后悔没有听信蒯彻的话,
反而被吕后这样的妇孺欺骗,他对死亡并不畏惧,只是后悔
。
而他的这番话吕后怒发冲冠,立刻下令处死了韩信,并下令诛灭韩信的三族,萧何看到一手培养的良将死去,心中不免痛心,在大殿外痛彻心扉的说出了
“我萧何杀韩信,是为天下苍生。”
后来这句话被人们简化,说成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韩信在军中摸爬滚打十余年没有任何的机会让他大展身手,在萧何的举荐之下才得以从浑浑噩噩的军旅生活之中脱生。
曾经的韩信只敢在军中小心翼翼的活着,
到后来成为威风凛凛的大将军,都和萧何脱不了关系,因此对于萧何的赏识,他十分感激,对萧何也是信任有加。
就算他知道吕后会设下陷阱,但是在萧何的邀请之下,还是选择了前往。如果没有萧何,那就没有韩信,更没有日渐强大的汉王朝。
.早先韩信只是一介草民,家中贫困,和母亲相依为命。韩信天生自命清高,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在母亲去世之时,家中没有钱来办理丧事。
不能体面的下葬母亲,于是他在山中找到了一块又大又偏的土地,亲手安葬了母亲,并对说日后要让一万户人家为她守墓。
此后韩信依旧过着逍遥的流荡日子,高傲的他不愿为他人打工,也不愿做农活
,每日蹭吃蹭喝成为了淮阴那里著名的混混。
而韩信的胯下之辱也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一位屠夫看不惯他目中无人,无所事事的样子。某天就截住了韩信,说有本事就拔剑刺他,没有本事就从他的胯下钻过去。
让人没有想到的就是韩信居然真的照做了,从屠夫胯下钻了过去,
至此,韩信在淮阴界内就成为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韩信在街上很多时候都讨不到饭吃,也许他只好去河边试试运气,看能不能钓到鱼,但是他连鱼饵都买不起,结果也就非常明显了。
在河边有一个老大嫂,
常常在河边清洗面纱,他不止一次看到饥肠辘辘的韩信蹲在河边,于是好心的老大嫂就每天给她带个饭团。
韩信对于她的帮助十分感谢,承诺老大嫂会等他出席后报答,这个妇女愤怒的说,
作为一个男人,不能依靠自己来养活自己,反而是等着我这个老太婆来给你饭吃,这就是他所说的报答吗?
老大嫂的这句话,让韩信瞬间清醒,他清楚自己的目标,第二日,向老大嫂告别之后就离开了。
起初,韩信不是在刘邦的队伍中当兵,
而是在项羽手上当贴身侍卫,可是项羽骄傲自大
,韩信提出的策略和方针从来没有被接纳。
韩信泄了气,便离开了项羽,然后他又听说了刘邦在招纳人才,于是满怀希望的来到了汉王刘邦的手下,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在这里,他就成为了一个仓库保管员。
待遇还不如向身边的贴身侍卫,韩信在军中不断的等待着时机,某一天,他在看到13位犯人即将被处死时不经感叹,汉王如若想得天下,为何要杀死这些壮士
?夏侯婴看到了韩信身上的才能,于是将他从仓库保管员生成了治粟都尉,并向汉王举荐。
但是刘邦对他这个毛头小子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印象,认为这个人只会口嗨并不能运用到实战上,韩信听到了刘邦对他的评价,也失去了激情。
才会有了此后的萧何追回韩信,
韩信在成名后,带着万金回到淮阴找到了老妇人,以表感激,老妇人,萧何,夏侯婴对于韩信来说都是伯乐。
一个人让低谷之中的韩信让他找到了自身的价值,而另一个人让韩信找到了展现价值的机会,才铸就了韩信的成功。
英雄的陨落
韩信在死前遗言中提到的纳蒯,是韩信身边最信任的谋士,项羽战死前夕曾让人找过韩信,希望他自立为王。
韩信的手中有很多的兵卒,背叛刘邦自己也能干的很好,
甚至有可能覆灭刘邦手中的汉王朝,并且项羽派来的人还说,如果项羽死了下一个就是韩信。
当时的韩信并不相信刘邦会向他出手,一身正气的拒绝了,而后纳蒯也劝韩信自立门户,并告诉韩信,
现在的他功高过主,民心所向
,汉王早已与他有了隔阂,也早已开始对他丧失信任。
如果韩信始终坚持己见,最后只会害了自己,但是韩信依旧愿意相信汉王,可是这些人的话还是让他留了个心眼,于是汉王攻打项羽时他没有出兵,最终果然像那些人所言,
在项羽死后,刘邦就把杀意对向了韩信。
结语
君臣之间的信任毁掉了太多忠心耿耿的臣子,
纵然有伯乐,千里马却依旧行不了太远
,当臣子功高过主,他们就失去了利用的价值。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