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前257年-前193年),秦朝沛郡丰邑(今中国江苏省丰县)人。是汉朝初年丞相、西汉初年政治家。谥号“文终侯”,汉初三杰之一。辅助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政权。西汉初年政治家。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诸将皆争夺金银财宝,他却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并知民间疾苦,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淮阴侯韩信便是萧何推荐的,韩信原是项羽的部下,他有勇有谋,是天下无双的军事家。但在项羽手下却得不到重用,于是就投到刘邦麾下。起初,刘邦让他当了一个管理粮草的小官,韩信大失所望。一次偶然的机会,萧何结识了韩信。在接触过程中,萧丞相发现韩信有胆有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多次向刘邦推荐,但并没有引起刘邦的重视。
转眼间两个多月过去了,汉军将士不愿在蜀中久驻,整天思念家乡,念叨东归,开小差的人也越来越多。一天,韩信见久在汉营仍不受重用,一气之下离开了汉营。萧何得知后,马上放下尚没处理完的紧急公务,亲自策马追赶韩信,并极力推荐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率汉军渡陈仓,战荥阳,破魏平赵,收燕伐齐,连战连胜,在垓下设十面埋伏,一举将项羽全军歼灭,为刘邦平定了天下。很显然,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军事才能的充分发挥和运用,乃至汉王刘邦能够最终夺取天下,从一定程度上说,同萧何的慧眼识才,倾力荐贤是密不可分的。
韩信从一无名小卒继位上将军,一统三军,这就是成也萧何。后来,韩信运筹帷幄,逐鹿中原,为刘汉王朝打下半壁江山,封王列侯。后来有人告他谋反,刘邦便削了他的兵权。
汉十年,刘邦亲征陈豨,韩信称病未出,却暗中派人与陈联络,家臣告密,坐镇京城的吕后想召见韩信,又怕他拥兵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计策。解铃还须系铃人,毕竟萧何老谋深算,他派人传旨韩信,声称陈豨已经被捉拿斩杀了,列侯、群臣都要进宫朝贺。萧何欺骗韩信道:“你尽管有病在身,也得勉强进宫朝贺,以免皇上生疑。”
可怜韩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一踏进宫门,即被吕后预伏的刀斧手劫持捆绑,架至长乐宫悬钟室,身首异处了。这是第二次临刑了,他喟叹道:“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竟被妇人小子所欺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一家三族,这就是败也萧何。
京兆堂《韦氏族谱》记载:韩信幼子时年三岁,得家客(楚中尉屠中少年)藏匿,后告知萧何,萧何于是修书遣客(蒯彻、萧美(楚中尉屠中少年之名)),携韩信幼子至南越,暗托南越武帝赵佗抚养。
史记《萧相国世家》:韩信被谋杀,萧何家即被刘邦派五百兵卒包围搜查;两年间,萧何一直被刘邦严密监视,下狱直至萧何逝世。这些异常行为,足以证明京兆堂《韦氏族谱》记录“萧何救了韩信幼子”的真实性。
正是因为刘邦发现了萧何背着他藏匿韩信的儿子,所以刘邦便派兵搜查萧府,并派人严密监视萧何的一举一动,几乎相当于把萧何给软禁了,没有了人身自由。但是历史中却少有这些记载,可见刘邦也是想要隐瞒此事,私下秘密处理,也许萧何也并不是病死的,而是由于某些人的陷害也说不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