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春,红一方面军无线电总队政委伍云甫(解放后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兼书记)找来一分队指导员袁光,郑重其事地宣布道:“小袁,自从无线电培训学校从总队分出去后,这里的人员编制就有点多了,考虑到你担任指导员的这段时间工作做得不错,特别是思想工作方面,所以组织上决定调你到江西军区的无线电第十四分队担任政委。”
听说要被调去陌生的新单位,才担任指导员不过半年的袁光脸上顿时露出忐忑不安的神情,伍云甫语重心长地安慰道:“不要害怕嘛,这次任命是组织上经过认真研究的,大家一致认为你挑的起这份担子,希望你到那边也不要辜负大家对你的期望。第十四分队的领导以前都是从总队调去的老同志,你只要把他们团结起来,相信一定可以把工作做好。”
袁光,原名袁邦光,1909年出生于江西泰和,1927年参加当地的农民赤卫军,1930年10月红一方面军解放赣江重镇吉安后,他和两个堂兄弟都参加了红军,被分配到总部警卫团。1931年1月,袁光被调到新成立的红军无线电总队,主要负责总队的后勤、政工工作。听完伍政委的话后,袁光放下思想包袱,在向战友们告别后就前往新岗位报道了。
江西军区司令部的驻地在宁都县城东面十多华里的一个小村庄,袁光报道后,军区参谋长陈奇涵(1955年上将)热情地接待了他,并将他送到无线电队。无线电队队长黄庆元、支部书记靳子云(解放后任邮电部副部长)、报务主任黄子坤(解放后在机械工业部工作)等几个领导都出来迎接,虽然大家之前在总队时都不认识袁光,但现在却一见如故。
靳子云向袁光介绍了第十四分队的情况: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无线电分队,使用从宁都起义带来的一台大功率无线电电台,全队包括监护排、运输排在内共有指战员160余人。讲着讲着,靳子云忽然故意对袁光说:“袁政委,您初来乍到,可能对我们这里情况不太了解,我们这里还有一些内部问题需要您处理,时间一长您自然会明白。”
袁光一开始也好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与新战友们相处了一段时间后,他才逐渐明白,问题出在队长黄庆元身上。黄庆元比袁光小三岁,出生于上海崇明县港西镇一户小康之家,在从崇明县立中学毕业后考入黄埔军校六期南昌分校无线电科。毕业后,黄庆元被分配到蒋军第28师公秉藩部的师部电台,当了一名电台报务人员。
在红一方面军第二次反围剿期间,蒋军第28师遭红军歼灭,黄庆元与师部电台一起被红军俘获,并见到了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副主席。在周副主席的教育下,原本思想进步的黄庆元毅然决定参加红军。参加红军后,黄良成先后担任红三军团无线电九分队报务员、红军无线电培训班教员,后因技术娴熟调任第十四分队队长。
靳子云与黄庆元一样是起义的蒋军无线电技术员,他比黄良成大两岁,出生于河南省长垣县一户贫农家庭,19岁时为了混口饭吃参加了冯玉祥将军的西北国民军,因为头脑聪明而被选送去学习无线电技术。参加宁都起义后,靳子云先是分配到红五军团电台工作,后调到第十四分队任支部书记,他并不擅长无线电发报技术,而是主攻电台设备维护维修。
严格的来说,靳子云与黄庆元在工作和思想认识上并没有什么矛盾,问题来自于两人的日常生活方面。黄庆元因为出生于富饶的长三角地区的缘故,加上红军无线电技术员薪资本身就高,因此在物质生活上比较会享受。加上他出生条件优越,从上学到参军一路走来都比较顺利,因此生活上也比较浪漫些,在工作中喜欢和同事、下属间开开玩笑、搞搞聚会之类。
而靳子云因为从小生活条件艰苦,在旧社会旧军队一路走来尝遍人间冷暖,所以在学习了一些简单的革命道理后,自然就对黄庆元的这些行为很看不惯。在他看来,黄庆元日常中的这些打哈哈的行为属于旧军队拉拉扯扯的不良作风,开玩笑属于散布不健康思想,搞聚会属于用小恩小惠笼络人心,所以两人之间就这样很快产生了隔阂。
袁光因为也是贫农出身的缘故,与靳子云很有共同语言,同样不喜欢黄庆元的这些行为。为此他后来专门找到黄庆元,说:“黄队长,我觉得你在工作中存在着过度浪漫化的问题,这既不利于我们工作的开展,也影响同志之间的团结,希望你好自为之,及时改正。”黄庆元表面上表示愿意接受袁光的批评,但其实内心很抗拒他们干涉自己早已养成的生活习惯。
所以这样一段时间下来,黄庆元还是像以前一样和同事、下属们相处,同时不忘到处开玩笑说“这个袁政委真是古板,我吃点东西还说三道四”。袁光看在眼里,心里当然十分生气,认为黄庆元“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劣性难改”,是在企图孤立他和靳子云。于是在内部组织会议上,袁光再次批评了黄庆元,点名要求他不要搞小团体,后者则还是只在表面上表示接受批评。
事情发展到这里,袁光、靳子云与黄庆元之间的误会和矛盾也越来越大,直到上级派军委三局科长罗若遐(1955年少将)来代理队长,才结束了这一冲突。黄庆元后来被调到军委三局任无线电队队长,参与了红军长征,全面抗战爆发后,他被调到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继续从事电台侦查工作,先后化名黄滨、黄良臣。
黄庆元改名的事情只有少数上级知道,对外上级则宣称“这个人吃不了苦跑回老家了”,一直关注黄庆元下落的袁光当然不知道其中底细,所以他在多年后自己的回忆录中写下“这个人终于当了可耻的逃兵”。袁光后来又参与了我军早期炮兵和铁道部的建设,解放后曾任解放军军事审判庭副庭长,并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最后于1998年病逝。
那么黄庆元这位我军早期的无线电技术功臣,最后为何销声匿迹了呢?1941年他奉命撤出西安办事处,转而在当地开了一家杂货铺,以此为掩护为八路军电台和秘密电台采购电台零部件。1946年杂货铺暴露目标后,黄庆元在地下党安排下返回崇明老家,在安顿好家人后,他又于1947年化名考入蒋军电讯管理局,后又转入蒋军军统电讯处工作。
1949年5月蒋军撤出上海后,黄庆元又随蒋军撤退到台岛,并于1950年初悄悄返回崇明老家。
返回老家后,黄庆元因为从事地下工作那段时期的历史问题说不清,而一直在崇明老家务农,最后于1975年病逝。现在虽然有关部门已经确认了黄庆元的崇明籍老红军的身份,但关于其历史问题的结论却一直没有公布,有人说他在返回崇明老家后就当了叛徒、去蒋军那里上班却没有向组织报备,也有人说他是奉命去军统和台岛潜伏的,其历史真相到底是什么,恐怕已经无法再公之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