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整个三国,有两个重要的转折点:一个是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第二个就是,关羽大意失荆州。在此之前,蜀国本来拥有可以和魏国抗衡,碾压吴国的军事力量。经过荆州一战之后,蜀国就失去了跟魏国叫板的重要筹码。丧失了从汉中和荆州两路出兵灭曹的优势。
而且从荆州之战之后,蜀国就像走下坡路一样,一路往下猛冲,直到走向灭亡的尽头。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关羽失去荆州之后,整个三国的画风就变了,从各方混战名将辈出,变成了各国人才凋零,后继无人。尤其是蜀国,在关羽张飞等五虎上将相继离世之后,从此再没有耀眼的将星闪耀在三国的舞台之上。
其实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人,都非常有才能,但是却都死于非命。准确的说是都被诸葛亮给杀了,一个是众所周知的马谡,一个就是鲜为人知的刘封。
马谡的才能在诸葛亮南征孟获的时候展露出来的,献出了核心战略决策“攻心为上”。诸葛亮深以为然,并且七擒七纵彻底折服了孟获,为蜀国南方的安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可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带上了貌似有谋略的马谡,结果他却失去了最重要的战略要塞街亭,导致整个北伐行动失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是军规,不得不这样做。
同样跟马谡落的同样下场的就是那个刘备收的义子刘封。其实刘峰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三国志中有记载:“时封年二十,有武艺,气力过人。”要知道三国里凡是力气大的人,肯定会成为一方大将。比如能拖着两头牛倒行数百步的,许褚。轮着82斤大刀的关羽。力量值就约等于武力值。
刘封在刘备攻打益州的时候,迅速就崭露头角。凭借自己的勇猛,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大家对刘封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了,就是年纪轻轻就勇猛过人。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记载有关羽向刘封孟达求助的情节。但是刘封最终却没有发兵相助,导致刘备杀了他。
三国志对于刘封的死是这样记载的:“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诸葛亮的意思很明显:太厉害了,不能留。就是担心刘封的刚猛,等刘备去世之后,没有人能控制住他。
诸葛亮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刘封自身非常勇猛刚烈,最重要的又是刘备的义子。再怎么说也是先主的儿子。就算是诸葛亮,跟刘备之间顶多算是师生关系。而刘封就不一样了,他是跟刘备是父子关系。这么硬的关系谁敢管他,谁能控制得住?
不过话又说回来,刘封毕竟是刘备的义子。蜀汉江山终究是要传给刘备的亲生儿子。当时已经有刘禅了。刘备心里很清楚,他的亲儿子绝对干不过这个干儿子。所以刘备明明知道刘封,罪不至死,或者说关羽死不能复生,还要刘封去陪葬。为自己的就是给亲儿子清扫障碍。
就像是后来的朱元璋一样,为了稳固儿子,孙子的江山大肆屠杀大臣。相比较朱元璋而言,刘备江山未定,天下没有一统,更加需要人才。但是权衡利弊之下,还是杀掉了刘封。想必刘封被刘备以不救关羽的名义杀的时候,肯定肠子都悔青了:到底是义子干不过义弟啊。
都说蜀国后期人才凋零,其实很多大将都被他们自己人给消耗掉了。刘封算一个,马谡算一个,后来被追杀了的魏延算一个。如果不是种种原因,把自己的自己人给消耗掉了。诸葛亮后来北伐的时候这些大将都在,可能就不会六出祁山无功而返的遗憾了。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