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142年1月,一代抗金名将和民族英雄岳飞,惨死于大理寺监狱。
奸臣秦桧因此洋洋得意,自以为去掉了心头大患。
然而北方的金国同样对岳飞的死喜闻乐见,毕竟岳飞是他们消灭南宋政权道路上最大的阻碍。
宋高宗和秦桧作茧自缚,亲手折断了南宋王朝最有力的臂膀。
岳飞被杀后,他的孩子们也都遭到厄运。
岳飞一生共有五个儿子,有人同样惨遭杀戮,有人死于流放途中,有人被朋友所救,有人被家人偷偷送走。
他的一支后代后来逃到韩国,并且还成为了韩国的开国元勋。
但他们不忘初心,不忘来处,一直想要认祖归宗。
远离祖国大陆的这支岳飞后代,能成功认祖归宗吗?岳飞的后人还有怎样的经历?
岳飞惨死,后人奔逃
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堪称南宋王朝的特种部队。
岳家军包括步兵部队和骑兵部队,他们编制齐全,武器先进,在战场上各司其职,以不同特点的精妙战术打出了岳家军的风采。
其中,背嵬军是岳家军的核心部队。
这是一支重骑兵队伍,每一位战士身上所穿的铠甲重量多达25千克。
不仅如此,他们胯下的战马都配备铠甲,全副武装。
岳飞总是亲自参与背嵬军的训练和军事指挥工作,并对这支部队报以最严格的标准和要求。
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岳飞率部为抗击金军创下了不朽的功绩,北方的金国甚至以政权相诱,可岳飞心智坚定,丝毫不为所动。
1119年,岳飞迎来了长子岳云。
岳云是他最看重的儿子,继承了他的军事才能,在军中拥有极高的声望。
1126年,岳飞的第二个儿子岳雷出生。
此时他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时期,事业受阻,遭人猜忌,全然不复少年时代的意气风发。
1130年,岳家的第三个儿子岳霖出生,他和前两个哥哥并不是同母所出。
岳飞第一任夫人因为战乱问题而选择改嫁,两个人也算是有缘无分。
而岳霖身为岳飞的儿子,虽然在军事上没有太高的能力,但在舞文弄墨一事上却天赋异禀。
1133年,岳震出生了。1137年,岳飞的最后一个儿子岳霭出生。
此时他正处于人生的高光时期,在战场上立下了不少军功,不仅得到了皇帝的赏识,甚至还赢得了敌人的尊重。
岳飞辛苦打拼半生,并不是为了加官进爵,而是为了消灭金国,洗刷靖康之耻。
他想迎回被关押在金国王庭之中的两位皇帝,也就是宋钦宗和宋徽宗。
这是他人生的最高理想,也是他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目标,背上“精忠报国”这四个字时刻在提醒他,不达目的决不放弃。
因为有了岳飞和岳家军,南宋王朝便有了一道最为坚固的屏障。
只可惜,自古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满心赤诚的岳飞,终究还是招来了猜忌和排挤。
后世之人在谈到岳飞被害这件事时,第一时间总是会想到著名的大奸臣秦桧。
但实际上,如果没有宋高宗赵构的允许,秦桧也不可能真正对岳飞下手,毕竟岳飞在军中的威望甚高。
真正导致岳飞悲剧的人,其实就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宋高宗。
岳飞被害,主要有两大原因,而这两大原因,都触及宋高宗的利益。
第一个原因就是非常传统的说法,功高震主。
岳飞立下了不世战功,南宋普通老百姓都对他崇拜有加,这种威望已经让宋高宗心中极为不满。
再加上所向披靡的岳家军对岳飞的忠诚程度难以想象,此间种种如何能不令皇帝心生猜忌。
因此,杀掉岳飞,摧毁岳家军,也成为了他不得不做的一件事。
至于第二个原因,那就与岳飞的最高理想有关。
岳飞想要把宋钦宗和宋徽宗全部接回来,但如果他们真的回来了,宋高宗又该如何自处呢?
当初就是因为两位皇帝被抓,北宋王朝覆灭,赵构才能够在其余朝臣的支持下登基为帝。
可以说,他的皇帝身份,是建立在北宋两位皇帝被俘虏的基础之上的。
若是徽钦二帝回朝,不出意外的话,宋高宗就应该乖乖交出自己手中的权利,老老实实做回原先那个闲散王爷。
可这样的结果,他又怎么能甘心?
于是在这两大原因的驱使之下,1142年,岳飞因“莫须有”而蒙难,死于同胞的背刺。
但光是杀掉岳飞,宋高宗还嫌不够。
他要的是斩草除根,所以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把岳飞的儿子一起杀掉,彻底断绝岳家人东山再起的可能性。
而最让宋高宗与一众奸臣所忌惮的,除了岳飞本人之外,就是他那声名赫赫的大儿子岳云。
岳云如果不死,假以时日,或许又会成为下一个岳飞呢?
所以在岳飞蒙难的同一天,他备受器重的长子也随他一起被害了。
至于其他四个儿子,则各有各的结局。
岳雷被判处流放,并且死于流放途中,与他的大哥一样英年早逝。
岳霖被岳飞的友人贡祖文给救了下来,隐姓埋名,一直低调的生活,被贡祖文亲自教养长大。
一直到岳飞的事迹被平反,岳霖才终于露面。
养父并未对他隐瞒真实的情况,所以他从小就知道自己的来历,知道父亲的故事。
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收集关于父亲的事迹,想要让父亲的英名永世流传。
也因为救命之恩和抚养之情,岳家和贡家也结为了一家之亲,后人不得通婚。
两家的后人在祭祀时,都会同时祭拜两家祖先。
老四岳震和老五岳霭,他们二人被家人提前送往别处,多年来一直隐忍生存。
岳飞去世21年后,他们两个人才终于认祖归宗,也纷纷入朝任职。
而最小的儿子岳霭,后来改名叫岳霆,他的子孙后代,就有一支生活在韩国。
两地相隔,认祖归宗
岳霆有一个儿子叫岳玙,岳玙有一个儿子叫岳浮海,他和自己的曾祖父一样,是难得的军中将才。
在他生活的年代,元朝政权已经问鼎中原,所以他成为了元朝军队当中的将才,多年来南征北战。
他的曾孙子名叫岳豆兰,是岳飞将军的第七世孙。
岳豆兰在大元军中效力时,带领军队从青海进入高丽,此时正好碰上朱元璋起义,明朝政权建立,中原地区一片混乱。
他索性留在高丽,投奔了这里的都统制李成桂,为了表明衷心,岳豆兰还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李之兰。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朋友心中已经有了猜测,后来朝鲜的李氏王朝,其实就是李成桂一手建立的。
他本是高丽的将军,按理来说应该听命于高丽的统治者,但是在统治者命令他前去与明朝大军对抗时,他却心生退缩。
两军之间的差距,李成桂心知肚明。
明朝军队骁勇善战,兵强马壮,而高丽的军队却疏于训练,与对方实力悬殊。
与其自寻死路,不如偏安一隅。
于是李成桂不顾君主的命令,自行撤军,最后还发动政变,直接将君王废除,总揽朝政大权。
但这一时期的他还不是国家真正名义上的领袖,只拥有实际的权利。
一直到1392年,李成桂才正式建国,后来主动归顺大明,成为了大明王朝的附属国。
在这跌宕起伏的过程中,李之兰一直跟随在李成贵身边,从没有过二心。
所以李成桂得势之后,也一直对他器重有加,不断提拔晋升其官职,也善待他的子孙后人。
如今的韩国,正是由李氏王朝演变而来的一部分,李之兰的一部分后人,也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迁到韩国,在那里定居。
他们虽然身在韩国,但是对自己的来历和家族文化却始终铭记,人不能忘本,他们也不曾忘记岳家的故事。
多年来,他们一直在为认祖归宗而努力,但是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首先,李氏后人经过世代繁衍,对岳家祖上故事的认知,必定会有所疏漏。
更不用说他们这一支后代辗转多地,很多资料都已经丢失,这更是难办。
另外,他们也会担心,害怕一直留在中国大陆的岳家后人并不愿意承认他们的身份。
可实际上,他们是多虑了。
来自中国大陆的岳家后人岳朝军,一直想要编纂一本相对完整的岳家族谱,希望能够把流落在全世界各地的岳家后人都找到。
也希望能够组织聚会,让亲人相见。
经过中韩双方的努力,韩国的岳家后人终于与岳朝军相见,也互相确认了身份。至此,他们也算是正式认祖归宗。
2013年的岳飞诞辰910周年纪念活动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岳飞后人齐聚一堂,共同追忆大家的来路,一起怀念先祖。
岳飞后人,自有气节
岳飞的后人,大多都传承了他的风骨与气节。
不论身处何处,他们都坚守原则,不为外物妥协,牢牢记住自己的家族文化和渊源。
岳昌烈,他就是岳飞后人中一位值得被称赞的人物。
岳昌烈的先祖,就是那位被贡祖文救下的第三个儿子,岳霖。
他出生于晚清时期,一生波折,但自有一番意气。
日本侵略中国时,曾试图通过笼络中国名人后代的方式,为自己造势,同时搏得一个好名声,掩盖自己无耻的侵略行径。
岳昌烈作为民族英雄岳飞的后人,自然被日本人找上门来。
日本人对他威逼利诱,一方面威胁他,若是不从,他们一家的田产和房产都将被夺走;
另一方面又诱惑他,对他承诺,若能助日本人成事,也必会保他荣华富贵。
然而,面对日本人的无耻要求,岳昌烈却斩钉截铁地拒绝了。
他的祖先不曾因为金人的威逼利诱而屈服,他自然也不会丢了岳家人的风骨,投降日本人。
由于被日本人迫害,岳昌烈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在乱世之中以乞讨为生。
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环境渐渐安定下来,但岳昌烈的生活却始终没有好转。
这么多年,他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工作经验,很难融入社会生产氛围之中。
无奈之下,他只能给毛主席写信,请求党中央予以援助。
毛主席因为其岳飞后人的身份,认真思考了他的请求,而真正促使毛主席做出援助决定的,是他在日本人胁迫之下展露出的品质。
他没有做汉奸,没有背叛国家和人民,没有背叛自己身上的血脉。
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绝不动摇初心,这一点便值得毛主席欣赏。
于是毛主席在1952年做出指示,酌情予以岳昌烈帮扶。
如今,岳飞的后人们身处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生活轨迹,但来自血脉的指引,让他们时刻铭记,自己是岳家人。
结语
岳飞的蒙难,是为一己私利者蓄意酿造的悲剧。
而2013年的那场大聚会,也让世界看到了岳飞的影响力,作为史上有名的英雄人物,岳飞的英勇事迹将永远得到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