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华民族是历尽沧桑巨变的民族,经历了很多艰难坎坷,才一路走到今天。
回想当初那个革命年代,不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都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先烈。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
在当时的领导阶层内,便有一人是非常重要的存在,那就是王稼祥。
说起这个人,或许大家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的确如此,毕竟和那些如雷贯耳的开国元勋的名字比起来,确实知名度不是很高。
但是这也并不能磨灭他在我们党的重要地位,磨灭他在中央的巨大贡献。尤其是在党中央发展壮大的初期,他的贡献更是至关重要。
官至中央军委
在和国民党的合作破灭之后,他们便开启了对我党的绞杀之势。
不仅如此,内部还有非常明显的错误倾向,这也使得很多战略决策和转移部署以失败告终。在这种内外交困的状态之下,当务之急就是应该确立以毛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
但是当时博古等人的权力和地位确实比较高,这也使得毛的思想并未得到拥护和执行。
正是因为决策层面的错误,才使得长征过程中,出现了很严重的损失。
这时毛提出应该向四川、贵州一带撤退,因为在那里敌人的势力较为薄弱。
但是却遭到了博古等人的反对,在这种情况下,王稼祥便站出来力挺毛,这也使得毛逐渐确立了在中央层面的领导地位。
而王稼祥本人也相当厉害,成为了中央军委的高级指挥将领,和朱德等人一起指挥前线作战,并且取得了赫赫战功。
但是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他的身体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更好的治疗和修养,他也前往苏联进行疗养,从此就逐渐淡出了领导集团。
逐渐淡出领导集团
在中共七大之后,和当初的开国将领完全不同,他并没能留在中央,而是被派遣到地方担任宣传工作。
这种工作看起来确实和他的“前同事”们有天壤之别,也被很多人觉得是高开低走了。但实际上,也是有一些原因的。
正如上面所说,他的身体确实是非常大的一个因素,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在当年被提出是有很大的原因的。
经常在苏联和地方疗养身体,那么淡出核心领导集体便是理所当然了。所以,毫无疑问,这就是最典型的一个因素。
不仅如此,还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的性格,他的个人性格更像是一个学者,并不像一个为官之人。
所以说在人际关系上,他也并不愿意下很大的功夫和力气,甚至说话从来都是直来直去,没有那种弯弯绕绕。
看起来这样一种良好的品质,在他身上却成为了缺点,正因如此,这种原因才让他经常得罪人。
甚至更有甚者,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还被人打成了“右派“,甚至到了1973年才完全被平反。但是好景不长,虽然不再受折磨,但是他的生命也没有再继续多长时间,第二年他便去世了,而且他才只有68岁。
按照现代人的年龄结构来说,他真的算不上长寿,真是让人觉得有些可惜。毕竟这样优秀的一位开国将领,还没有享受到什么人间喜乐,就离我们而去了。
而回顾他的一生,也真的是非常精彩,一生都在兢兢业业投身革命事业,同时也不忘为人民服务。
虽然性格和身体原因不能身居高位,但是也依然是你热爱自己的岗位,依然是尽心尽力。这样的革命先烈也值得我们永远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