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皖西北革命根据地是鄂豫皖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根据地,曾走出了100多位开国将帅,像开国大将徐海东,开国上将刘震、韩先楚,开国中将梁从学、李耀、张天云等,就来自于这片红区。
皖西北革命根据地是由徐百川、朱雅清烈士创建的根据地,在鼎盛时期,这块根据地人口达到了40余万人,像六安、霍邱、霍山、固始等县,都归属于这片红区管辖。
皖西红军的领导机构是皖西北道委,红军鼎盛时期,这个机构直接统辖红25、红27和红28军,对曾经皖西红军正规军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实,除了红25军等正规军主力,皖西道委也非常重视地方武装的发展建设,红25军长征前后,皖西道委曾先后组建了五个游击师和两个游击大队,这便是初延今天要谈的皖西北五路游击师。
皖西五路游击师共分为五个分支,其中,皖西第一路游击师由高克文烈士组建,第二路游击师由杜昌甫成立,其它三路则分别由江求顺、刘正北和梁从学三人创建。虽然这五路游击师都归属于皖西北道委指挥,但由于创建时间不一,所以它们各时期的负责人也不尽相同。
一、皖西北第一路游击师
皖西北第一路游击师,是由高克文和林承祥一起创建的武装。
1932年冬,红27军编入红25军,同年11月,红25军在金寨县葛藤山组建第一路游击师,皖西北第一路游击师遂正式成立。
皖西北第一路游击师成立后,历任师长先后由李宾、林承祥、徐辉干和吴国桢担任,政委则分别由田继路、高克文、林承祥等三人出任。1935年7月,第一路游击师编入红28军,该师番号随即取消。
林承祥
,河南商城人,1928年参加革命,曾任红32师商南赤卫队队长、红4军12师交通排排长和皖西北道委交通连连长等职。林承祥是商南起义的农军领导者,商南起义后,他率部转战金寨、六安等地,为皖西北第一路游击师的创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35年5月,林承祥率游击师转移至潜山僧塔寺附近,在这里,他与敌军三个团遭遇,不幸身受重伤。7月,游击师东进岳西,因腿部伤口恶化,再加上突围心切,林承祥不幸牺牲于衙前土地岭,年仅25岁。
田继路
。与林承祥搭档的政委田继路,系安徽金寨人,他是原红4军独立营的营长,曾为皖西北根据地创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32年冬,一路游击师转移至吴店太平山附近,同年,田继路在此地壮烈牺牲。
二、皖西北第二路游击师
一路游击师创建不久,1932年12月,在今天金寨的桃树岭附近,中共赤城县委又组建了第二路游击师。其中,游击师的师长先后由朱世生、杜昌甫、徐德先和王信南四人担任,政委则由吴代芬、石裕田出任。
1935年7月,皖西北第二路游击师编入红军第28军,游击师番号取消。
杜昌甫
。皖西北第二路游击师师长杜昌甫,安徽金寨人,他参加过皖西农民起义,曾任赤南红军赤卫团团长、皖西北第二路游击师师长等职。
杜昌甫在赤南、金寨等县素有“杜老虎”的美誉,皖西北第二路游击师组建后,他曾率部在乌牛石大败国民党第45师戴民权部,沉重的打击了国民党匪军的嚣张气焰。
1934年11月10日,因为整肃扩大化,杜昌甫被错杀于黄眉尖山,年仅41岁。
石裕田
。与杜昌甫搭档的政委石裕田,1908年出生于河南商城,曾任红军赤城县县委书记、红28军82师政治部主任和新四军第7师56团政委等职。
石裕田一生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四个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他是新四军游击大队的队长,后来到解放战争时期,其又升任为解放军7纵20师副政委和4师政委,像合肥、淮安、淮阴等市的解放,就由其的一份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石裕田以三野战将的身份出任上海市沪北区委书记、上海市委办公厅副主任等职。2000年1月8日,其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92岁。
三、皖西北第三路游击师
比起前两个游击师,皖西北第三路游击师则组建稍晚,它是在1933年1月才奉命组建的。
1933年1月,中共六安中心县委仿照赤城县的做法,将六安、霍邱两县的地方武装合编组成第三路游击师,皖西北第三路游击师遂正式成立。
皖西北第三路游击师组建后,师长先后由江求顺和高克文担任,政委洪善维、吴宝才。1934年12月,第三路游击师编入红218团,该游击师随即取消。
洪善维
。皖西北第三路游击师师长洪善维,1912年出生于安徽金寨,1929年参加革命,曾任红军六安少先队队长、六霍游击师三县工委主任等职。洪善维是六霍起义的领导者,第三路游击师组建后,他与江求顺等率部转战至河南信阳,沉重的打击了顽军的嚣张气焰。
1934年,洪善维在黄鹄山战役中身负重伤,后因抢救无效,他不幸病逝于河南,年仅22岁。
四、皖西北第四路游击师
皖西北第四路游击师是1935年成立的一支队伍。红25军离开鄂豫皖后,中共皖西特委于1935年2月联合红28军组建了第四路游击师,因这支部队是在霍山、潜山边界成立的,所以它也被称之为是皖潜游击师。
第四路游击师组建后,辖3个连又1个手枪队500余人,其中,游击师的师长,由杨正操、傅以明担任,政委则先后由胡学美和刘正北出任。
傅以明
,1908年出生于安徽六安,曾任红25军224团1营副排长、新四军第四支队手枪团排长和新四军第2师17团团长等职。傅以明是高敬亭烈士的老部下,皖西北第四路游击师组建后,他长期坚持在金寨、六安等地,为游击师的扩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傅以明升任为三野12纵队30旅副旅长,在解放江淮的过程中,他配合陶勇、卢胜等部解放淮阴等市,为新中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傅以明先后在地方军分区任职,在此过程中,他连任芜湖军分区司令员和安徽省兵役局局长,并于1955年荣获大校军衔。1978年2月9日,傅以明因病在合肥逝世,享年70岁。
刘正北
。与傅以明搭档的政委刘正北,系安徽潜山人,他曾任中共潜山县委书记和潜北县委书记等职,是皖西北著名的政工领导者。1936年8月,刘正北在湖北麻城壮烈牺牲。
五、皖西北第五路游击师
皖西北第四路游击师成立不久,1935年11月,中共皖西特委又在三角山成立了第五路游击师,其中,游击师的师长,由梁从学中将担任,政委杨克志。
梁从学
,1903年出生于安徽六安,新中国的开国中将,曾任六安红军独立团2连党支部书记、红28军82师246团2营营长、红82师师长等职。梁从学是鄂豫皖根据地的创始人,在红28军创建的过程中,他协助高敬亭烈士指挥作战,为鄂豫皖苏区的巩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梁从学先后担任新四军淮南抗日游击纵队纵队长和新四军2师4旅旅长等职,像淮南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就是由其领导并创建起来的。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在华野任职,并出任江淮军区副司令和皖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等职,两淮的解放,就由其的功劳。
梁从学资历老,战功突出,新中国成立后,其相继担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和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为我军发展贡献极大。1973年4月7日,其因病在南京去世,享年70岁。
综上所述,皖西北游击师的师长和政委,有5人牺牲,1人位居芜湖军分区司令员,1人则是开国中将。这五支红军部队也是将星闪耀,也将永远为民众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