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两任北大校长,任职长达十七年,将北大发扬光大却被赶出学校。
在风雨飘摇的我国近代,列强入侵,百姓饱受苦难。这引起一大批有识之士的救国运动,从李鸿章等人的洋务运动,到光绪的百日维新,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却没办法彻底改变我国积贫积弱的现象。直到后来,一些有识之士才认识到,要救中国,首先要从思想上拯救中国。
思想的载体,从来都是文化,而文化的传播地点,就是学校了。为此,一大批有识之士为了拯救中国,投身到教育界,为新思想的传播,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这其中,包括了著名的陶行知,蔡元培,梅贻琦,还有蒋梦麟。
前面这三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在教科书都都有涉及,我们大多知道一点。但是大家对于蒋梦麟这个人了解多少?此人和胡适,陶行知师出同门,与蔡元培是挚友,两次在危机时刻拯救北大于水火,他在任期间,确立了北大在教育界的地位,但是最后却被北大的师生联名赶出学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蒋梦麟出生于一个小资家庭,由于不愁吃穿,父亲便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在蒋梦麟五岁的时候便将他送到了家塾学习。但是蒋梦麟非常讨厌刻板的教育方式,非常抵触教书的先生。
他的父亲后来也意识到了西学的重要性,于是将他送到了40里外的新式学校学习。而在这里,蒋梦麟结识了自己一生的导师蔡元培。之后,蒋梦麟去美国求学,考到了加州伯克利大学农学院,但是他毅然决然的决定转专业,去社会科学院学习教育学,之后辗转各个学校学习教育学和哲学。
归国之后,他担任《新教育》杂志的主编,开始在上面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这与已经担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的教育理念非常相近。适逢北大学生游行被捕,蔡元培为了救学生无奈辞去校长职务,并且邀请蒋梦麟担任校长,这是他第一次担任北大校长。
在此期间,他建设学校的学风,严抓纪律,建立民主制度,同时此处奔走,筹集经费。在其他学校饭都吃不上的时候,北大却能按时更新教学器材,这令北大的学术氛围浓厚,学术地位蒸蒸日上。但是之后,因为得罪了段祺瑞,他为了逃避暗杀,无奈辞去校长的职务。
而他第二次担任北大校长的时候,是在1930年,当时的北大已经荒芜一片,教员连工资都发不上,学生无心上课,学风一落千丈。蒋梦麟上任之后,马上就整治学风,清除混饭的教员,同时请的胡适来北大坐镇,这才稳定了大家的心。
他到处募集资金,再次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作,北大再次崛起,成为学术中心。后来抗战爆发,北大南迁和南开,清华合并为西南联大。在此期间,蒋梦麟为了让管理统一,主动让出管理权,自己退居幕后。之后,宋子文邀请他担任行政院秘书长,他不好推辞,就答应了。但是此举引起了全校师生的不满,大家一直认定他沉迷官职,并且以他当年说的“大学校长不得兼为官吏”的话逼迫他,无奈之下,蒋梦麟只好辞去北大校长的职务,永远的离开了北大。
论贡献,蒋梦麟仅仅次于蔡元培。可以说是蔡元培是北大的奠基人,而蒋梦麟却将北大发扬光大。但是如此优秀的一个人,却被逼出学校,无疑是最令人心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