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历史,其实说简单点就是司马家人相互攻伐的历史。东汉末年费尽心思才篡了位的司马懿。可能想不到,从司马炎开始之后的司马家就一代不如一代。
甚至之后有一位叫司马越的后代,一手王炸打的稀烂。完全没有司马家的风范。
要想细致地了解司马越为什么这么蠢。我们还要细扒一下司马家的家谱。看看这司马家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能从谋士沦为野心家。
而这就要说说司马炎了。司马炎就是西晋的缔造者。结束了三国内乱的皇帝。
司马炎登基之后倒还好说,勉强也称得上是海内生平。只不过等到他驾崩,晋惠帝继位之后,金朝就乱起来了。
晋惠帝司马衷这个人没什么毛病,也就是智商不够,天生的傻子罢了。咱也不知道为啥司马炎选了这么一位皇帝。
当时司马炎让大臣评价司马衷,大臣说有上古遗风,意思就是您这孩子跟个野人似的。过了一段时间再问,回答说“圣质如初”。简单来说,这孩子不是不学习的问题,就是单纯的傻。
所以等到他继位,朝堂就变身议会了。毕竟皇帝啥也不懂,啥也不知道,也不指望他能给什么建议了。
毕竟当时晋朝刚建立,还是兵不血刃地改朝换代的。没经历战争,人才储存的还是不错的。光靠大臣们处理朝政,倒也不是不行。
但问题就在于他不是这么发展的。晋惠帝的皇后叫贾南风,了解过晋朝的人都知道,贾南风被评价为一代悍后。
“
焊后”,您听听,这可不是什么好词。不过贾南风也不是什么好人。要是分一分晋朝灭亡的锅,贾南风能占一小半。
可以说,就是这位的乱政,才导致了西晋的灭亡。更进一步来说,对后世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司马炎死的时候,不是没考虑过他这个傻儿子,还特意给他留了个辅政大臣——杨骏。
杨骏这人,在司马炎刚登基的时候没出头。等到后来司马炎开始宠信近臣了,他出来了。也就是说,这位不说佞臣,怎么着也是个宠臣。
司马炎死的时候,杨骏就在旁边陪着呢。司马炎留下遗诏:“命汝南王司马亮与杨骏共同辅佐司马衷”。
杨骏不乐意了,嘿,这怎么还能有司马亮的事呢?反正也没人看见,我就说遗诏命我一人当这个辅政大臣。正好朝堂上我的人也不少,他们也不敢反对。
就这样,杨骏靠着他在前朝留下的心腹,成了独揽朝政的辅政大臣。进太傅、大都督、假黄钺,政务一总于己。讲真,他里谋反就差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以及加九锡了。
当然,杨骏也没能得意多长时间。都说了,贾南风乱政,接下来轮到贾南风表演了。
贾南风这个人属于是眼高手低,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干。她看着杨骏处理朝政,觉得没什么问题,自己也想上去了。
但是她想干政,杨骏不让。这怎么办呢?贾南风一拍脑袋瓜,想出来个“好”主意——让藩王进京诛杀杨骏。
贾南风这边直接呼唤远方的亲戚,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这俩人也没犹豫,带兵就过来了。
杨骏也不敢拦啊,然后司马玮就进朝了。这边上朝呢,那边马上就开始了,好几个人直接诬告杨骏谋反。这内谋外合的,杨骏不死也得死了。
贾南风狠心啊,杀了杨骏一个还不够,直接夷三族,把杨家杀干净了。
前面也说了,贾南风眼高手低的。所以说她在政治方面的能力,真赶不上同朝的这些个人。
杨骏死了,司马亮上去了,这下独揽朝政的换人了。但贾南风还不满意,继续整活。
然后还是老套路,勾结藩王,诛杀独揽朝政的。目的就是能让自己成为那个独揽朝政的。
不过她也成功了,等到她把司马玮也弄死了,就轮到她独揽朝政了。这下,朝堂上下都是后党了。
要说前面这一段算是八王之乱里“文”的一部分,那么再之后发生的,就是“武”的了。
贾南风非得作死,想要废太子。正好太子太傅叫司马伦,司马伦在太子这边不受待见。听到贾南风的事,一拍即合,然后俩人就把太子弄死了。
太子死了,司马伦来劲了,直接起兵造反,人家有这份资本。要知道开国封了27个藩王,其中司马伦分到的东西,可是数一数二的,毕竟人家跟司马炎关系近。司马越就不行了,分到的地盘人口什么的,就属于是相当少的了。
等司马伦起兵,他可没学司马亮、司马玮这俩。直接进京,不但诛杀贾南风以及后党。更是幽禁晋惠帝,自己改元称帝了。
您看看,这是晋朝刚刚建立。知道的说这是晋朝,不知道的还以为东汉末年呢。
然后,就是其他的王爷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出兵了。一个两个的,拥护皇权的口号喊得是真响亮,干的事都是为了夺权。
就这样,一场内战开始了,这些个王爷互相厮杀。当然,司马伦第一个死的。
司马越能怎么办呢?毕竟他这么弱,地盘也小,人口也少,兵力更是不多。他也不可能出兵作战,毕竟那么多比他强的都死了,也不差他一个了。
就这样,司马越他坐在家里,都快旁观完一整局八王之乱了。才想起来他也能出兵这件事。
他出兵的时间选的特别好,正好就是实力最强的那几个王爷,像什么司马冏、司马颙的。就看这些人打的差不多了,他出手了。
趁着司马乂军队疲惫,贿赂他军队里的人,来了个里应外合。趁着夜里睡得死,直接把司马乂逮住,送给司马颙。
就这样,这位划水了大半局的王爷,也参与到了这场内乱之中。而且第一次出手就解决了一个对手,只不过后来就拉跨了。
司马乂被弄死了,又该分赏赐了。司马颖凭借着自己在朝里极有威望,自己军事实力还强,主持了这件事。
晋升司马颙为太宰,司马越为尚书令,自己则拜丞相。本来这就不错了,利益分割的还不错。
但是也不知司马颙怎么想的,上表了。说司马颖在前面这些战争中,起到了优秀的表率作用,对于我们全军学习有着借鉴意义,所以,他这么优秀的人应该做继承人。
然后司马颖就废除了太子司马覃,自己当上了皇太弟。本来人家是丞相,处理朝政就没多大问题。现在司马越已经是皇太弟了,独揽朝政就更没毛病了。
但是司马越看不下去了,他可看不惯司马颖这种人。然后就借着司马颖专政这件事,打算讨伐他。
但毕竟司马颖是最强的那位,他手里的人肯定是不够的。然后司马越就东拼西凑的,凑出来了十万人马,带着晋惠帝就奔着邺城就过去了。
然后司马越的十万大军,就被司马颖派出的五万人马击败了。顺带着还把晋惠帝抓走了,这下司马颖直接改元称帝。
虽然司马越跑路了,但是他还有亲属不是。司马颖就把目光放在了司马越弟弟司马腾身上。
司马腾可不是那么好拿捏的,直接联合乌丸、羯朱这些势力。靠着游牧民族的战斗力,硬是把司马颖打回去了。
司马颖怂了,带着晋惠帝直接跑回了洛阳。这下好了,司马颖这位最强的成了最弱的了。不止实力没了,而且名声也没了。
八王之乱打的热闹,打到现在,就剩下司马颙和司马越俩人了。本来司马颙打算把司马越骗回朝廷,但司马越没答应。然后司马颙就有点气急败坏的意思了,挟持晋惠帝,要罢免司马越。
司马越一看,乐了。好嘛,先是杨骏、司马亮独揽朝政,然后是司马伦、司马冏、司马颖专权。现在到你司马颙了是吧。
然后司马越就打着大义的旗号,喊着自己要勤王救驾。领着三万人马冲过去了。
一场胜仗下来,把司马颙吓到了,把自己的亲信张方给杀了,脑袋连夜送到了司马越手里。
司马颙杀完之后就后悔了,还打算继续作战。但连战连败,一路被追杀。
这下好了,哥几个死差不多了,就剩下司马越一个人了。这下他成了专政的那个了。
这下,持续了十六年的八王之乱就此结束,司马越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个人,走上了晋朝权力的顶峰。
司马越掌权之后,倒也没想着篡位的事,可能是被前前后后篡位的人给吓到了。更有可能的是,自己挟持晋惠帝这个傻子号令群臣,比自己篡位上去要安全。
但可惜,晋惠帝死得早,直到现在还有人怀疑是司马越下毒,毒杀惠帝,目的就是篡位。但是一直到司马炽继位,司马越也没有要篡位的打算。
甚至在司马炽登基之后,有人劝他要挟天子号令天下,他也把这两人杀了。看到了司马炽自己亲理万机,更是要求退回自己的封地。
我们很难透过历史书的字里行间,窥探当时的人是怎么想的。也许司马越真的是个忠臣,等到司马炽有能力处理政务就退却了。
但是我更倾向于另一种可能,司马越在权力斗争上输给了司马炽。毕竟司马越专权以来干的那些事情,可不像没有篡位的打算。
#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