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劝降无效
话说1949年5月20日,西安宣告解放,时任陕西省保安第六旅旅长的韩子佩带着一百二十名士兵上了华山,企图依靠华山险峻之地势,负隅顽抗。在上华山之前,韩子佩命人将一大批粮食运到山上,足够他们吃一年多的时间,而且山上弹药充足,一时之间,解放军还真打不上华山。
既然不能强攻,便只能智取了,西安军管会派出两位韩子佩的老部下前往劝降,一位是他的副官张道远,一位是保安第六旅的中队长孟俊甫,结果两人刚走上华山道,韩子佩丝毫不留情,开枪将张道远杀害,而孟俊甫则幸运地逃过了一劫。
就在军管会无计可施的时候,一个人突然站了出来,此人乃是韩子佩的老同学李良智,他自称可以上山劝降,时任中共大荔地委书记的刘文蔚还是担心他的安全,但李良智却说:“我在韩子佩手下做事多年,与他关系匪浅,想来他不会杀我。”刘文蔚这才点头让他上山劝降。
就这样,李良智在解放军的护送下前往华阴,然后只身上了华山。果然,韩子佩顾及交情并没有杀李良智,但是他仍然不接受劝降,表示要同华山共存亡。
二、关键人物
时任大荔军分区路东纵队政委的王生荣在与一个战士闲聊时,得知一个关键的人物,此人便是王银生,王银生是土生土长的华阴人,家住黄甫峪瓦门沟之南的猩猩沟。王银生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采药人,而只有他知道一条通往华山主峰小路,如果他能够带着解放军神不知鬼不觉的上山,便可以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王生荣马上派了侦察参谋刘吉尧找到了王银生,结果一打听,才知道王银生的父亲已经去世,刘吉尧不禁大失所望,就在刘吉尧打算离开的时候,王银生却说话了:“我曾跟着父亲走过那条小路,可以带你们上山。”
刘吉尧非常激动,说:“非常感谢你!”
然而,让王银生提出要带解放军上山时,王母却担心儿子有个三长两短,坚决不同意,后来解放军耐心地为她做思想工作,她才勉强同意。
就这样,王生荣临时组建了一个十人侦察班,由王银生带路,穿过老虎嘴,上到了华山北峰。
当时天刚蒙蒙亮,敌人完全没有料到解放军会从小路上来,还在呼呼大睡,结果侦察班只打了一枪,北峰的二十多名敌人便举手投降了。
此后,解放军陆陆续续地登上北峰,韩子佩手下仍然有三十来号人,牢牢地坚守在西峰上,与解放军形成对峙局面。
三、智取华山
此时,解放军如果实施强攻,凭韩子佩的三十人根本挡不住,但是一旦强攻,势必会破坏华山的景观和建筑,因此,解放军决定再次与韩子佩进行谈判,以和平的方式解放华山。
解放军派了王银生到西峰送信,韩子佩一见他是个农民,没有拿他怎样,韩子佩接受了谈判邀请,他对王银生说:“你回去告诉他们,明天派人到苍龙岭谈判。”
第二天,大荔公安处派了谈判代表王夕文来到了苍龙岭,韩子佩的警卫员带着他前往华山西峰,见到了韩子佩,正式开始谈判。韩子佩提了几个条件,一是保护他的家人的安全,二是不能没收士兵的财产,三是山上的粮食由他们自己处理,四是处置杀害张道远的凶手。
双方的谈判持续了一整天时间,直到第二天才签订了一个《和平公约》,华山正式宣告解放。
值得一提的是,当韩子佩来到华阴城时,当地数千老百姓还敲锣打鼓、夹道欢迎。
四、难逃一死
1949年7月25日,时任西北军区副司令的王维舟亲自来到了华阴,他的身边还跟着一支电影摄制队,在他的指挥下,电影摄制队拍摄了一部《智取华山》的纪录片。
那么,作为《智取华山》的反派,韩子佩最终的结局怎样?就在华山和平解放后不久,韩子佩就被抓了起来,并且还被判处了五年有期徒刑。
1950年,全国上下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镇反运动,而当时韩子佩两次企图越狱,于是被政府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不过,就在同年的6月,大荔军分区的庆功会上,对智取华山的几位勇士进行了表彰,其中刘吉尧被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的称号,王银生、孟俊甫等七人被授予了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