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印象中,朱德元帅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自从成为八路军总司令之后,就很少亲自指挥战斗。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朱老总还是参加过一些战斗,比如1938年初的古县战斗,就是一个以少胜多的精彩战例。
1938年2月下旬,由于山西军阀阎锡山的部下将军事机密泄露给日军,使正处在共同抗战时期的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日军调集重兵,兵分多路向晋西南地区发动进攻,于2月22日突然进犯至屯留、长子一线。
当时朱德率领八路军总部在安泽县岳阳镇一带指挥各师作战,他根据日军的动向判断其意图是夺取临汾。这一分析得到中央军委的认同,进而指出日军占领临汾之后,或将进占潼关,威胁西安和武汉。
为此,朱老总决定率部就地阻击,迟滞日军西进的行动。他要求国民党曾万钟、李家钰两路人马在屯留、黎城一线截击敌人,又命令八路军特务团一营前往府城镇三不管岭伏击日军,并将总部设在古县镇。
24日,敌我双方激战了一整天,朱老总手下的部队大部分被派出去作战或联络友军了,身边只剩下少数警卫和通讯人员,约两个连的兵力。但朱老总临危不乱,仍沉着指挥各部队抗击敌人。
25日拂晓,一股日军直奔古县,一路上虽遭到八路军的猛烈阻击,但仍不断加派兵力扑了过来。中央军委来电,希望尽可能将这股敌人予以歼灭。
而敌人也通过各种手段得知阻止其西进的部队,正是由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亲自坐镇指挥的,而且他身边仅有少数警卫和通讯部队。这让敌人欣喜若狂,立即调来十多架轰炸机,企图将古县镇实施狂轰滥炸。
没想到敌人忙中出错,居然炸错了地方——原来,在屯留以北还有个叫“故县”的地方,把日军飞机当成古县乱炸了一通。
如此一来,朱老总所在的古县就阴差阳错地逃过了一劫,日军提前登报庆祝,反而闹了个大乌龙。
日军终于回过神来,发现炸错了地方,于25日夜间派兵进袭古县。朱老总得知这一情况,便带着总部转移到刘垣村一带。
次日拂晓,敌人继续向西进犯,朱德避其锋芒,指挥警卫部队迂回到敌人侧后方发起突然袭击。巧的是,八路军5个营的兵力从临汾赶来增援,在尧店附近与朱老总直接指挥的部队对敌人形成了夹击。
由于兵力和火力上仍然存在较大劣势,这次夹击未能阻止日军继续向西进犯。
到了27日晨,又有一支增援部队赶到了,他们是总部特务团第二营,只不过他们当中大部分是刚入伍的新兵,而且绝大部分战士连枪都没发,只带着少数手榴弹。
说是增援部队,其实倒给朱德出了个难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支新兵部队组织起来,释放出一定的战斗力,最低限度是不捅娄子。
面对这种情况,朱德展现出一个杰出指挥员的能力,他对特务团二营进行了紧急训练和动员,随后率领他们一路迂回穿插,以极具突然性的战术,去袭击日军的辎重大队。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办法取得了始终未及的好效果,日军的辎重大队被特务团二营的手榴弹炸得人仰马翻。八路军不但在这次战斗中歼灭了100多名日军,还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和我军急需的军毯、大衣、食品等物资,更令人意外的是,还搜到了一批日军的机密文件。
这次胜利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破坏了日军的物资补给,使其西进计划被迫中止。
随后朱德迅速通过电报等方式通知各路友军,日军采取极具冒险性的策略发起进攻,目前已呈分散深进之势,我军可抓住战机予以各个歼灭。各路友军听取朱老总的意见,纷纷对冒进之敌发起攻击,使战果得以继续扩大。
在这四天的艰苦战斗中,朱老总以极其有限的兵力与日军周旋,不但阴差阳错地避开了敌人志在必得的高空轰炸,而且抓住机会果断反击,共计歼敌三百余人,堪称是一场极为宝贵而又振奋人心的胜利。
大后方各界人士得知这一系列战斗的经过之后,无不纷纷感叹:“朱总司令真是吉人天相!”
【史说新域点评】古县之战是朱老总戎马生涯中最凶险的战斗之一,如果日军的轰炸机没有搞错地点,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然而冥冥中自有天意,朱老总居然神奇地逢凶化吉,而且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还能对日军实施成功的反击,并取得骄人的战果。整个过程中充分展现出朱老总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元帅风度,以及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足以证明他不愧是名列开国十大元帅之首的杰出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