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学良临终前,为何将巨额遗产捐给美国?而不是留给他的子女
创始人
2025-07-15 02:33:10
0

张学良作为一名著名的爱国将领,一生的经历非常的传奇,前半生是鲜衣怒马的将军,后半生则在飘零中度过,在这个过程中,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然而对于这笔巨额财产如何处置,张学良却做出了一个出乎人们预料的决定:他一分都没给自己的子女留,也不捐给台湾或者大陆,反而将遗产全部捐献给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2001年10月,张学良在美国去世,当他去世一年以后,他的财产清单才被公之于众。

除了上亿元的存款,张学良还收藏了很多名人字画、几十栋楼房,可以说价值极高!

大家看着这笔巨额遗产,再想想张学良不给子女留一分的决定,就更感觉无法理解他的想法。

那么张学良究竟是为什么把遗产捐给美国的呢?一直被软禁、漂泊于海外的张学良,又是如何获得那么多财富的呢?

“东北王”家大业大

众所周知,张学良的父亲是东北军阀张作霖,或许是张作霖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因此生活在军阀家庭的张学良从小对财富,没有多少兴趣。

张学良曾写过这样一首诗,从里面我们就不难看出他的财富观,他说:“白发催人老,虚名误人深。主恩天高厚,富贵如浮云。”

“富贵如浮云”这句话,就是张学良对于财富的态度,而他的一生也经常体现着这句话。

提起张学良的财富来源,我们就不能不说他的父亲张作霖。作为当年东北地区的大军阀,张作霖的财富可以说富可敌国!

如今关于张作霖有多少钱,一直是大家争论的话题点,主要说法有三种。

第一种认为张作霖的财产是3000多万,这个主要是从张作霖去世以后,日本人公开的他的银行财产。

不过要知道这仅仅是以张作霖个人名义存的款,如果再加上他家的其他人,或许数量就极为惊人了!

第二个说法则认为张作霖的家产在5000多万以上,这个说法的来源一共有两个。

第一个来源是民国《民视日报》整理出来的,认为张作霖在北洋军阀中的财富并不算多。

第二个来源则是因为张学良晚年的时候,曾经这样说过:“你要知道我在东北的家产有多大,我没讲过。我在那个时候的钱,虽然不能说称亿吧,反正我有五六千万家产。”

正是因为张学良的这句话,所以大家才广泛的认可这个说法。

最后一种说法则说张作霖的财产在3亿元以上!当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学良率军退出了东三省,随后日本人就查抄了老张家的府邸,竟然翻出了8万根金条、共256万两黄金!光这些金条在当时就价值3亿元。

从这些数据我们就不难看出,张作霖一家到底有多有钱!除了我们所说的黄金、存款,老张家在东北的产业可以说遍及各行各业!

各地官员、富商地主为了“孝敬”张作霖,纷纷给他高额贿赂,有的人会以良田、地产当做抵押,这些不动产能带来的财富更加可观。

早些年张作霖刚刚发家的时候,就通过武力相逼,占据了一处煤矿,成为了他们家的私人财产。

这座八道壕煤矿据说曾挖出过几十吨原煤,给老张家带来的利益不可估量!

此外张作霖名下还有纺织厂、印钞厂、铁矿厂、钱庄、银行等产业,光是这些产业,就能给他带来不可估量的财富。

不过虽然他们家产业很多,但另一方面,想要养活强大的东北军,也是非常需要花钱的。

东北军在最鼎盛的时期,拥有部众40多万!那么多人的军饷、粮草、武器装备就是一项巨大的开支!

1928年,在张作霖命丧皇姑屯之后,张学良正式接管了张作霖的产业。相比于张作霖的无限搜刮,张学良则换了一种思路,他更看重收入支出的比率,讲求开源节流。

很多张家的房产、地皮,被张学良纷纷放弃,他也无心去经营这样的财产,更重要的是,由于张作霖是死于日本人手中,所以对日本人的产业,张学良是深恶痛绝!

早在1920年,张作霖就曾和日本人达成合作,开发了一处400万公顷的地块,据说能带来巨额财富。

等到张学良主政以后,他马上就叫停了这个项目,获得了东北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许。

张学良在东北的3年内,从来没有花过大钱,只有一次是为了给赵一荻买房子,买了一栋洋楼,除此之外就再无打的花销,相比与他的父亲,可以说相当的节约!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曾经那个强大的东北军离开了东北,张家的财产也大致被分为了3块。

第一块被日本人掠夺、侵占,很多古董、玉器、黄金、首饰,外加银行存款,都被日本人带走;第二块被张学良转移到了关内,然而后来由于张学良被软禁,所以这块财产也被冻结;最后则是一些海外资产。

早在张作霖时期,张作霖就一直往海外转移自己的财富,所为“狡兔三窟”正是此理!这笔财产非常可观,后来张学良的巨额遗产,也和这笔钱有极大的关系。

从来不爱金钱

张学良率军进入关内以后,日本人本庄繁与张学良私交甚密,此前关系很不错,于是就将张家的财产运到了北京,想还给张学良。

张家的书画、珠玉装满了两节火车厢,然而当张学良见到那么多财货以后,竟然对本庄繁回复道:“你把这些东西赶紧给我运回沈阳!否则我就要把这些财物尽数焚毁!”

为什么张学良会这样说呢?到了九十年代,张学良晚年的时候,他终于给出了一个答案:“我的身份是一名军人,日本人杀害了我的父亲,侵占了中国人的土地,如今又把我家的财物尽数带回,这不是在羞辱我吗?”

正因如此,张学良才会拒绝本庄繁的一片好意。五年以后,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义举,直接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也推动了全国抗战的脚步。

然而他们二人却被蒋介石囚禁起来,从此过起来了没有自由的生活!

1940年,张学良被囚禁在贵州修文阳明洞,这里潮湿的环境摧残了他的夫人于凤至的身体,于凤至被人送到了美国。

到了美国以后,于凤至接受了大夫的治疗,身体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也不用再回到国内继续被软禁。

在美国的于凤至索性打理起了张学良的财产,她用自己的积蓄去投资股票,没有想到,于凤至炒股之旅特别的顺利,没有多就赚了上百万美元!

于凤至的父亲是一位富商,或许她遗传了父亲的经商头脑,随后于凤至拿着笔钱投资美国的房地产,这下赚得盆满锅满,这笔钱以及投资的产业也成为了日后张学良遗产来源的一部分。

我们再说回国内的张学良,1945年,日本人宣布无条件投降,从中国大陆撤军。

他们在东北的这些年,张家的府库财产消耗了很多,然而还留下了不少玉石、钱款,宋子文作为张学良的还有,于是主动上书蒋介石,希望蒋介石能够把这些张家遗产,还给张学良。

蒋介石当时心情很好,再加上有宋子文出面斡旋,所以这件事被他通过了。

得到这个好消息以后,张学良的好朋友莫德惠赶紧来到了张学良被软禁的地方,告诉他:“你的财产在宋子文的操心下,都被还回来了!我们都为你感到很高兴!”

结果张学良不以为意,他说钱财什么的早就不重要了,这笔钱给他也没有什么用。

随即张学良修书一封,这笔剩余的财产他一分没动,反而全部送给了张学良在西安的胞姐。

他在给姐姐的信中这样说道:“

关于财产的事,是在平津前辈好友的关心下,承他们的好意发起的!也曾向当局申明……财产多少、在何处我是不清楚的,除了爸爸留下来的,我自己买的,不是为了好玩,就是为了帮朋友的忙,我从来不注意它们……如果因为钱财多少而和别人争辩,这种事我是不会做的!如果家里有人有了钱而肆意挥霍,这种时候我是一毛不拔的!我想您晓得我的脾气,也知道该怎样做!

信的最后,张学良引经据典,这样写道:“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学良对于钱财的态度非常豁达,在这些迹象中我们就不难看出,他虽然家财万贯,这无疑也影响到了他后来的财产处置方式,他宁可捐赠出去,也不给自己家里留。

1946年,张学良被转移到了台湾继续接受软禁,直到1990年才重获自由,此时的张学良已经快90岁,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必须仔细的考虑自己的后事,该如何安排了!

捐给美国的原因

张学良晚年身体常常出现问题,甚至有一年夜里突然头痛难忍,大家都以为张学良要熬不住了,好在因为送医及时,张学良又保住了一条性命。

虽然当年父亲留给他的财产里面,有不少在这些年里已经丢失,然而张学良那里还有很多名人字画、玉器古董,对于这些东西,张学良决定无条件捐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张学良到了美国以后,很多人都上门找他采访,希望能做一个口述回忆录,起初张学良害怕别有用心之人加以利用,所以迟迟没有做。

其中还有不少日本的学者愿意承担这个工作,张学良最痛恨日本人,所以遇到这些人的请求,不生气就是好事了。

后来张学良想通了,他决定把这个口述回忆录的工作,交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负责。

哥伦毕业大学曾多次登门拜访张学良,他们有足够的诚意,再加上帮忙请求的人是张学良的一位故友,因此最终选择了他们。

在进行访谈的时候,张学良谈起了自己的身后事,他认为先把这些古董字画要捐出去,主要原因在于自己的子女多年来都在海外学习,对西方文化很熟悉,对东方文化却知之甚少。

张学良手里的这些毛笔书法、山水国画,还有精美的瓷器玉器,他知道其中的美、其中的价值,然而他的子女却看不到这一层,张学良害怕万一自己离世了,子女们把这些话随便一卖,甚至随手给破坏掉,这不是极大的浪费吗?

所以思来想去,张学良最终觉得还是送给博物馆、大学进行研究,比较稳妥。

那么为什么不送给台湾方面或者大陆呢?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来此时的张学良已经身处美国,这些东西跟着都送到了美国,一来一回实在多有不便。

而且台湾的环境非常潮湿,不利于这些字画的保存,另一方面,当年与蒋介石的恩怨瓜葛,让张学良对台湾这个伤心的地方没有太好的印象,所以他不愿意放在台湾、

二来当时的政治原因还很复杂,张学良虽然恢复了自然身,但这批遗产,不管是送给大陆,还是送给台湾,都会成为一个敏感话题,既然这样,还不如索性送给美国!

如果自己的子女拿着这些财物,日后反而会生出很多麻烦,自己的财产自己拿着,不让子女介入老一辈的纠纷,这也是张学良保护家人的一种方式。

再说,张学良的子女们各个事业有成,生活的也很不错,他们本来就不需要这样一笔财富,老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小孩的事就不需要他来操心了。

其实晚年的张学良不是没有考虑过,把这些东西送回大陆,然而他更多的意思是能够亲自回大陆看看,去一趟东北老家,看看沈阳的变化。

只是由于身体原因,迟迟未能成行!当年张学良解除软禁之后,邓颖超女士就第一时间给张学良送去了书信。

张学良非常的佩服周恩来同志,所以在接到邓颖超的信件以后,他别提多么高兴了!能知道大陆那边,还有很多人牵挂着自己,张学良的内心就非常的满足。

随后在九十年代,吕正操同志出访美国,和自己的老上司张学良重新见面。

看到老战友、老部下,张学良真是百感交集!原本在吕正操回去以后,张学良是想坐飞机回到大陆的。

不过由于台湾当时的政治环境很不稳定,所以张学良想稳一稳,当他去到机场的时候,身体又开始不舒服。

这种种的原因都是张学良与大陆相隔绝的因素,最终这个想法也只能作罢。

另外,张学良在大陆的好友多半已经离世,在大陆也没有什么亲人,他虽然想回去,但是仔细一想,又觉得无亲无故,最终未能成行。

而张学良的老友唐德刚在美国多年,这次和哥伦比亚大学达成合作,撰写回忆录,就是在他的牵线下完成的。

唐德刚向张学良仔细介绍了哥伦比亚大学的遗产管理制度,张学良听完之后,认为哥伦比亚大学的遗产管理系统很完善,这笔宝贵的财富交给他们打理也放心许多。

最终他的巨额遗产,就这样被捐献了出去。当然,中间张学良也让自己的家人进行过字画拍卖活动,把赚来的钱全部用于爱心捐款,不过收藏字画一直是张学良的最大爱好,拍卖出去的和留在他手里的一比,简直是九牛一毛。

他收藏的这些字画中,有很多名人真迹,比如吴道子、黄宗羲、郑板桥、王阳明、谢元等人的真迹,其中黄宗羲和王阳明的作品最多,如果没有他的保存,可能早就遗失了!

一些收藏价值很高的墨宝,都被张学良去美国之前留在了台湾,后来被台北博物馆收藏。

在接到张学良这些宝贵的收藏以后,哥伦比亚大学也非常的重视,专门给张学良的珍藏开设了一个展馆,里面用于陈列各种珍奇墨宝。

张学良这些年读过的《明史》以及他和妻子的生活用品,也全部被捐赠了出去,留在了展馆内,供人参观。

在“张学良和赵一荻书斋”开馆当天,吸引了美国上千名学者前往观看,他晚年用过的轮椅、圣诞树、扇子等私人物品,在他去世以后,也被一批批放进了馆中,最后的私人藏品都被捐了出去。

张学良去世以后,他被永远地埋葬在夏威夷北部的“神殿谷”公园内,没能落叶归根或许是他的一大遗憾!

纵观张学良的一生,无疑是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他当年在东北选择率军撤退,被不少人诟病,不过他在西安事变中挺身而出的义举和勇气,值得人们的尊敬!被囚禁半生、颠沛流离的生活也让人惋惜。

我们应当全面地评价张学良的一生,是非功过,总有历史定夺。

张学良苦中作乐,保持乐观的态度,对待财物的淡泊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相关内容

侃爷演唱会被吐槽像去米其林...
侃爷的演唱会曾遭遇吐槽,说其像去米其林吃白粥。这一评价看似奇特,实...
2025-07-14 12:39:56
原创 ...
李三万 摘要:甲午海战期间,北洋水师“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的表现历来...
2025-07-14 12:33:53
原创 ...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 “关注”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2025-07-14 12:33:51
原创 ...
实际上,安禄山到底为何造反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们的现在想法就是基于后...
2025-07-14 12:33:38
原创 ...
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武将排名榜,所以一般大家都是根据他...
2025-07-14 12:33:33
原创 ...
孝道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人们对于孝道文化有着独...
2025-07-14 12:33:15
原创 ...
毛主席和朱德共称为“朱毛组合”,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朱毛”离了任何...
2025-07-14 12:33:04
原创 ...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值得探讨,要解答这个问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
2025-07-14 12:32:59
原创 ...
导读: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这句代表对爱情忠诚且...
2025-07-14 12:32:59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距离当今生活最近的一个朝代,总是被人津津乐道。除了绝大多数人耳熟能...
原创 非...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难题也被我们国家的科研人员所攻克,比如袁隆平院士的杂交...
原创 他... 在战争年代,军队指挥员的职务变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有些人一直在军事主官位子上,有些人一直在政工位子...
原创 艺...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人物本是一名艺妓,因此容貌与舞姿得到了君主的青睐,得到了翁主的封号,她就是朝...
原创 魏... 魏忠贤是明朝著名的大宦官,他的一生算得上是一个传奇,从一个目不识丁的街头混混一跃成为明朝最有权势的宦...
奔流少年丨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革... 2024年8月26日是兰州解放75周年纪念日。8月20日至8月26日,兰州战役纪念馆、兰州市博物馆联...
原创 吴... 公元前585年,已经衰落的周王室,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这位客人,来自于东南地区,是东南地区吴国...
原创 旧... 公元526年,强大的北魏王朝的北部边镇,怀荒镇,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难民请愿事件。 根据美国气象学家爱...
原创 为... 前言 为什么说是毛主席救了陕北根据地? 1931年初,王明在共产国际实权人物米夫的一手扶持下火速成为...
原创 司... 1948年10月,国民党军第7兵团收拾好家当,准备西渡大运河。上峰突然来了一道手令,命令:“第7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