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建立大明王朝。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能力不俗的同时,运气也十分逆天,因为他小时候的那些同乡伙伴,很多都是能人,比如徐达、汤和、李善长等都是淮西人士,而在明朝成立后,朝中大半都是淮西人士,时称“淮西勋贵”。这时我们不禁有所疑问,一个小小的淮西,竟然承载了天下大半的能人,这莫非是冥冥之中注定要让朱元璋当皇帝吗?
其实,一个人能够取得多大的功绩,要看机遇、运气和能力三者能否相匹。
首先,朱元璋的这些老乡、好友能够出现在朱元璋身边,本身就是他们的机遇,也是朱元璋的机遇。朱元璋起兵造反之时,没人怎么办?他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回老家招兵买马,于是一些猛人就进来了,随后朱元璋的队伍越来越大,为了某种考虑,朱元璋在任用官兵的时候,也一定会优先考虑淮西子弟,这便是他们的机遇。当然,也并不是只有他们有机遇,天下人人都有,不过大小之分,能否把握之别而已。
其次,朱元璋的这些同乡伙伴能否在战场上“百战不死”,这就是他们的运气。在朱元璋起义前期的阵营中,有没有比徐达、汤和等人更杰出的人呢?肯定有,但是他们有可能在第一次战斗中就被击杀了,连展现才能的机会都没有,他们的天赋可能不比徐达等人差,可在战场上却没能生存下来,有什么用?想要得到朱元璋的重用,首先得活下来,其次才是战功,没有能够活下来的运气,一切都白搭。
最后,就是朱元璋和他的同乡伙伴的能力,他们的能力行吗?都开创了一个朝代了,肯定不差,可他们刚开始的时候能力行吗?其实作为大众,大多数人的能力都相差不大的。朱元璋在参军之前只是一个和尚,根本不懂什么权术兵法,更别提治国理政了,他也是在战斗中一次次学习、加上一丝天分和运气,才能当上皇帝,来了一次华丽的转变的。而徐达常遇春等人,在遇到朱元璋之前,也不是什么天下无敌的名将,也是通过一次次战斗才能闻名天下的。
所以说,除去一些天赋惊人的天才外,大部分人都是在后天不断的磨练之下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人才的。而朱元璋在同乡伙伴的帮助下,成就了帝业,也并不能代表他们都是天才、都天赋超群,而是朱元璋就是同乡伙伴的机遇,没把握住的泯然众人,把握住却没运气的就被淘汰了,把握住并且活了下来的便根据自己能力的高低成就了各自的功名。
当然,并不是说只有跟着朱元璋的人才有机遇、才有运气、才有能力的,但是当三者结合起来时可能就不行了。比如号称“常十万”的常遇春,够厉害吧,可他并不是当时的第一猛将,比他更厉害的还有陈友谅麾下的张定边。有一次朱元璋率领常遇春等人攻打张定边守卫的城池,精锐尽出都没能打过张定边,最后只能绕道而行。可为什么我们只听说过常遇春而没听说过张定边呢?因为人们能记住的只有胜利者。
总的来说,朱元璋并不是注定是皇帝命,他能成为皇帝完全是因为机遇、运气、能力三者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运气是上天注定的,机遇和能力却是朱元璋自己把握的。在鄱阳湖水战之前,有谁会觉得朱元璋会胜吗?毕竟与朱元璋同时代的三个势力当中,朱元璋最弱,陈友谅最强,可为什么最后当上皇帝的是朱元璋呢?因为朱元璋和他麾下的将领是一条心。
史海心语,话古今,了人物,学精髓,晓世事,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