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国时期,蜀汉生死存亡之际,曹魏率领军队兵分三路前来讨伐蜀汉,更糟糕的是,蜀国的大将
姜维
在判断敌情时发生了失误,竟然将蜀汉重要的
汉中
失给了曹魏,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蜀汉是如何没落的?
于是众人只得退守
剑阁
,这道防线已经是蜀汉的最后一道防线了,所以无论如何都一定得守住,所以蜀汉余下的将士们都将全部兵力放在了死守剑阁上,
钟会
带的那路大军一直守在剑阁之外,但是始终无法突破防线,渐渐的,粮草也逐渐殆尽了,钟会拿下蜀汉的决心也殆尽了,于是钟会准备撤兵。
而另一路由邓艾带领的大军则不这么想,邓艾为了拿下剑阁,可谓是绞尽了脑汁,终于,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便是从阴平的古道上行走,可谓是剑走偏锋。因为阴平地势险峻,路并不好走,邓艾带军一路沿着阴平的荒无人烟,茶马小道上,终于达到了蜀汉的腹地——绵竹之中,镇守绵竹的乃是
诸葛聸父子
,父子俩皆不是邓艾大军的对手,死于邓艾手下。随后邓艾占领绵竹,休养兵马过后,直朝成都而来。后主
刘禅
身边已无人可用,他心知蜀汉国势已无力回天了,遂打开城门迎接敌军,并归降于曹魏。
先主刘备与他手下,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江山,就这样付之东流,世间再无蜀汉,但是事实上,蜀汉是可以避免这场灭国之灾的,
因为先朝军师诸葛亮临终之际,为蜀汉指明了一员大将,只是刘禅不肯听从诸葛亮的遗诏,而蜀汉也随之消亡。
诸葛亮为蜀汉留下的这个救星到底是谁呢?
他便是
霍弋
,霍弋的父亲也是刘备麾下的一员武将,在书中虽名不见经传,但是霍弋的父亲实际上本领还是非常高强的,他原本追随刘表,后来刘表因病去世,霍弋的父亲霍峻勘明现状,果断带着兵马投奔了刘备。
父子两代,为刘家效力
霍峻
曾经跟着
刘备
一同入蜀,后来刘备因与
刘璋
争夺地盘的时候,派了霍峻前去
葭萌关
镇守,不要觉得刘备这是不亲信霍峻想要支开他,实际上刘备派霍峻前去镇守葭萌关,是因为这个地方的特殊地理位置。它地处益州,可以说是刘备拿下益州的最关键一步,是刘备的退路,若是此处失守,刘备定当会陷入十分危险的局面中,所以刘备才会将霍峻派去镇守。
而霍峻也果然没让刘备失望,他以一挡十,而且以少胜多,一直采取游击的方式硬是挡住了刘璋的援兵一年之久,为刘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霍弋的才能并不比父亲少多少,而且他也很好的继承了父亲的守城本领,擅长防守,在霍弋的父亲不幸战死之后,刘备惜才,遂收养了霍弋作义子。后来刘备称帝,还将霍弋陪侍刘禅左右,是为
太子舍人
。
能力出众,被诸葛亮重点培养
而先帝刘备创业未半,就驾崩了,随后刘禅继承了蜀汉的大业,而刘禅尚且年幼,且才能也不够,于是事务主要还是由丞相诸葛亮来批改,诸葛亮看重霍弋的能力,再加上他是刘备的义子,诸葛亮将霍弋叫来丞相府,意为培养霍弋的才能,将来可以更好的辅佐后主刘禅。霍弋与诸葛亮的养子,一同在丞相府中磨练,还与士兵们一同吃饭,同甘共苦,而霍弋在诸葛亮的府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可以说是能文能武。
后来,丞相诸葛亮重病卧床,弥留之际
为刘禅留下遗诏,声称霍弋可用
,但是刘禅对于诸葛亮的这番话并未放在心上,而霍弋呢,也还留在朝廷内宫中,只不过从辅佐刘禅变成了辅佐太子
刘璿
,但是霍弋并没有感到失望,仍然一心一意为蜀汉效力。待到霍弋年纪更长一些,刘禅将他派遣到了军队之中,在这年间,霍弋曾经就任过多项官职,经验十分丰富。
曹魏来犯,霍弋请战被拒
再回到故事的一开始,霍弋得知了曹魏大举进攻蜀汉的消息,立刻向刘禅写信说明自己的想法,他愿意带着自己的亲信暗自回到都城帮助防御,但是刘禅却驳回了他的建议
刘禅认为蜀汉的防守十分严密,不会有差错,让霍弋不要轻举妄动,然而正是因为这项误判,导致了蜀汉的结局。霍弋在外历练许久,再加上他少年时期在诸葛亮府上耳濡目染,增长了不少见闻,论起带兵打仗的能力,未必就会输给曹魏,然而一失足成千古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