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见过我国举办过那么多次国庆节,可能没想到过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华民国居然也举办过国庆节,那么那个时候场面又是怎么样的呢?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结束了晚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在1912年的时候建立了中华民国,不过袁世凯却窃取了最后的革命成果,成为了中华民国的总统。
为了庆祝中华民国的成立,张伯烈等人主动上书,说:自民国成立政府成以来,有足为纪念日者三:武昌起义之日、南京共和政府成立之日和北京共和政府成立之日。
于是在1912年9月28日,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议决,以武昌起义日为中华民国国庆日。
1912年10月10号这一天,民国政府决定举办第一个国庆活动。这一天一大早,几乎所有人都笑容满面,到处奔走相告,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为了辞旧迎新民国政府把“大清门”改成了“新华门”。
无数的中外人士都挤在城门口想要看一看这个中华民国到底有什么东西可以拿的出手的。
国庆活动开始以后,有唱歌的学生,有演讲的知识分子,无不赞美孙中山先生的功劳,唾骂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更有爱国人士对侵略我国的国家进行了批评,惹得部分外国人不高兴,而袁世凯也面露怒色。
祭祀完毕后就开始了阅兵仪式,袁世凯佩戴宝剑站在城楼上,俯视底下参加阅兵仪式的12000多人,一声令下,礼炮轰鸣,士兵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开始进入广场,由于设备落后,大炮这些东西没有办法汽车运输,只能靠人工来拉。
袁世凯没有喜悦之色,更多的是对这些“落后”装备的轻蔑之色,阅兵仪式一完成他就马上离开了。
第二天,袁世凯开始旌赏有功之人,特授前总统孙中山、副总统黎元洪大勋位;授唐绍仪、伍廷芳、段祺瑞、冯国璋等六人一勋位;授孙武二勋位等等。
为了响应国家,上海武昌等地也举行了相应的庆祝活动,他们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贴满了“普天同庆”“五族一家”等各种各样团结人民的标语,而这对于这个时候国家的团结也确实起了一定的作用。
这个时候的袁世凯还不敢乱来,可以稍微克制一下自己的野心,不过伴随着时间一长,他的野心还是暴露了出来。
此后的几次国庆都开始敷衍了事,袁世凯早已对此感到厌烦,在民国4年的时候,他终于开始推行帝制,妄图让中国再次进入封建国家,由于他的行为,国庆节也被丢弃。
袁世凯的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遭到了举国上下的反对,不仅南方爆发了护国运动,武装讨伐袁世凯,连北洋集团都有不少人公开反对复辟。
袁世凯的心腹段祺瑞对他复辟帝制的行为表示了公开的反对,冯国璋也通电反对。最终的结果是袁世凯的皇帝只做了八十三天,就迫于内外压力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最终在一片谩骂声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