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势,永远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从和平与动乱的不断更迭中走来,慢慢才成长成了今天的模样。在这些历史洪流之中,涌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他们在乱世中挥洒豪情壮志,成为名震一方的枭雄,甚至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
想要统一天下,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凡是达成此愿的人,要么是自己拥有超凡的能力,要么是特别会用人,有一众能人相助。而历史上有这样四个人,他们的能力和胆识毋庸置疑,离一统天下也就只差一步,可是又偏偏,在这临门一脚上败下阵来!
西楚霸王项羽
第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项羽,他原本是贵族后裔,曾一路高歌、攻城略地。最后却落得自刎结局,那么他都经历了些什么呢?
当初秦王扫灭六合,成为一代霸主,然而秦二世即位后暴虐无度、压迫黎民。正所谓“族秦者秦也”,一个不善待人民的政权,必然无法长久存在。于是,各种势力在困境之中爆发,纷纷举兵造反。
其中就有楚国贵族项氏,而项羽就是这支势力的核心人物。巨鹿之战中,他率领数万士卒击败了四十万汹涌秦军,可谓是以少胜多的经典例子,这也充分证明了他过人的军事才华。之后,他更是接连攻城略地,声势越发强劲。
然而,项羽也有一个头号对手,那就是刘邦。刘邦虽然是个混混出身,可是心中却潜藏着深厚的野心,一统天下同样也是他的梦想。
项羽不是没有机会除掉这个心腹大患,鸿门宴就是近在咫尺的机会。只可惜,他低估了对手、高估了自己,又或者是出身贵族的傲气,让他不愿用这种手段取胜。
他没有听从范增的意见,而是选择放走了刘邦。后来的结局我们都知道了,垓下之地,项羽及其部队被四面围困。甚至敌军还唱起楚歌来击溃他们的士气,一代霸王最终自刎,留下千古的遗憾。
乱世枭雄曹操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三国又是一段为无数人,咀嚼品尝的精彩历史。刘备、曹操、孙权之间的鼎立和争霸,真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自使出了浑身解,数来实现一统天下的霸业,而曹操这个人更是收获了无数争议。
曹操是多疑奸诈的,他有着极重的功利心和防备心,就连坟墓也要修建七十二疑冢。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也是颇具才华的,不仅满腹经纶、出口成章,还有很强的战略眼光。曹魏政权的势力,曾一度压得另外两人抬不起头来。
赤壁之战后天下三分,刘备和孙权纷纷称王,曹操却犹豫不前,因为魏国还有一个汉献帝的存在。皇帝之所以是皇帝,因为这个身份就意味着权力,意味着其他人要臣服于此。所以,即使曹操已经有了称王的能力,他也不可能忽视汉献帝的存在。
如果强行称王,不仅会引来皇帝势力的强势反扑,也会招来谋权篡位的骂名,所以他犹豫了。这种犹豫直接束缚了他的军事战略,导致在和刘备争夺汉中时,他过早选择放弃并撤兵回国,而他本人直到病终都未能称王。
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可是身边还有一个潜藏多年的大阴谋家司马懿,这也是曹操生前多次警告儿子的对象。只可惜,死去的曹操无法再和司马懿争斗,曹魏政权还是易主,可怜曹操辛劳一生,机关算尽,还是给他人做了嫁衣!
宋朝太祖赵匡胤
相较于曹操来说,宋朝的开国皇帝或许比他稍微幸运一些。说起宋朝,这也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梦幻年代,不仅有着强盛的经济实力,文化和审美水准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宋人的美学是纯净和平淡,是以“理”为重的内心世界,宋朝汝窑的一抹天青色,直到今天也无法复制。这也是为什么有这样一种说法,称宋朝审美领先世界一千年。
而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在五代乱世之中,凭借出色军功崭露头角。而后在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登上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帝位,杯酒释兵权和文人治国,是他的战略。
五代十国时期,燕云十六州离开了中原版图,而赵匡胤称帝后,也积极地南征北战,想要统一中国。只可惜,他最终还是没有建立起大一统的王朝,这也让他在历史上的风评没有那么出色。
一方面,赵匡胤本人并没有那么强烈的统一理想,他认为很多地方并不是自己能够治理的,比如他曾主动放弃过南昭国。另一方面,他自己就是武将出身,靠兵变夺取政权。
所以,他太了解军功卓著的武将们的想法,也不遗余力地避免重蹈覆辙。因此宋朝的军事实力被严重掣肘,开疆扩土显得力不从心。只能说赵匡胤的遗憾,是他自己权衡利弊的结果。
农民将领李自成
除去前面三位出身显赫的人物来说,最后一位却只是一个普通人。虽说明太祖朱元璋是货真价实的草根皇帝,逆天改命建立起了大明王朝,但封建王朝时间长了,不可避免地就要走下坡路。历史仿若一个轮回,明末年间天下大乱,又一个农民出身的将领横空出世,他就是李自成。
从农民中来,李自成自然更懂得百姓们的愿望和诉求。所以他一路招兵买马深受爱戴,实力不断壮大,一举攻克国都北京,推翻了摇摇欲坠的明朝。然而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带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完成起义壮举的他,很快就迷失了自我。
他没有迅速调整状态、稳定刚刚建立起的政权,而是纵容手下烧杀抢掠、拉帮结派,完全是个草台班子。结果也可想而知,李自成的势力很快就垮台了,他本人也不明不白地就死了。
结语
统一天下,看似是宏伟的大业,其实不过是由一桩桩小事组成的罢了。每一次战役、每一次人事任免、每一条政策法规,都可能决定着成败。
项羽、曹操等人曾无限接近于辉煌的顶点,最终却还是跌入谷底。当然我们不能用上帝视角,来品评他们的选择,但至少可以从这些例子中,学会一些取舍的道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