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当上皇帝后,不仅没杀功臣,连兵权都不夺,还把武将都安排在重要岗位上,连秦琼都善终了。李世民就不怕武将造反吗?
嘿嘿,他还真不怕。
有句话说得好,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自古以来,杀功臣的皇帝一抓一大把。
比如,汉高祖刘邦,在妻子吕雉的帮助下,以谋反罪除掉了韩信、彭越,英布等有兵权的人;朱元璋晚年,以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为核心,基本干掉了半个朝堂;宋太祖赵匡胤还算仁慈,没有直接动手杀人,但“杯酒释兵权”,还开创了重文轻武的潮流,宋朝的武将别说拥兵自重了,入朝当大官的资格都没了……
和这些人相比,李世民对待功臣的态度,还真算得上一股清流。
自从他当上了皇帝,昔日文臣、武将都得到了优待和重用,尤其是武将,身上毛病一大堆,却都在重要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比如,尉迟敬德当了右武侯大将军,后来带兵攻打突厥;李靖从刑部尚书转为兵部尚书,后来也手握十几万军队,领兵出征;程知节,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程咬金,成了最左领军大将军,掌管皇城守卫,看护李世民的安全……
连玄武门之变不肯出力的秦琼,也得到了善终,多年后,李世民还把他纳入了凌烟阁。
为什么李世民能善待功臣?他是有什么过人之处吗?
和其他皇帝相比,李世民还真有了不得的地方。
第一,李世民的出身够好,完全不担心有人在身份上做文章。
和其他开国皇帝的穷苦出身不同,李世民可是实打实的皇亲国戚。
、祖父李炳都是关陇贵族,在隋朝时就有唐国公的爵位。、祖父李炳都是关陇贵族,在隋朝时就有唐国公的爵位。他的祖母独孤氏,是北周大将独孤信的女儿,和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是亲姐妹。他的母亲窦氏,是北周皇帝宇文泰的外孙女、神武郡公窦毅的女儿。
就算唐朝没有建立,李世民从小打交道的都是皇亲国戚,坐上皇位,自然不会有任何不配得感,也无需杀功臣来消除自己的不安。
第二,李世民的军功够高,就算不当皇帝,也是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出身贵族之家就算了,李世民的身上还有实打实的军功,他的军功,一度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
公元612年,18岁的李世民就知道偷偷招揽门客,让天下才子为自己所用,而李渊的“晋阳起兵”,也是李世民力劝的结果。
贾胡堡之战,李渊想要退兵,李世民直接在营帐外哭号请战,因为这是他们第一场战役,若是不打就退,士气退散,就再也聚拢不起来。
李渊答应出兵,自己和儿子李建成都被打落下马,又是李世民从南面偷袭成功,救下了父亲和哥哥。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但地方割据势力还有很多,李世民又开始了四处征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讨伐薛举、薛仁杲,大胜归来,俘虏了精兵一万人,男女人口五万;对战宋金刚部队,和秦琼一起拿下美良川之战,收服了尉迟敬德;攻打王世充,降服窦建德,俘虏刘黑闼部众……
算起来,李唐的大半个江山,都是李世民带着将领一手打下来的。
没当上皇帝时,这些武将就听他号令,没道理当上皇帝了,还怕镇压不住他们吧。
第三,李世民善于沟通提醒,有着超强的御人之术。
没有能力的人,才想着一杀了之,而有能力的人,相信任何矛盾都能通过沟通化解。
跟着李世民的这些武将,没有一个是完美的,身上小毛病很多。
尉迟敬德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打仗很厉害,但为人自负,说话不饶人,得罪了无数大臣。
李世民数次提点他,他都不收敛,最后,40多岁的李世民,干脆对50多岁的尉迟敬德说,要把20多岁的公主嫁给他当正妻。
这下,尉迟敬德可吓坏了。
李世民的女儿,绝大多数都嫁给了武将的儿子,但他却要把女儿嫁给自己?尤其是,尉迟敬德的结发妻子还活着呢。
就算尉迟敬德再粗心,也知道李世民有点恼了,认为他有点不知收敛。
他连忙请罪,自此以后,再也不敢胡乱得罪人,而李世民的女儿,最终也没有嫁给尉迟敬德当老婆。
这还只是李世民和臣子相处的一段小插曲,他的帝王之术非常到位,对自己能力也有着充分自信,自然不必找功臣的麻烦。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李世民太年轻了。
李世民年少成名,18岁就知道招揽谋士,20岁出头就率领武将四处征战,等到真正当皇帝时,他还只有27岁。
27岁的皇帝,正值壮年,有着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
而这一年,尉迟敬德41岁,程咬金39岁,李靖55岁……
单是耗年龄,李世民就能耗死这帮老臣,自然不用担心他们有反心。
当然,李世民也不是没有杀过功臣。
凌烟阁24功臣之一的侯君集,因为帮着太子李承乾谋反,就被李世民处死了,家人流放岭南。
但这只是极个别的例子,而且事出有因,并不是欲加之罪。
整体来看,在李世民手下当功臣,小日子还是很舒服的,就算犯点小错,也会被包容,完全不用担心功高盖主被除掉,因为你功劳再大,也大不过李世民本人。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关注我,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