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时期一般指从周元王元年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为止的历史时期。
起:秦灭六国
止:巨鹿之战
说起秦朝,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过秦论》到现在为止我还能背出其中一部分内容,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奋六世之余烈”可能就是秦国在始皇帝手中能一统中国的很重要一个原因。
始皇帝嬴政
始皇帝嬴政也为中国历史朝代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说起秦朝可能都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是一个短命王朝,但是就在这短短的十五年,让历朝历代都有了一定的范本可供借鉴。
1.创帝制
赢政这哥们自觉功过三皇德兼五帝,于是“博采众长”去三皇五帝为皇帝,用作天子专称,从此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最高的掌权者就叫皇帝。
不仅如此,始皇帝嬴政还专门用了一系列专称来显示皇帝的特殊地位,比如皇帝自称朕,以前“朕”不是皇帝专有,比如《离骚》中“回朕车以复路兮”;皇帝的命令叫制或诏,其用印则曰玺。
2.创三公九卿制
六国未统一前各国官员职位称呼各不相同,于是秦始皇以本国官制为基础,把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设立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由皇帝直接任命不能世袭罔替。
三公: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太尉(负责管理军事)
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九卿:
卫尉(掌管皇宫保卫)
郎中令(掌管警卫事务)
太仆(掌管宫廷车马)
廷尉(掌管司法诉讼)
典客(掌管外交事宜)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
宗正(掌管皇室内部事务)
少府(掌管山河湖海税收和制造业)
治粟内史(掌管财政税收)
3.设郡县
为了消除各地兵争,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皇室任免郡县的主要官吏,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中央集权的制度从此确立。
郡县制结构图
4.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未统一前各国文字
秦国未统一各国之前,“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瀳、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这样就给管理带来了十分巨大的障碍,于是秦始皇令李斯把原来秦国之大篆整理简化而成小篆,在全国通行。后又简化小篆成隶书,亦在秦代流行於全国。
文字的统一使中国的文明彻底地融合在一起,这一举动使得中国几乎再也不能永久地分裂,短暂的分裂后总要统一。
在货币方面秦朝命令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货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金、铜两种圆形货币,其中金为上币,铜为下币。
在度量衡方面一律采用秦国的度量衡器具。
秦国度、量、衡器具
另外还有许多方面也就不细说了,总之一句话就是天下都是我的,咱们现在就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听我的用我的就行了。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秦朝建立后,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长城重税负,使六国百姓无法接受这个新生的王朝,再加上胡亥的进一步压迫和剥削,随着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百姓“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巨鹿之战
中
项羽
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大败
秦军
主力,秦朝名存实亡。
巨鹿之战
随着刘邦于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突破武关,十月进入咸阳,秦王子婴出降,宣告了秦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