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届中国象棋世锦赛选拔赛近日在成都落下帷幕,最终,唐丹、陈丽淳、孟繁睿和尹昇从众多优秀棋手中脱颖而出,组成了中国国家象棋队。
在这四位棋手中,唐丹的声誉可谓响彻棋坛。作为三届世锦赛冠军和九届个人赛冠军得主,她的成就已铭刻于象棋历史的丰碑中。她被视为女棋坛的“胡司令”,实力和成就毋庸置疑。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年仅17岁的棋手孟繁睿。自“录音门”事件后的新纪元以来,小孟的状态持续上升,表现出色,渐渐超过了同样表现惊人的弃子大师曹岩磊和王宇博,成为晋升特级大师最有希望的男棋手之一。之所以能够如此受到瞩目,是由于棋手晋升特级大师的规则已悄然变化:不再仅依赖全国个人赛的成绩,而是更加关注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
去年的江苏天才棋手刘柏宏,凭借在亚洲级比赛中的夺冠,一跃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特级大师,似乎开启了光明前途。然而,过去年中小刘在国内赛事中的表现却平平无奇,一冠难求,实难承担特级大师的名号。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未来特级大师的含金量显著下降,类似于当年一些棋手通过团体赛提升至特级大师,从而形成一部分“水分特大”的局面。
既然特级大师不能充分代表象棋的最高水平,是否在某种程度上贬低了这一荣誉称号?这反映出一个问题:棋协修改棋手晋升特级大师规则的初衷虽好,但在实施效果上显得欠缺全盘考虑与广泛论证。若新规继续实施,为了确保特级大师荣誉的真实性,需完善国际大赛中棋手的选拔机制,确保国家出战国际赛的棋手具备全国最高水平的代表性。那么,象征全国顶尖水平的棋手应来源于何方?无疑,重要的还是全国个人赛,而且必须是在完全公开、公平、公正的条件下进行,绝不能有高科技作弊或棋战交易行为,唯有如此,才能使赛事决出的冠军具备应有的说服力和代表性。
“录音门”事件对中国象棋的冲击是深远而毁灭性的,棋协必须果断采取行动,实施各项必要措施,以尽快消除其后遗症,引导中国象棋回归正轨。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象棋协会的工作显然未能达到预期,广大象棋爱好者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却无可奈何,棋协的地位及作用因此受到质疑。
在这次国家集训队的选拔中,唐丹、陈丽淳、孟繁睿和尹昇最终成功越过重重障碍,携手备战世锦赛。虽然大家对于最终名单没有太多争议,但弃子大师曹岩磊未能获得参赛机会一事却引发了广泛讨论。曹大师已年过三十,晋升国家大师的过程已有二十余年,且在当今中国棋坛中已属劲旅,此次落选国家队,按照新规,他未来可能再难晋升特级大师,实在令人惋惜!这到底是应当更改新规,还是调整选拔机制,颇值得思考。
或许,特级大师的荣誉确实在逐渐失去其原有的分量。预祝新一届国家队在世锦赛上能够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