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主李世民:求贤若渴,开创盛世辉煌
创始人
2025-07-17 17:33:43
0

唐太宗李世民,这位传奇帝王历经隋末的烽火战乱与唐初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对做皇帝之艰难有着刻骨铭心的体悟。他深知,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倚仗众大臣的倾心辅佐。而大臣们是否能尽心尽力,关键就在于他们是否敢于直言进谏。正因如此,在他统治期间,大力倡导众人进谏,并以虚怀若谷之态虚心听取各种意见,从而为中国历史上那璀璨夺目、闻名遐迩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坚实厚重的基础。

当初,李世民刚被立为太子之际,便雷厉风行地鼓励百官为治理国家大胆献策。待其登基之后,更是专门颁布诏书,再次激昂地激励文武官员畅所欲言。最初之时,唐太宗在上朝之时威严无比,那庄重肃穆的气势让大臣们心生畏惧,上书之时都格外谨慎地注意言辞,不太敢直言不讳地针砭时弊。当有人将这种现象禀报给唐太宗后,他敏锐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旋即迅速改变态度,上朝之时面容和悦,私下里也极为诚恳地听取大臣们的意见。他对上书和提意见的人郑重地说道:“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此后又多次坚定地表示,即便所言有所偏差,也绝不追究责任。自此之后,大臣们心中的顾虑如云雾般消散,纷纷踊跃上书进言,一时间奏折如小山般堆积,数量之多令人惊叹。然而,唐太宗丝毫没有嫌恶这数量众多的奏折,对每一封都极为珍视,有时看不完便小心翼翼地贴在墙上,出入之时都会认真观看,经常为了处理朝政而忙碌至三更半夜,那勤勉之态令人钦佩。

唐太宗虽大力鼓励直言进谏,但绝非谏官所言皆盲目相信。在广开言路之后,曾有人妄图利用进言之机诬告忠良,然而最终被他那敏锐的洞察力识破。一位言官与魏征产生矛盾,便心怀不轨地找了几个同伙一起用匿名信上书诬告魏征,声称他结党营私,蓄谋造反。唐太宗得知此事后,立刻展开深入调查,凭借着他的睿智与公正,很快发现魏征是被冤枉的。于是,唐太宗义正言辞地说道:“那些小人趁进言的机会诽谤他人,离间君主和贤臣,这绝非利国利民之事。若以后再被我发现此类事情,我会按照诽谤之罪,依法严惩不贷。”他同时果断下令以后禁止写匿名信,并言辞恳切地说道:“匿名信这股不良风气若开,以后便会一发不可收拾。”

唐太宗用人极为注重才能。陈君宾担任邓州刺史之时,正值战乱刚刚结束,又加上水灾、旱灾接连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不堪,民不聊生,就连官府的粮仓大多都是空空如也。陈君宾临危受命,上任之后,以坚定的决心带领人民大力恢复生产。第二年,很多地区遭受严重的涝灾,然而唯独邓州没有遭受大的损失,这是因为陈君宾早有先见之明,提前派人进行了抢收。邻近的州因受灾没有收成,灾民纷纷逃到邓州讨饭。陈君宾毫不犹豫地组织当地官员和富户开仓放粮,以博大的胸怀帮助其他各州百姓渡过难关。唐太宗得知此事后,立即下诏大力奖励陈君宾,并让人给他记功,以表彰他的卓越功绩。洛州司马贾敦颐被捉拿下狱,原因是他管辖的地区没有收够当年的税租。由于他在担任洛州司马之前还曾在好几个地方任职,所以唐太宗对他略有印象。经过细致的调查,唐太宗发现他之前名声很好,是个清廉的官员,于是想要保释他出来。不料,刑部尚书坚持依法办事,不打算释放贾敦颐。唐太宗亲自为他求情,语重心长地说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以前是个清廉的官员,深受百姓爱戴,这次确实事出有因,怎能因为一点小错误就毁掉这样一位优秀的官员呢?”就这样,贾敦颐被赦免,官复原职。

唐太宗用人同时高度注重德行。他曾对左右大臣语重心长地说道:“用人必须以德行和学识为本,选拔人才要谨慎,不可随意用人。若用了一个贤能之人,那么别的贤能也会被吸引来;若用了一个小人,跟着来的就是一群小人了。”特别是对于地方官的选拔,唐太宗尤为重视其德行。唐太宗曾对大臣们满怀感慨地说:“朕身居宫中,能听到和看到的事情很有限,听到的百姓心声都是通过地方上的都督和刺史传达的。所以,这些地方官是国家统治的中坚力量,一定要选对人才行。”为了选出德才兼备的都督和刺史,唐太宗命人把现任都督和刺史及候补官吏的名字都工工整整地写在自己卧室的屏风上,每天进出的时候都能看见。每当有哪个地方官犯错误或者立功,他都在屏风上那人的名字边上认真地记下来,以此作为任命的重要参考。

为了更好地考察地方政府,唐太宗还会不定期派遣大臣到各地进行考察。有时会要求这些钦差大臣微服私访,从而能够深入掌握地方政府在百姓心中的真实印象,然后根据这些准确的评价来奖善除恶。在他的英明领导下,许多作恶多端的官吏被依法治罪,同时很多清廉的官吏得到提拔和重用。

在建设中央和地方政府时,唐太宗非常重视人才培养,他常常感慨道:“为政之要,首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唐太宗把举贤纳谏、广罗人才看成是刻不容缓、至关重要之事。他选拔人才不看资历深浅、出身高低,也不论与自己关系好坏,只看此人是否真正有德有才。

马周在贞观五年来到京师长安,在中郎将常何家中做食客。当时唐太宗让文武百官上书指出他的得失,马周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常何罗列出二十余件事情,让他上奏,结果唐太宗看后非常满意。唐太宗十分高兴,准备重赏常何,常何却坦诚地说:“这些都不是微臣的意思,都是属下的食客马周所提出的,陛下要赏就赏他吧。”唐太宗即刻召见马周,马周没有轿子,也没有马车,所以迟迟不到,但唐太宗坚持等他,等了很久终于等到。马周到了之后,唐太宗与他谈得十分高兴,当即授予他监察御史一职。

马周为人聪明机智,又博学多才,对国家大事了如指掌,他提出的建议每次都让唐太宗深感满意。唐太宗有一次对大臣们说:“马周要是很长时间不上奏,朕就要想想自己有什么不是了。”贞观十八年,马周官升中书令,兼职太子左庶子。后来马周因为处事得当,得到众人的赞赏,又被升任为吏部尚书。太宗经常对身边的侍者说:“马周处事果断,考虑周全,评价他人的时候直言不讳,朕对他非常满意。”

为了发掘和召集更多的人才,唐太宗还大力推广、完善了科举制度。开科取士成了唐朝的定制,并被后世一直延续,直到清末才取消。唐太宗看着第一批参加科举考试的各地举子们鱼贯进入考场时,哈哈大笑说:“天下有才能的人都落到我的手里了。”

由于唐太宗求贤纳才、知人善任,在贞观时期,大量优秀人才来到朝中为官,一个个兢兢业业,为国家建设竭尽全力。最终,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大好局面。唐太宗作为求贤纳谏、克己恤民的明君,在中国古代帝王中格外醒目,并被后世极力称赞。他的功绩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天空,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相关内容

墨加两国加强贸易合作应对美...
墨加两国深知美国关税带来的挑战,积极加强贸易合作以应对。双方意识到...
2025-07-17 12:39:08
某科技公司未落实网安保护义...
某科技公司因未落实网安保护义务而遭受重罚。该公司在网络运营过程中,...
2025-07-17 12:38:55
央视关注福州:高温酷暑持续...
近期,央视将目光聚焦于福州。在这高温酷暑持续的时节,福州的亲海游却...
2025-07-17 12:37:37
原创 ...
中国几千年来,英雄辈出,却唯独项羽一人独占鳌头?在历史上,他是唯一...
2025-07-17 12:33:49
原创 ...
文|a龙景生 编辑|a龙景生 前言 英帝国是历史上最为辉煌和强大的...
2025-07-17 12:33:47
原创 ...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
2025-07-17 12:33:44
原创 ...
1398年6月24日,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就在那年的5月13日,一...
2025-07-17 12:33:44
原创 ...
齐国做为春秋五霸的首霸之国,其崛起之势如火箭,陨落之势也如流星。强...
2025-07-17 12:33:34
原创 ...
清朝末年的人民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真的像宫斗剧里演的那样吗?电影...
2025-07-17 12:33:26

热门资讯

原创 雍... 人作为拥有智慧的高等生物,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水平社会地位都有着独特的追求。常言道人往高处走,大家都希...
原创 清... 沧桑历史,欲说还休。这是后期上色的十多张大清末年的照片,如今展现在世人面前,比起那些堆砌的文字史料,...
清帝国最后的勇士僧格林沁却被十... 僧格林沁:清帝国的最后勇士与血色岁月 ---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个你可能听过,但绝对想不到这...
原创 颜... 关羽是三国名将中斩杀名将最多的武将。如天下第一猛将吕布虽然有“三英战吕布”的战绩,但却没杀过一位名将...
原创 鳌... 多尔衮和鳌拜都是清朝鼎鼎大名的开国功臣,两人甚至可以说是皇太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而且两人又是死...
原创 部... 一、劝降无效 话说1949年5月20日,西安宣告解放,时任陕西省保安第六旅旅长的韩子佩带着一百二十名...
原创 魏... 引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乐浪郡在对外海上交流的过程中,会被什么影响?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
原创 7... 如果说,一个人干了几件好事,就可以成为她将来生病的良药的话,那世间还哪来的病人呢? 今天在网上看到了...
原创 终... 说起哈布斯堡家族,在欧洲可谓无人不知。作为欧洲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分布最广、曾经统治范围最大的家族,...
原创 隋... 有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做过的事隋炀帝都做了,但他没有焚书坑儒;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都做了,但他没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