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移灵大陆如此艰难,这其中又暗藏着什么玄机?
一.忆往昔
蒋介石
,生于
1887年,
曾肄业于龙津中学堂,在中学读书时向家里人提出到日本学习军事,之后东渡日本,在日本学习这段期间结识陈其美等人。
辛亥革命爆发,祖国危难之际,陈其美及蒋介石奔赴祖国先后参与光复浙江,反袁世凯等战斗。此后在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蒋介石在其麾下几年,后因排挤返家做生意。
孙中山
被奸人所害遇难,蒋介石得知消息后立马前往广州支援,孙蒋建立信任。
蒋介石在取得孙中山信任之后,仕途平坦。
在1923年2月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参谋长。同年8月赴苏联考察深造,回国之后便得到孙中山的器重。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蒋介石表面与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却在背地里培养自己的军队。在黄浦军校中,支持军校里成立其他组织。
在这次合作中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由于内心野心的不断扩大,
蒋介石破坏了协议,发动了战乱,国共终止了合作。
接下的二十几年中,蒋介石犯了严重的错误。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蒋介石暗自组织自己的队伍与共产党抗衡。在国难当头的时候,还多次挑起内乱。
一直到最后在和平解决相关问题之后,两党一致对外,建立抗战的统一战线。蒋介石多次将人民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严重损害了人民利益。
二.携家人,囧逃台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蒋介石的统治到此结束,在败退台湾前夕,他匆匆忙忙带着家人返回老家浙江奉化溪口,在母亲墓前祭奠。随后蒋介石带着家人逃到台湾,而蒋介石不能想到的是就这一别便是此生再也回不了大陆。
在蒋介石逃到台湾之际,路过一处地方,随即就被吸引。
他发现此处跟自己的家乡颇为相似,此处可谓是风水宝地,附近有一座三百米的死火山,周围到处绿意盎然,还有一个人造水库。蒋介石便选择这地为临时办公基地。
或许是太过思念家乡,亦或者是为了纪念母亲,蒋介石将此处名为“慈湖”。
回到台湾过后的蒋介石仍然不死心,一边跟美国保持联系,一边还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回大陆。
随着大陆经济的不断发展,蒋介石发现自己会大陆的机会越来越渺茫。也许是过于思念家乡,每每遇到烦心事蒋介石都会在此处欣赏山水,解解思乡之愁。
或许是中国人传统观念
“落叶归根”
在蒋介石生命接近尾声之际对他的儿子提出心愿。
他对儿子说道:“日后奉安于南京紫金山……”,希望自己以后能回归大陆,埋在自己的家乡。
而蒋介石的愿望一直盘桓在儿子蒋经国心里。
三.蒋家衰落
蒋介石带着遗憾离世,作为他的儿子蒋经国,一直将他的遗愿作为重点。
蒋家在蒋介石的离世后,蒋经国便继承了父亲的政事,继续在台湾统领国民党,但是在蒋经国的带领之下,家族日趋衰落。
蒋经国有五个儿子,他想在儿子中找一个跟着他了解处理政事。他有两个儿子跟随母姓,不太被家族所承认;另外三个儿子也都不是很适合从政,长子蒋孝文患有糖尿病难担重任、蒋孝武聪明机智,但是却受到了江南遇刺案的牵连失去资格、蒋孝勇厌倦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更偏向于从商。
在几个男子难当重任的基础下,
李登辉进入蒋经国的视线
,作为台湾地区有名的本土派跟国名政府一直不太对付。
为什么蒋经国会选择信任一个跟自己政见不同的本土派呢?
其实从当前局势来讲,蒋经国的几个儿子都难当重任,这个时候更加需要一个得力助手来帮助自己。恰巧李登辉讨取欢心,逐步获取信任。蒋经国变也对李登辉委以重任。
李登辉在官场上所谓是左右逢源,掩藏实力。在面对其他人冲突时,总会显得唯唯诺诺,以他人为主。
也就是在这种假象之中,大家都对李登辉少有提防。就在这一步步当中蒋经国将李登辉培养成二把手,也就是“副总统”。
李登辉从当上“副总统”之后,此刻的他属于是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就算位于这等高位之后,李登辉仍然在其他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无能,拘谨。
各个派别的领导者根本没把李登辉看在眼里,都以为他是“小白兔”,实际上他是
“披着羊皮的狼”
。
在这个阶段李登辉悄悄集结本土派的人,私下里还拉拢其他派别的相关人员,将自己手上的权力越集越大。
李登辉被提拔上“副总统”没几年,蒋经国便因病去世,李登辉顺其自然登上总统之位。
李登辉在蒋经国去世之后,拉帮结派将政局上的重要部门上全是他的家人及其亲信。
蒋经国在离世前也未能实现自己父亲回大陆的遗愿,他带着悔恨与不甘离开人世。
在蒋经国去世之后,李登辉当他站上“总统”这个位置之后,真面目便慢慢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经过几十年的筹备后,时机成熟,李登辉慢慢向世人展现他的魔爪。
上任之后,
李登辉明里暗里打击蒋经国后代,导致蒋家在政府的地位急剧下降。
不止蒋家在政府的地位下降,另外几个派别也在李登辉的打击下趋于败落。
四.子承父愿
随着蒋家两大人物的去世,蒋家在台湾国民党的势力越来越薄弱。
台湾当局允许游客进入两蒋生前活动的场所进行游玩,在此之下两蒋的人物铜像不断被损毁,灵柩的守卫士兵也不断撤离。
而在此等局面之下,蒋介石跟蒋经国想回大陆的愿望更是难以实现。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蒋孝勇必须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蒋孝勇不比其他兄弟顽劣加上祖父对于他未曾生活在家乡的愧疚,便自小受得祖父祖母十分的疼爱,蒋孝勇从小也十分优秀,未曾让家里人担忧半分,他在蒋家人的心里占据了很大的重量。
蒋孝勇很小的时候,就一直听说祖父祖母对于祖国大陆的描述,在耳濡目染之下他便也生长出了对大陆的向往。
本来
蒋孝勇
中学毕业后进入军校学习,成绩也是很不错。
但是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谁先到”,他在一次意外中受了严重的伤,前后进行了多次手术,手术后也为完全痊愈。
众所周知,军校是不允许身体有缺陷的人参与。很遗憾蒋孝勇的军校之途也就葬送。
现在由于李登辉的打压之下,蒋孝勇深知现在蒋家失去了庇护,更难在台湾生活。便带着家人去加拿大定居,蒋孝勇致力于商业,在国外定居几年后,蒋孝永一直记得自己祖父跟父亲的遗愿。
蒋介石父子都采用的
根据江浙一带的习俗
,人在去世后因为某些原因未能立即回到家乡便会采取
浮厝方式保存遗体。
浮厝
,顾名思义是漂浮在空中的,放置的棺材未落在地面。那么为什么蒋介石父子会采用这样的殡葬方式呢?
笔者认为或许他父子俩想也是为了让他的后辈们能够在挪动棺柩的时候更加轻松,心里也在盼望着祖国统一,迁柩返乡。
父子俩安置的地方不足一公里,想必也是后代为了让父子俩灵魂得到安置所选择的地方吧。
浮厝安葬几十载,只为一日归家园。
父子俩对于回归家乡的渴望可谓是有目共睹。
蒋孝勇深知自己的职责与使命,他便通过各种途径,挤进了第十三届中国国民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
在蒋孝勇任职中国共产党委员期间,多次在会上提议要将两蒋的遗体送回大陆,落叶归根。由于事件的争议过大,每次提议都遭到其他派别的打击拒绝。
在备受打击的前提下,
蒋孝勇的从政之路并不平坦
。
“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蒋孝勇弃商从政,虽然从政并不是他所擅长做喜爱的事情,为了上辈的遗愿,为了下辈后人的前途。他选择在政务上自己打出一片天地。
“天公不作美”,刚回到台湾没几年的蒋孝勇就发现自己身患绝症。
他深知自己不能再拖,他将想回大陆的心情告诉孩子,得到了孩子的大力支持。
在1996年7月,他带着自己的孩子秘密的从香港飞到北京。到北京之后有相关的工作人员负责接待,走到最前面的便是蒋孝勇,可能是被病痛折磨的不成样子,他显得如此羸弱。
到大陆的蒋孝勇,首先打算现在北京看看自己的病情,最重要的是去自己的故土家乡看看。
在医院检查过自己的病情之后,没过两天他们便前往故土。
踏上这片土地,周围人都用宁波话交流,而蒋孝勇出奇的将宁波话讲的如此之好。
“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怀揣着激动之情,蒋孝勇也买了30块钱一张的门票进入蒋氏故居。
蒋氏宗祠保存得非常完好,平时还有人专门管理和修缮这里,这里的游客也是络绎不绝,这让蒋孝勇非常感动。
熟悉的气息席卷而来,蒋孝勇被挽着进入故居,这里面的一砖一瓦,瓦上的青苔,墙缝的小草。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牵动着他的心。
这是自逃离台湾后,首次回大陆。有太多话难以言说,蒋孝勇擦了擦自己眼角的泪水,露出了欣喜的表情。
蒋孝勇知道大陆目前的经济飞速发展,并且这次回大陆也是对大陆的一种试探,在看到不少人仍旧会来祖父的故居参观,故居被保护的如此完整妥善。蒋孝勇心里的困惑不安被逐步打破。
或许是这次回到大陆后,对祖父及父亲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有了更深的感触,有了相同的情感枢纽。
蒋孝勇回台湾后,立即面见了李登辉,再次跟他提出想将祖父跟父亲的遗体送回故土。
果不其然,这个想法又被李登辉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
病情的不断加重,李登辉百般拒绝,未完成的夙愿这些事情充斥着蒋孝勇的神经。
他难以想象自己还剩下多少时间,到底心愿什么时候才能完成?一直充斥在蒋孝勇的大脑。
这时一个念头在他的脑袋里迸发。
趁着还有时间蒋孝勇想到了利用媒体的方式施加压力,是否能够在最后的时间为祖父父亲完成遗愿?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择日不如撞日,撞日不如今日。”
蒋孝勇火速定好发布会的日子。
蒋孝勇按时到达大会,并且在大会上提出震撼人心的措词。
蒋孝勇告诉记者:“此次召开发布会的主要原因是想实现祖父跟父亲移柩大陆的遗愿。”
蒋孝勇又面对采访的记者,以个人的身份强调了三句话。
一句是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句是蒋介石和蒋经国的遗体终有一天要回到大陆,为此他会不断努力。
最后一句是,蒋家人不会违背祖辈的遗愿。
话音刚落,蒋孝勇便对席下众人鞠躬,就这短短的几句话致使此时台下一片喧闹。
在此次发布会之后,台湾市民也对此发布了不同的看法例如:“有些人认为蒋孝勇此次行为勇气可嘉,足够孝顺支持移回大陆的想法;有些人则持反对意见,认为两蒋在台湾定居也是台湾之前的领导人,移回大陆实在不妥。”
届时此事在大陆和台湾闹得沸沸扬扬,大陆表示对此事不反对,而此时的台湾当局站不住了,台湾当局立即召开会议“就两蒋移柩之事进行商议”。
毫无疑问,此次发布会并没有改变台湾当局的看法。
不久之后,蒋孝勇因病去世;回顾他的一生也是充满了遗憾,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未能完成父亲遗愿,带着愧疚离世。
五.统一之势趋于必然
中国在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一个中国原则在国际上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承认,经济政治贸易的往来使大陆台湾两岸交流越来越密切。
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是中国长期以来的愿望,也是台湾不少民众的愿望。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这下相信蒋氏家族回归大陆,“移柩之事”也是能顺其自然、蒋介石蒋经国“落叶归根”的心愿迟早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