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美国“豹变”100年:萧条与繁荣轮回背后,美联储的创伤后遗症
创始人
2025-07-14 08:02:53
0

1930年6月,夕阳下的纽约,笼罩着一抹黄昏暮色。

一名穿着西装革履的青年,垂头丧气地从百货大楼走出,嘴里不断念叨着:

连保洁都要学士学位...

这年,30000名走出校门的美国大学生,拥有学士学位的

不足三分之一

大萧条之下,他们不得不为了争夺保安、电梯操作员挤得头破血流。

而在危机爆发后的两年里,肩负着“中央银行”使命的美联储,却做了一个愚蠢的决定:

收紧银根,导致美国经济彻底瘫痪。

然而到了80年代,曾反应迟钝的美联储,却对经济变得无比敏锐。

但若抽丝剥茧才能洞悉,美联储尽显英明的50年背后,是一段美利坚“犳变”的序曲,也是白头鹰财富分化的辛秘,更隐藏着一个将美国拉向泥潭的百年结症。

1、昂贵的死亡

美联储成立之初,一把手只是个跑龙套。

1913年,美国通过的《联邦储备法》规定:

将设立12家区域性储备银行,共同执掌美联储。

纽约联储得益于华尔街的存在,成为了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的一家。

当一众华尔街大佬齐聚信孚银行,邀请

本杰明·斯特朗

出任第一任行长时,却被直截了当地拒绝了。

理由是嫌弃美联储工资太低——

纽约联储行长年薪30000美元,斯特朗房子每年的租金就高达15000美元。

同时,他的有钱人岳父也认为:

这是个没有前途的职位...

最终,斯特朗还是招架不住大佬们的诚意,在1914年满脸不情愿地出任纽约联储行长,开启了他的“全球货币家长”之路。

斯特朗任期内的四届美联储主席,玩金融都属于被吊起来打的角色,久而久之话语权就转移到了纽约联储。

一战期间,斯特朗主导了向欧洲放贷、吸纳投资、阻止黄金回流等事件,不知不觉就实现了“挟纽约以令诸侯”。

待到战争结束,美国已

从全球最大债务国成了最大债权国,GDP比英法德总和多出一半

,人们也迎来了20年代的“柯立芝繁荣”。

冰箱、洗衣机走进千家万户;纽约一城的汽车数量,超越欧洲所有国家。

喧嚣之下,人们不再满足于生产经营,纷纷涌向创造神话的股市投机,向投资者放贷也成了一门生意:

银行将钱借给经纪人,经纪人以高利率借给投机客,投机客炒股还钱。

不到三年,标普指数

暴涨90%

,所有人都沉浸在赚钱的喜悦中。

只有斯特朗看到了背后的危机,一边呼吁人们冷静,一边引导市场降温。遗憾的是,没过多久他就在一次手术中撒手人寰。

大萧条的步伐陡然加快,这是人类史上最昂贵的一次死亡...

2、乌合之众

斯特朗去世后,美联储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局面,昏招一个接着一个:

先是提高贴现率,让市场雪上加霜;随后又在内部扯皮,眼睁睁看着大萧条爆发。

1929年10月29日,道琼斯指数狂泻

11.7%

,短短数周

美国三分之一的财富蒸发

紧接着,危机从股市蔓延至实体经济,10000多家银行破产,工业全面瘫痪,失业人口飙升至1300万,

连最底层的工作也需要学士学位。

在另一边,胡佛总统深信:

这是“看不见的手”对市场中腐朽的清除,危机过后价格会做出调整,人们会更加努力地工作。

因此,他不仅没有采取应对措施,反倒一副“没人比我更懂经济”的样子,对欧洲加征关税。

作为报复,欧洲各国纷纷做出反击,全球经济进一步恶化。

加拿大失业率飙升至27%、英国超过20%、纳粹在破产的德国上位,日本军国势力抬头...

纵使全球已经陷入史无前例的大衰退,在接待一群神职人员时,胡佛还是说出了著名的金句:

你们来晚60天,大萧条已经结束了。

1933年,直到

富兰克林·罗斯福

入主白宫,美国才开始整顿经济。

他用30次“炉边谈话”帮银行建立了信用,重塑了工业体系。

罗斯福还向农民提供补贴,为工人制定工时法案,用基建拉动就业,

中小企业和普通民众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随后,美国又在二战中踩着盟友起飞,再次繁荣。

与此同时,经济学家们也开始反思大萧条。

米尔顿·弗里德曼在《美国货币史》中写道:

美联储的不作为,导致了大萧条爆发。

但世上没有后悔药,即便是拥有“钞能力”的美联储也买不到,最终这个权利滔天的机构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3、后遗症与畸形之路

医学上有一种“创伤后遗症”(PTSD),是指在遭受过创伤后,精神上的过度反应。

来自《美国货币史》的提醒,则让美联储成为了“

大萧条PTSD患者

”——

只要市场剧烈波动,就在第一时间干预,避免大萧条重现。

进入70年代后,美元与黄金脱钩、石油危机爆发,美国经济长期陷入滞涨,时任美联储主席

阿瑟·伯恩斯起手就将利率干到了“负时代”。

人们把钱存在银行,不仅没有利息,还要被银行抽税,货币被迫在市场中流转。

负利率延缓了经济衰退,也将美国带入了大通胀时期,

CPI常年高于10%。

1879年,

保罗·沃尔克出任美联储主席后,

采取了弗里德曼“

通胀的根源是货币超发

”的观点,推动利率一路走高。

沃尔克意识到了问题的本质,并憋足了劲治理,却也开启了美国走向畸形的潘多拉魔盒。

1980年,美国通胀飙升至

14.8%

,利率一度逼近

20%

在这个“贷款等于高利贷”的时代,企业不断破产,成群的工人丢掉饭碗。

1981年,航空工会组织了一场13000人的大罢工,要求罢免沃尔克。

好莱坞演员出身的里根总统,解决方式简单粗暴:

直接解雇11345名工人,向世人传递了“工会都是纸老虎”的信号。

二战之后,工人联合工会与资本议价,进而维持生产效率与薪水同步增长的模式就此打破。

另一边,在沃尔克的咬牙坚持下,通胀从1982年开始下降,经济有序复苏,那些被裁的员工却再也没有回去过...

但论将美利坚引向深渊的贡献,在“放水爱好者”格林斯潘面前,里根和沃尔克也要甘拜下风。

4、阶层大分化

1987年10月19日,道琼斯指数暴跌

22.6%

,恐慌的投资者高呼:

1929再现。

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第一时间发表声明:

美联储将履行自己一贯的职责,为经济和金融体系提供流动资金。

随后,他迅速向市场注资,股市恢复上涨。

此役过后,格林斯潘体会到了危机之下快速出击的重要性,也成了“大萧条PTSD”的忠实患者。

从80年代的储贷危机,到98年的长期资本危机;再从2000年互联网泡沫,到一年后的“9·11”事件。

他都用货币政策化险为夷,并一步步走向神坛,以至于布什的竞争对手说出那句:

蠢蛋,就算格林斯潘死了,我们也要把他撑起来做摆设!

2006年,格林斯潘卸任时,在全球近乎封神。

铺天盖地的绿纸从水龙头涌向市场,美国股市芝麻开花节节高,代价则是一个走向撕裂的社会。

90年代的大牛市开启时,总统克林顿便通过了一项关于股票期权的规定:

当高管薪酬为股票期权时,可对100万美元以上的部分进行税前抵扣。

规定旨在鼓励高管薪酬与业绩挂钩,但华尔街的理解却是:

股价上涨,公司少纳税,高管多赚钱。

股市上涨时,企业高管只需抛售股票,就能获得远超薪水的收益,他们的任务也只剩下一个——

不遗余力抬高股价。

从1992-2000,标普500成分股的CEO

期权收入翻了9倍

,平均工资

从350万美元涨至1470万美元。

反观中产和普通人,80年代后薪水几乎原地踏步。

美国社会阶层走向分化,在此情况下,又有人为富人送上了长达七年的“数钱模式”。

5、富人吃饱,穷人跌倒

接任格林斯潘的,是一个沉迷于大萧条的中年秃头学者——

本·伯南克。

他毕生都在研究大萧条,不幸的是学了一辈子“屠龙之术”的伯南克,居然真的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2008年9月,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破产,恐慌在市场上飞速蔓延,即便是通用电气、可口可乐也无法获得贷款,

一切都在向1929年的大萧条靠近。

美联储立即联手财政部出手干预,但金融体系就像黑洞,不管扔进去多少资金都毫无反应。

到了9月,财政部长保尔森只能硬着头皮找国会要钱,为争取法案通过,他当场向众议院院长做出惊人一跪。

伯南克则祭出了“大萧条背景”,吓唬议员:

如果不快速行动大萧条就会重演,到了下周一,我们连“经济”本身都不会有了!

救市法案通过后,伯南克

连续9次降息,将利率从5.25%干到了0%

。但信贷市场依旧不为所动,最终他用出了一种更加激进的手段——

直升机撒钱。

这是弗里德曼在1969年提出的设想:

直升机向社区撒下美元,捡到钞票的人会将其视为“不可重复”的意外之财,然后用来消费,推动经济复苏。

40年后,这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概念,被伯南克付诸现实,放水爱好者格林斯潘直呼内行。

直升机撒钱拯救了经济,却也给美国带来了一个崭新的问题:长达7年的零利率和大举债时代。

次贷危机后,美国消费市场疲软,没有人愿意进行生产投资。

另一方面,贷款利率长期处于低位,借钱回购股票变得更有吸引力,华尔街的小鬼、害人精、妖精瞬间多了起来。

他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内循环”:

低利率从银行借钱→回购股票,并注销→拉升股价→高管数钱。

回看历史,美国阶层分化最极端的年份有两个:

一个是1928年,一个是2007年——我们都清楚后来发生了什么。

如今,美国的财富水平已回到了1929年。

0.1%的精英,掌握着全美20%的财富;排名后50%的家庭,仅拥有1%的财富;40%的美国人拿不出400美元的存款。

无论是美联储撒钱,还是股市暴涨,都与普通阶层无关了。

6、洪水滔天...

2016年后,伯南克的继任者耶伦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并有序推动美联储加息、缩表。

但鲍威尔上任后,便将其悉数推翻,大举扩张资产负债表。

当疫情席卷美国时,他抬手就将利率的子弹打到了0。

仅仅过了一周,鲍威尔又宣布“无底限放水”,将暴跌的美股拉出泥潭。

而今,美联储早已成了“大萧条PTSD”的深度患者——

绝不允许1929年错误重演。

一旦危机降临,就立马向市场注资,“再穷不能穷信贷,再苦不能苦银行”,至于放水带来的后果,他们管不了那么多。

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是让美国政界意识到:

危机面前,快就是对。

因此,在给放水开绿灯这方面内部也变得空前一致。

一次又一次的货币洪流中,富人资产快速膨胀,华尔街奖金再创新高。

反观普通家庭,从80年代至今,妇女外出工作

从20%上升到71%

,其中孩子不满6岁的占比

超三分之二。

美国后浪买房也需要掏空三代人的6个钱包,家庭债务占收入比例

从50%飙至138%

,支撑他们生活的从美刀变成了信用卡。

普通工人每年工作时长增加12周,以至于《纽约时报》调侃:

美国公司需要招一个“22-22-22“的人——即22岁,每天工作22小时,每年工资2.2万美元。

40年沧桑曲折,美国人彻底告别了“

约翰考上普林斯顿,汤姆进了通用电气,我在镇上的麦当劳炸鸡,大家都有美好未来

”的时代。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1920年代执掌美联储的斯特朗定不会想到,自己的意外身故引发了全球经济衰退,也促使美联储与“大萧条PTSD”水乳交融,更为百年后的阶层分化埋下了伏笔。

跌宕100年,昔日的美利坚踩着盟国的尸骨,从破败中复苏,扶摇直上;抹着平民的血汗,完成经济腾飞。

但从港口到平原,从山川到城市,从纽约到阿拉斯加,那与绚丽烟火相辉交映的贫穷底色,无一不在诉说着这片937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割裂。

路易十五曾说:

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再看如今的美国,洪水滔天这事儿,有人欢喜,有人愁,但的确没有人能管...

相关内容

侃爷演唱会被吐槽像去米其林...
侃爷的演唱会曾遭遇吐槽,说其像去米其林吃白粥。这一评价看似奇特,实...
2025-07-14 12:39:56
原创 ...
李三万 摘要:甲午海战期间,北洋水师“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的表现历来...
2025-07-14 12:33:53
原创 ...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 “关注”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2025-07-14 12:33:51
原创 ...
实际上,安禄山到底为何造反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们的现在想法就是基于后...
2025-07-14 12:33:38
原创 ...
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武将排名榜,所以一般大家都是根据他...
2025-07-14 12:33:33
原创 ...
孝道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人们对于孝道文化有着独...
2025-07-14 12:33:15
原创 ...
毛主席和朱德共称为“朱毛组合”,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朱毛”离了任何...
2025-07-14 12:33:04
原创 ...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值得探讨,要解答这个问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
2025-07-14 12:32:59
原创 ...
导读: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这句代表对爱情忠诚且...
2025-07-14 12:32:59

热门资讯

原创 我... 我国历史上有诸多猛将、名将、帅才,他们征战四方而鲜有败绩,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或是作战方式,...
原创 文... 前几天,笔者阅读1925年11月10日的《汉口新闻报》电子版,发现了湖北黄冈人闻鸣九为业师朱峙山生日...
原创 越... 废除汉字 越南是东南亚唯一一个汉字文化圈的成员,和朝鲜、日本一样,都曾将汉字作为书写语言。 秦朝时,...
揭晓:为何汉文帝会独宠邓通呢?... 汉文帝刘恒偏爱邓通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 其一,具有传奇色彩的相遇。 汉文帝曾做了一个梦,...
原创 做... 做皇帝这个差事,应该是每个时代的中国人都奢求不过的事了吧。 不管是诸侯将相,还是其他任何职位,也不论...
去延安!上海大学“长征新途”实... “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近日,上海大学“长征新途”实践团...
原创 美... 美西战争不是美国近代史的开端,确实是步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标志。 (1)美西战争不是美国近代史的开端 近...
王启民同志逝世 享年87岁 记者从中国石油大庆油田获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最美奋斗者”“改革...
原创 苏... 康熙可谓是清朝的一代明君,8岁登基,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一生兢兢业业,极...
原创 绝... 首先,曹军不止八百人,八百是张辽的敢死队。但也的确不多,总共七千余人。 其次,孙权举兵十万,却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