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中国人民大学2025年
首封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跨越千里
送至山东省青岛体育训练中心
正在指导年轻运动员的张娟娟
收到了这份
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
送上的祝福
张娟娟是中国射箭史上首位奥运金牌得主、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射箭个人项目冠军,多次在世界大赛中获得冠军。退役后,她投身于射箭项目的推广普及工作,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运动员,助力他们在赛场上取得佳绩。鉴于她在体育教育管理领域作出的贡献,她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如今,这位从青岛走出的体育健将,即将成为中国人民大学2025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欢迎你从奥运赛场走来,带着为国争光的荣耀,在人大续写新的辉煌!”张东刚代表学校为张娟娟送上录取通知书。
张东刚介绍,今年录取通知书蕴含着“四个一”:“一幅画卷”徐徐描绘着人大学子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是学校红色校史和精神品格的生动呈现;“一盏书灯”记录着领袖的谆谆嘱托和学校的发展剪影,照亮着人大学子未来的求知之路;“一本书”是陕北公学教师艾思奇先生的《大众哲学》,跨越时空传递着真理的力量,让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每名新生的行动指南;“一套书签”分别代表着学校五大学科发展布局,引领着广大新生紧跟时代发展,奋进学术前沿。
张东刚表示,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典范和缩影,具有鲜明的红色基因。今年,学校继续实施“英才培育计划”,招收了一批像张娟娟一样为强国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立下卓越功勋的模范人物,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
“希望你以迈入人大为崭新起点,把‘为国争光、敢于突破’的体育精神与‘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在人大课堂、祖国大地与国际舞台,再射学术之矢、成长之梦、报国之心。”张东刚勉励张娟娟依托卓越的运动成就和教育实践经验,深化中华体育精神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为走出中国特色体教融合之路贡献智慧与力量。
从青岛体校的射箭新星,到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张娟娟的成长历程,宛如一部引人入胜的传奇史诗。她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努力,铸就了属于自己的璀璨辉煌。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张娟娟在射箭女子个人赛中一“箭”封喉,实现了中国军团在奥运射箭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同时也终结了韩国射箭队在奥运会上连续24年夺冠的纪录。
回顾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张娟娟始终认为是强大的祖国给了自己最有力的支撑,她说:“对于一名运动员来说,主场作战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是无与伦比的,我当时感觉自己就是拎着弓上场决斗的战士,是在为祖国而战。”
真正的荣耀,从来不是偶然的幸运,而是用热爱浇灌出的必然。张娟娟的坚持,像一支永不偏离靶心的箭,穿透岁月的考验,抵达梦想的彼岸。而她所传递的,不仅是一枚金牌的辉煌,更是一种永不言弃的力量——在属于自己的赛场上,勇敢拉弓,无畏前行。
当奥运赛场的掌声渐渐远去,张娟娟将那份为国争光的赤诚,化作了更绵长的温暖,用另一种方式继续她的“十环人生”。她这些年来想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如何在青少年中普及射箭、发掘培养更多的世界冠军。
她曾多次到中小学校园为孩子们分享奥运赛场上的感受,推动射箭运动在青少年中发展。2020年,张娟娟所著的以青少年为主要受众的《跟奥运冠军学射箭(漫画版)》一书出版发行。她为漫画插图拍了数百张动作要领照片,还多次化身书中人,从技术动作到身体训练,“亲自上阵”示范。
“体育给我的不只是荣誉,更是传递爱的能力。”张娟娟常这样说。从瞄准靶心的专注,到服务社会的热忱;从突破纪录的拼搏,到播种希望的坚持,她让“冠军”二字超越了赛场,成为照亮更多人前路的温暖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