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乃范阳卢氏卢凌风。。。。
范阳卢氏卢凌风
我乃清河崔无忌。。。清河崔氏,大唐士族。。。四姓纵是布衣,仍笑傲公卿。。。
卢凌风每次出场必报家门,并且以自己出身范阳卢氏为傲。
《甘棠驿怪谈》中清河崔无忌就因自己出身清河崔氏,虽然只是一个八品县丞,确连正五品的折冲都尉都不放在眼里,而折冲都尉一听清河崔氏的大名也只能认怂。
清河崔氏
那么范阳卢氏、清河崔氏是什么来头,怎么可以这么屌?这就要从唐朝五姓七望士族说起,隋唐时期以五姓七望为首的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五姓七望是指: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县、深县、饶阳、安国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县)、范阳卢氏(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带)、荥阳郑氏(今河南省)、太原王氏。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所以称之为五姓七望。
陇西李氏是飞将军李广的后代,赵郡李氏出自战国时赵将武安君李牧,是秦末乱世赵国广武君李左车的后代,到晋朝时陇西李氏兴起,五胡十六国时西凉太祖李暠建立西凉王朝,李唐皇室就是属于陇西李氏这一枝,并且追认李暠为其先祖。陇西李氏不仅出了李唐皇族,在整个唐朝还出了十位宰相。赵郡李氏也有九人出任宰相。
博陵崔氏及清河崔氏,发源于齐国,姜子牙因辅佐武王建立周朝有功,被封在齐国,传到齐丁公时,长子姜季子将公爵之位让给了弟弟叔乙,叔乙继位后,把崔邑(今山东章丘西北)一带的地方赏赐给他作为食邑。从此,季子的子孙便在崔邑居住下来,后来又把食邑的名称崔当作姓氏,从而成为崔姓人。后来崔姓子孙世代在齐国担任重要官职。
秦朝时,齐国权臣崔杼裔的孙子崔意如被封为东莱侯。汉朝建立以后,崔意如长子崔业袭封这一爵位,并在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东北)定居下来。崔业弟崔仲牟,另居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二人的后代在汉魏南北朝及隋唐时各发展成为强宗大族,名贤辈出,史称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光在唐代崔氏就出了29位宰相,当时天下有“言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的俗谚,崔姓被当作天下最著名的姓氏之一,公认为“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
范阳卢氏出自姜姓,齐国后裔,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东汉末年大儒卢植为其先祖,没错就是刘备的老师,三国演义中的中郎将卢植,三国卢毓位至曹魏司空,其后卢钦、卢珽、卢志、卢谌累居高官,至北魏太武帝时卢玄“首应旌命”,入局朝廷,卢氏成为北方一流高门。北魏定一等大姓:王崔卢李郑(这五姓只指北方,不指全国),经西魏到北周,再由隋而唐,经唐代已衰,至五代基本消亡。唐中期以后范阳卢氏有八位成员官至宰相。
荥阳郑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北方著名大族。荥阳郑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其王室国灭后仍以郑为姓,以故地荥阳为郡望。
太原王氏是王姓的肇兴之郡、望出之郡,最早登上一流门阀士族的地位。她开基于两汉之间,东汉末年使出连环计诛杀董卓力挽狂澜的司徒王允为其先祖,到了唐朝,太原王氏出了王勃、王之涣、王昌龄、王维等一批顶尖诗人,形成大唐诗歌史上一个目不暇接的诗坛盛宴。唐高宗的王皇后就出自太原王氏。
五姓七望分布
世家大族互相联姻,关系盘根错节,拥有非常丰厚的政治资源、人脉资源,通俗点讲就是上头有人,也难怪卢凌风、崔无忌都这么傲气。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关注转发,我将继续为您讲解《唐朝诡事录》背后的那些精彩的大唐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