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白起被赐死的时候已经是七十多岁了,秦昭襄王为什么就容不下他?
创始人
2025-07-14 21:33:32
0

不是秦昭襄王容不下他,而是白起自己要作死。

白起有“人屠”之称。伊阙之战,白起斩杀韩魏联军24万,华阳之战,杀魏军13万,打败赵将贾偃,将贾偃手下2万士兵沉于河中淹死。攻打韩国陉城,又杀了韩国士兵5万,而长平之战,坑杀赵国降军45万,以上是史书有明确记录的数字,共计89万,加上没有记录的,白起杀死六国士兵超过120万。

这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战国时期中国的人口总数,根据历史学家范文澜的考证,大约在3000万。而秦国占了约700万。

那么东方六国也只要2000多万人口,白起指挥秦国士兵就斩杀了120万。特别是秦赵长平之战,未请示秦昭襄王,就将赵卒45万坑杀。

当然打仗是要死人的,但白起打了胜仗,连投降了的人也屠杀殆尽,这种处置方式势必引起六国公愤,六国士卒唯有死战不降,这就增加了秦国统一六国的难度。

而秦国自秦孝公起,历代君王励精图治,以统一华夏为奋斗目标。按白起这种打法,是要把六国的青壮男人全部杀尽,那么秦国统一了六国,又有何用?

秦国历代君王励精图治目的是统一六国,再拓疆土,建立一个更为强大的秦朝。

如果将六国的青壮男子都杀尽,即使统一了六国也无力再用兵南越,更别说抵御北方的匈奴了。

显然白起的做法与秦昭襄王的政治理念相背。

在长平之战后,白起欲一鼓作气攻打赵国邯郸,将赵国灭掉。而赵国当时约有600万人口。长平战败,白起坑杀赵国45万降兵后,赵国人十五岁以上至五十岁以下男丁都拿起武器,誓与秦国抗争到底。

如果白起当时一鼓作气攻打赵国,赵国来不及编练军队,赵国必败。按照白起的作战风格,赵国不知要死多少人。将赵国灭掉后,赵国只剩下老人妇孺了。这不是秦昭襄王想要的结果。

再加之赵括与白起对抗中,也斩杀秦国士兵二十多万,秦国也是伤筋动骨了。

所以秦昭襄王没有同意白起乘胜攻打赵国邯郸的请求,而是接受赵王割地求和的请求,暂时罢兵息战。

而白起却为此怏怏不乐。因为他失去了一次再建奇功的机会。

秦朝自秦孝公时,就实行军功制,在战场杀的人越多,爵位越高。白起杀人如麻,他的爵位从左庶长升至左更,由左更升到国尉,由国尉升到大良造,最后封武安君,是秦国战将中升迁最快的。

白起是靠秦国和六国将士的鲜血将自己的顶戴染得鲜红。六国百姓恨不得生啖其肉。

而秦昭襄王作为一个有极高政治抱负的人,对白起这个杀神的做法也是不满的。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不是为了杀戮。而白起将战俘或沉江或坑杀,视天下生命如蝼蚁,血腥残暴,逆天而行,不讲武德,让秦国背上了残暴的名声。

当时六国之间互有战争,如楚晋交战,晋兵被楚军打败逃跑时被战车绊住了,楚国士兵并没有挥刀砍杀,而是上前帮晋国士兵解脱羁绊,让晋国士兵逃生。而晋国士兵还不忘调侃楚兵,还是大国士兵有逃生经验呀。可见当时六国在战场上是非常珍视生命的。即使是敌国的士兵,在战败后也不会轻易杀戮。

而白起不顾天下舆情,大开杀戮,违逆了天下人心,所以白起不得不死。在他引剑自刭前,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而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这是白起被赐死的最根本的内在原因,而导致白起被赐死的直接原因完全是白起自找的。

秦国攻打赵国邯郸时,刚开始秦昭襄王并没有让白起挂帅,而是让王陵挂帅,有将白起其雪藏之意。

后因王陵指挥不力,战事不利,秦昭襄王再度起用白起,而白起却装病不愿出征。说此刻秦国攻打赵国邯郸必败无疑。

秦昭襄王亲自下令,白起拒绝出征。秦昭襄王又让范睢到白起府中去请,白起仍拒绝出征。

这次秦国攻赵国邯郸,秦国战败了,还折损了不少人马,秦昭襄王恼怒之际,白起还说起了风凉话,“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意思是你秦王不听我的,造成了损兵折将的结局,活该。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白起作为秦国一名武将,在国家命你带兵出征时,公然拒绝,不服从命令,是对国家,对君王的渺视。

而在秦军战败后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还嘲笑讥讽秦昭襄王,心胸再宽广的君王也是无法容忍的。

叫你不要打了,你偏要打。叫你打,你偏不打。到底是你白起是秦王还是我赢稷是秦王?干脆秦王让你白起来当算了。你白起还放言讥讽我堂堂秦王,不知天高地厚。不杀你白起,秦王将来如何驾驭将领统帅全师?

白起犯了极低能的政治错误,加之杀戮太重,违逆天下人心。

尽管白起七十多岁了,秦昭襄王必须将其赐死,以震慑其它将领,树立君王的威严,让秦国将领都明白,不管你曾经的功劳有多大,不听从君王命令的,结果只要一个,就是死。

同时向天下人昭示,白起虽为秦国最负盛名的战将,但因杀气太重,秦国仍将其赐死,以平天下之怨。

秦昭襄王赐死白起,为自己也为秦国,树立起令出必尊,令出必行的典范。让所有秦军将领充分认识到秦国君王的命令是至高无上的,必须无条件服从和执行,为后来秦国军队扫平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内容

侃爷演唱会被吐槽像去米其林...
侃爷的演唱会曾遭遇吐槽,说其像去米其林吃白粥。这一评价看似奇特,实...
2025-07-14 12:39:56
原创 ...
李三万 摘要:甲午海战期间,北洋水师“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的表现历来...
2025-07-14 12:33:53
原创 ...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 “关注”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2025-07-14 12:33:51
原创 ...
实际上,安禄山到底为何造反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们的现在想法就是基于后...
2025-07-14 12:33:38
原创 ...
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武将排名榜,所以一般大家都是根据他...
2025-07-14 12:33:33
原创 ...
孝道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人们对于孝道文化有着独...
2025-07-14 12:33:15
原创 ...
毛主席和朱德共称为“朱毛组合”,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朱毛”离了任何...
2025-07-14 12:33:04
原创 ...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值得探讨,要解答这个问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
2025-07-14 12:32:59
原创 ...
导读: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这句代表对爱情忠诚且...
2025-07-14 12:32:59

热门资讯

原创 从... 从亮剑谈八路军如何招兵 电视剧亮剑可能大家都耳熟能详了。那个脾气暴躁经常抗命的李云龙给大家印象深刻。...
原创 溥... 溥仪晚年探望健在的太监,太监直呼三个字,让溥仪听后十分难堪 清朝末年我们国家战乱四起,百姓们也因为战...
原创 清... 清朝的“宗人府”到底是干啥的?为何能让那些皇亲贵族和妃嫔们闻之色变,宁死都不愿去呢? 关于“宗人府”...
原创 清... 三国中挥泪斩马谡的故事,相信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作为一军之将,只懂纸上谈兵最终往往是以败仗收尾,还可能...
原创 1... 1985 年,在四川华西医院职工宿舍的施工场所,传来了一阵惊呼。 挖掘机挖的洞里头,有个老大的窟窿出...
原创 战... #历史开讲#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非常重视军戎服制的发展,特别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各国纷纷效仿,军戎...
原创 唐... 唐初大将,威名赫赫,但是死在战场上却被李世民大骂。 在冷兵器时代,弓箭的作用可以说是很重要了,因为这...
原创 司...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保不住的,刘禅甭管投不投降,最终只会被俘虏,甚至还会被砍头。因为这个时候姜...
原创 刀... 陈毅在《梅岭三章》中曾经写到:“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短短几个字,恢弘盛大的战争场面跃然...
原创 杨... 提起宋朝著名的将领,除了最近很火的《满江红》里的岳飞,就是杨家将和杨门女将们,受到评书、戏曲、小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