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领中的很多人,都经历过改名字,有些人是主动改名,有些人是被动改名。像周赤萍中将被人改了好多次,甚至连姓都换了,这是为何?
要了解这背后的故事,要从他参加革命说起了。
周赤萍原名邹域九,在上学时他的堂哥给他改了一个名字叫邹迪。
这个名字用了几年,在1929年参加赤卫队时,赤卫队的负责人给他改成了邹赤。就这样一直被叫着。
到了1932年,他战场受伤昏迷送到医院抢救,医院统计他的名字时,把邹写成了周。于是,他成了周赤。
他本来要去改正过来,但医院说伤员名单已经上报了,不能再改了。他想着周与邹同音也无所谓,名字写起来还比之前简单了。也就在这时候,他加入了共产党,名字用的是周赤。
抗战爆发后,他去了抗大学习,后调任到山东作战,担任山东纵队支队政治部主任,或许经过多年的战斗和学习,自身文化也提上去了,他决定自己的名字太“红”了,(赤就是红)。
他一直想把名字改一下,想到自己是贫困出身,把贫谐音成萍,显得有些文化气息。最终,他把名字改成了周赤萍。
这一改就是几十年,直到去世一人沿用这个名字。
解放后,他到老家,老乡们得知他回来了,都纷纷过来,得知他的名字成为了周赤萍后,大家都想让他把名字改回去,光宗耀祖。毕竟那时候人的思想还比较保守,能出来一个做大官的人,确实光耀门楣。
周赤萍觉得这个改名的过程,也是他在革命时期的诠释,不想再改回去了。
解放后,周赤萍担任过东北军区空军政委、沈阳军区空军司令员,中途调地方工作,在1969年担任了福州军区政委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