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就是这个人,把中国历史定格在5000年前
创始人
2025-07-14 14:33:35
0

掀开中国的历史,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源远流长"四个大字。

奔腾的长江,宽阔的黄河,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巍巍泰山,莽莽昆仑,坚实的脊梁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出一种伟大而崇高的中华文明,造就了一个坚韧而倔强的中华民族。

泱泱大中华,悠悠五千年,它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惊心动魄的深刻印记,也在文明的画卷中写下了波澜壮阔的厚重篇章。

然而国际学术界一般都认为中华文明仅始于殷商时期,只有4000年的历史,

是这个人,把中国历史定格在了5000年前!他叫施昕更!

打破西方起源说,把中国历史定格在5000年前

1894年,英国出版了一本名为《中国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的书,此书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它主要有两个观点:

一是中华文明起源于西方,二是中华文明只有4000年的历史,导致

国际学术界一般都认为中华文明开始于殷商时期。

为什么西方人不想承认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而更热衷于为中华文明"减肥"呢?我认为

原因有三:

1. 据《圣经》记载,"洪水灭世"后出现文明是在4000年前,而

中国号称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圣经》记载严重不符,所以一些传教士就不承认中国商朝之前的历史,这种想法在西方人观念中根深蒂固。

2.西方近代以来发展迅猛,急需对外扩张,同时也迫切的想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他们大肆宣扬种族优越论,从而以"文明社会"来奴役"野蛮社会"。

他们不会认同比他们历史还要悠久的文明。

3.西方把文字记载作为判断文明的绝对标准,而将未发现青铜器和未破译文字的文化摒除出文明之列。

而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朝代起始于商朝的甲骨文,而夏朝之前的历史大多被称为"上古时代"、"原始社会",没有文字材料能证明夏朝之前有文明史的存在。

当时民国时期的大师章太炎、刘师培等人也支持西方这种观点,这并不表明章太炎等人不爱国,

在当时承认中华文明起源于西方就等于承认"黄白同源",也能证明中国人也是和西方一样的文明社会,在当时特定时期没有比这种方法更能增强国人自信的方法了。

在此国内外都认为中华文化起源于商朝的学术大背景下,一位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站了出来,

凭借一己之力发现了良渚文化的存在,把中华文明的起源推至5300年左右,他就是施昕更。

《良渚》艰难问世,他却

溘然长逝

施昕更出生于清王朝苟延残喘的1911年,他自幼喜爱读书,却因家贫无奈退学,后来在校长和父辈的关心帮助下得以

在工业学校艺徒班半工半读,他十分珍惜读书和学艺的机会,这为他后来从事博物工作奠定了基础。

1929年,刚满18岁的施昕更被推荐为西湖博览会的讲解员,他利用此契机接触了大量文物,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后来省政府打算利用展品成立一家博物馆,施昕更因之前在博览会上表现出色,

便被直接录用为博物馆的助理干事。

此后,

施昕更勤勤恳恳、认真钻研考古学和地质学,并参加了古荡遗址的发掘工作,当他发掘到一款造型奇特的石斧时,他就觉得和老家良渚出土的器物极其类似。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在挖掘工作结束后,他回到了老家。

在老家良渚,施昕更发现了一些散落的陶片,似乎有先民使用过的痕迹,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些陶片大有来历。他继续潜心挖掘,发现陶片越来越多。后来证明,

这次挖掘开良渚文明研究之先河。

施昕更把自己发掘的陶片拿给博物馆馆长看,馆长经过研究发现这些陶片年代久远,甚至可能超出了当时公认的历史范围,所以鼓励施昕更继续发掘。

得到了馆长的鼓励后,

施昕更先后开展了三次独立发掘工作。他的举动引起了乡村们的怀疑,乡村们认为他是在盗墓掘坟,于是对发掘工作百加阻拦,也因此吸引了很多专业的盗墓贼前来勘探,施昕更没有办法,只好以最快的速度发掘更多有价值的文物。

经过施昕更的发掘和研究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

即中华文明起源于五千年前,这次陶片的历史有五年多年之久,这说明早在五千年前我们的先民就已经可以制造出精美的黑陶,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

施昕更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和发掘成果认真归纳总理,经过大半年的努力,

他完成了以《良渚》为主题,以《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初步报告》为副题的研究结论,当他把研究结果

付印之时,全面抗战爆发了。

施昕更没有想到丧心病狂的敌军进攻速度这么快,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浙江大部分地区便沦陷了。

施昕更的研究结果被迫搁置,《良渚》的付印工作也被迫中止,施昕更不得不撤离杭州,在撤离途中部分资料和文物丢失,但施昕更没有放弃,他边走边完善研究成果,最终经过重重难关,

《良渚》最终在1938年付印问世。但施昕更却因积劳成疾患病去世,年仅28岁。

《良渚》的蝴蝶效应,引起学界大发现

施昕更的《良渚》不久后便引发了学术界的震动,很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纷纷把研究方向转向中华文明的起源上来,最终成功发掘了良渚古城。

施昕更的研究成果在战争中保存了下来并被发扬光大,但直到今天,我们也不知道他死后葬在了哪里,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施昕更的《良渚》像蝴蝶效应一样,学术界据此一层一层又揭开了良渚古城的神秘面纱。

1959年,

夏鼐正式提出"良渚文化",1973年,在良渚遗址发现了玉琮、玉钺、玉璧等礼器,这些礼器分别代表着神权、军权和王权,这说明了在新时期时代良渚地区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礼制文化,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文明社会。

2007年,考古学家在良渚地区发现了环绕的城墙,确立了

良渚古城的存在,把中华文明的渊源推向了距今4300年至5300年前。5年前,又在良渚古城发现了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古代水利系统。

就在去年,良渚遗址成为世界遗产名录,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良渚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源头。

回溯悠久历史,将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文/满关山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侃爷演唱会被吐槽像去米其林...
侃爷的演唱会曾遭遇吐槽,说其像去米其林吃白粥。这一评价看似奇特,实...
2025-07-14 12:39:56
原创 ...
李三万 摘要:甲午海战期间,北洋水师“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的表现历来...
2025-07-14 12:33:53
原创 ...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 “关注”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2025-07-14 12:33:51
原创 ...
实际上,安禄山到底为何造反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们的现在想法就是基于后...
2025-07-14 12:33:38
原创 ...
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武将排名榜,所以一般大家都是根据他...
2025-07-14 12:33:33
原创 ...
孝道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人们对于孝道文化有着独...
2025-07-14 12:33:15
原创 ...
毛主席和朱德共称为“朱毛组合”,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朱毛”离了任何...
2025-07-14 12:33:04
原创 ...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值得探讨,要解答这个问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
2025-07-14 12:32:59
原创 ...
导读: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这句代表对爱情忠诚且...
2025-07-14 12:32:59

热门资讯

良渚,“玉成中国”的关键节点 ... 万年以前,东北玉器首先登场。五千年前,以良渚文化为代表的玉文化首先统一长三角,继而在距今约四千年之际...
原创 考... 自古以来,行军打仗,那都要讲究一个名正言顺,师出有名,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用兵...
原创 五... 众所周知,蜀汉有五位近乎封神的将领,那就是“五虎上将”,他们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
原创 长... 763年(唐肃宗唐宝应二年),毁掉大唐开元、天宝盛世的安史之乱,以史朝义自杀而结束。颠沛流离中的诗圣...
原创 遍... 地球资源有限,但还有一些地方隐藏着无限的宝藏,而这些地方又大多数在中国,比如我们现在要讲的柴达木盆地...
原创 他... 他是《亮剑》楚云飞的原型,怪不得这么受老蒋器重,说出来你不信 《亮剑》之中除了李云龙和政委之外,大家...
原创 大... 王莽改制,又称王莽新政,是指发生在中国古代西汉末年的新朝期间,以“恢复周礼”、“托古改制”为主要趋向...
原创 清... 清朝末年,朝廷出现一些力挽狂澜的重臣,试图挽救腐朽不堪的清王朝,比如平定太平天国的曾国藩,力推洋务运...
原创 古... 古代,每一场征战都离不开盔甲,这是军中将士们最基本的防护装备。也因此在将领们之间流行一种说法:刚打完...
原创 溥... 溥仪为何和最后一任妻子没有子嗣?妻子坦言后悔嫁给他 文/杰析历史 大家都知道,溥仪是中国最后的一位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