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叫文绣,曾经是清朝的王妃。”
当听闻妻子临死前的这番话,清洁工刘振东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彼时是1953年,刚入秋的北京还带着些夏日的燥热,可妻子的死令刘振东心拔凉拔凉的。
在自己10平方米的小屋中刚为妻子“傅玉芳”举办过葬礼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44岁的妻子竟然曾是皇宫的妃嫔!
随着真相的曝露,清洁工这位妻子即知名的“文绣”坎坷的一生亦浮现在众人眼前......
没落家族将希望寄托在文绣身上
严格来说,文绣所处的朝代已然不是“大清”,是处于清末民初的交界时期,因为大清早在1912年就已灭亡。
不过一些残余的封建势力仍旧不肯退出历史潮流,他们继续苟延残喘地呆在紫禁城,拥护着末代皇帝溥仪。
时光流转间到了1921年,溥仪也长到了15岁,按照封建旧制规定,他到了清朝大婚的年纪,宫中正四处张罗着要给溥仪选皇后和妃子。
说来让人觉得唏嘘可笑,外头新中国革命事业如火如荼进行着,这紫禁城内却还是一派封建景象,鲜明的对比下也注定了溥仪日后的悲剧。
话说回来,当得知了溥仪要立后选妃时,各官员都乐坏了,都忙不迭地要把自己的女儿送入宫中,这之中也包括傅玉芳即文绣的叔叔。
他们一族属于鄂尔德特色蒙古族,发展至彼时已有没落之象,故而叔叔不惜一切要振兴鄂尔德特家族。
叔叔将文绣的满名“额尔德特·文绣”和相片呈了上去,他坚定地认为才艺不俗的侄女一定能俘获溥仪的心。事实证明,自小接受私塾教育的文绣确实也是符合封建王朝选妃标准的。
文绣出自满洲八旗中的镶黄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可谓生于满洲名门之家。
文绣祖父是吏部尚书,而推荐她入宫的叔叔也曾担任过这个职务,不过文绣之父端恭相比就较为“平凡”了,他只做到了内务府主事。
文绣之母蒋氏并非父亲原配,是在先夫人逝世后续弦的,她一共生下文绣和文珊两姐妹,起初在吏部尚书叔叔的关照下,文绣一家倒也过得很舒适。然而一切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发生了巨大转变。
叔叔等清朝官员丢了官职也失去了稳定的俸禄领取,这使得额尔德特家族很快就没落了,连带着文绣一家也过得很艰辛;
然而更受打击的是文绣父亲这根顶梁柱的倒塌,致使一家老小的生活都由蒋氏撑着,文绣终究没有过上几年大小姐的富裕生活。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文绣一家过得很是艰辛但好在还有些积蓄,母亲蒋氏未放弃过培养女儿,她在1916年将文绣改名为傅玉芳,将之送往私塾读书。
或许是继承了祖父的聪明才智,文绣在校期间表现非常好,门门功课优秀的同时还精通琴棋书画,老师对此也是赞不绝口。
如果把文绣放在更遥远的朝代,她一定是出类拔萃的妃嫔人选——叔叔便是如此认为的,这也是他为何执意要把文绣送入皇宫的缘由之一。
“叔叔,我觉得我还是不要进宫了,在家帮着母亲做做家务能减轻负担,我还会挑花挣钱呢!”懂事的文绣其实打心眼里不喜欢那个像囚笼一样的皇宫,已受新时代思想感染的她甚至开始厌恶一夫多妻制。
“你这孩子咋这么说呢?这可是光复我们鄂尔德特一族的上等机会啊!”
叔叔似乎还在做着不切实际的美梦,但彼时才12岁年纪的文绣没有反抗的能力,只能任由长辈安排。
太妃定夺下,文绣为妃婉容为后
我们有时候看清末留下来的老照片可知,当时清宫中的妃子样貌其实是差强人意的,文绣虽说算不得漂亮但胜在身材高挑,加上学识塑造的端正气质,使其很容易自人群中脱颖而出。
就这样出身名门而极具才华的文绣被列入了皇后的备选名单里面,或许在其他人眼里是无比幸运的,可于文绣自身和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那无疑是步入火坑的开始......
然而后宫的太妃们对于文绣成为皇后候选人还是颇有微词的,她们认为容貌更出众一些,家世更显赫许多的婉容是最适宜的人选。争执不下间,她们索性拿着照片让溥仪亲自挑选。
溥仪看着那些受限于技术而显得面目不清的照片,突然变得很烦躁,他心想:不就是选个皇后吗,怎么弄得这般麻烦?
于是他随意挑了一张看得顺眼的,在上面画了个圈儿并交给内务府。或许冥冥中自有天意吧,只不过这“天意”于文绣而言是“悲意”。
是的,文绣就这么被意外选中了,还是溥仪“钦定”的皇后。
然而端康太妃等对于这个结果并不满意,她们多次要求溥仪重新选择:“皇上,您一定要选婉容为皇后,她各方面条件均比那文绣强。”没有实权的溥仪无奈,只得听从皇太妃们的建议而最终选了婉容为后。
那他们是否会放落选的文绣出宫另觅幸福呢?答案自然是不会,在封建腐朽观念中,她是皇帝曾钦定的妻子,已然无法另行婚配而只能呆在皇宫里。
于是,文绣在其后被封为了“淑妃”,与皇后婉容一道成为溥仪后宫的一员。
对于这样的结局,文绣叔叔自然是满意的,虽然和他预期的皇后有一定差距,但靠着“淑妃”的他及文绣一家的生活因此有了极大的改善,不再和“物质上的贫穷”为伍。
清王朝包括历代封建王朝,这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局面自始至终存在着,或许这也是贪欲的根源吧。
刚入宫的文绣有些战战兢兢,不晓得那个将和自己共度余生的丈夫是怎样的为人?第一天是溥仪娶文绣为妃的日子,可未曾想“新婚丈夫”给了文绣一记沉重的打击。
繁琐的婚礼仪式结束后,溥仪却直接去了养心殿,离开之前他看着文绣说道:“不用等我了,你先休息吧!”随后留下文绣一人在婚房。
不知所措的文绣感到很伤心,她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惹得丈夫生气,只能安慰自己:兴许他还有很多国家大事要处理吧。
文绣原本以为自己是个例,可当她知道次日和婉容成婚时,溥仪依旧未和婉容同房后更是惊讶。于爱吃醋的婉容而言,溥仪如此行为亦令自己很不满,她权当是丈夫在偏爱妃子文绣。
事实上,溥仪并非不喜欢她们,而是生理构造致使自己无法和她们生儿育女。也许他觉得愧对两位妻子,所以平时生活中待她们不差。
接受新思想的她变得越发有主张
刚开始的一年里,溥仪经常会去找知书达理的文绣聊天,赞赏文绣文采之际还给了她与婉容一样的待遇,即也为其请了一名英语老师。好学的文绣自此接受了国外先进的思想观念,且很是崇尚一夫一妻制,这为接下来她的选择埋下了伏笔。
但是婉容不同于静心学习的文绣,活泼好动的她看不惯稳重娴熟的文绣博得丈夫喜爱,她觉得这个淑妃无论容貌身价都不及自己,凭什么溥仪给她和自己一样的优待?
皇后特有的傲娇心理促使她给文绣寄去英文信,在内容中极尽所能地讽刺文绣。而后者却很淡定地圈出婉容手写信中的错别字,尔后又默默地做起自己喜欢的刺绣活儿来。
这样就让婉容有一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无力感,她自此很少再针对文绣。
只是擅长撒娇的婉容多多少少会在溥仪身旁说文绣的不是,一来二去,溥仪也就不再常去文绣那儿,这两人的关系也渐行渐远。
不过对有了兴趣爱好的文绣来说,溥仪的冷落并非天大的事儿,她反而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读书,刺绣等,还会毫无架子地教身边的宫女们刺绣或识字,大家均对这个有着新式思想的主子十分崇拜。
然而一个人的到来彻底粉碎了溥仪的皇帝梦,此人便是冯玉祥。
在溥仪婚后不到两年,冯玉祥率军发动政变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他带着文绣和婉容以及一些金银珠宝、瓷器名画等搬到了醇王府。
虽说这些财富也够他们衣食无忧了,但从天子沦落成平民百姓的落差令溥仪接受不了,他开始找寻能够复辟的机会。
而军阀张作霖将冯玉祥赶走时,他似乎瞧见了希望,他不再被冯玉祥严加看管而是能够随性出入王府了。
“皇上,如果咱们要光复帝业就势必得靠日本人……”
一个叫郑孝胥的人给其出了馊主意,也导致日后溥仪逐渐成了日本人创造伪满洲国的傀儡。
1924年,在郑孝胥的协助下,溥仪跑去了日本驻华公馆且之后就把婉容和文绣接到了日本公使馆居住。
之所以能被日本“收留”,是因为溥仪和日本“狼狈为奸”达成了协议,借助对方力量来实现那个荒唐之梦!
溥仪根本考虑不到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即使看清一切的文绣好言相劝,他依旧充耳不闻,甚至为此厌恶起文绣来。
寻求日本帮助的第二年,溥仪搬到了位于日本租界的静园,他让婉容和自己住在洋房二楼,留文绣一人孤独地呆在一楼。
往后的每一天,溥仪都选择和皇后婉容腻歪在一起,就连会见宾客都不愿带上文绣,那些服侍他们仨的太监等见文绣没了地位,也肆无忌惮地欺负她。
毕竟一起生活了几年,一开始的文绣多少对溥仪还是存有一定感情的,可随着他冷落得越来越过分,接受新式教育的文绣终于无法忍受——她要获得自由!
44年的人生诠释了别样的精彩
1931年,文绣在妹妹及好友的支持下找到一位律师,向其说明了想和溥仪离婚的意愿,随后律师受理下这桩以前在清廷闻所未闻的“离婚案”。
此后溥仪便收到了文绣寄来的离婚状条。
还有着皇帝自尊心的溥仪瞬间气恼不已:“被妃子给休掉简直奇耻大辱,传出去我这个皇帝面目何在?!”
而皇妃主动要离婚并和皇帝在打官司的消息也传遍了大街小巷,溥仪难以置信支持文绣的人居然有这么多。
尽管也不乏有文绣亲戚这种冥顽不化指责她的人,但文绣始终不曾畏惧,甚至公开回信怼家族亲眷,此等勇气堪称为新时代女性的楷模。
溥仪见大势已去也只得同意离婚请求,并在1931年10月和文绣签订了离婚协议书,这个当了他几年有名无实的丈夫最终赔偿了文绣5.5万元,双方从此再无瓜葛。
那一刻,文绣觉得嗅到的空气也是前所未有的干净和清新……
那5万多元被文绣用来支付了律师费和租房子后也所剩无几了,好在此后的她顺利在一所小学找到了教师的工作,
之后她以汉名“傅玉芳”开启了自由舒畅的人生。
北平解放后,经人介绍,文绣认识了曾是国民党军官的刘振东,彼时彼刻他已经是经过改造的一名称职的环卫工人。
二人自此过起了一段虽清贫但异常幸福的日子,只是可惜文绣最终英年早逝了,临死前她向丈夫诉说了真实身份。
而对于刘振东来说,虽然听到这个真相略微震惊,然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不管是曾经的皇帝妃子文绣也好,还是妻子傅玉芳,他对她的感情从未有过变化。
这一点,从刘振东往后再无续弦可瞧出——他给了文绣不同于溥仪的全部的爱……
文绣即傅玉芳44年的人生虽短暂,可她的行为留给我们的是长久的思考感悟。在那个封建束缚的女性不得志的年代,她敢于冲破腐朽的陈规而坚持自我,勇气可嘉!
再者,她淡然处世的心态也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哪怕遭受前夫溥仪的冷落也不会迷失自我或陷入悲恸境地无法自拔。
如此良好的心态是基于什么?基于她从不过分依附男人而是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那亦是烦恼转移的有效存在。
我们现实中有些朋友或许活得还未必有文绣清醒,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