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毛泽东比同时代的人看得更远?
理由有三条:
一是对农民的认识,
毛泽东比同时代的人看得更远;
二是对反革命的危险的预见,
毛泽东比同时代的人看得更远;
三是对枪杆子的认识,
毛泽东比同时代的人看得更远!
对农民的认识,毛泽东比同时代的人看得更远
毛泽东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
从小在农村长大,
他对农民有着天然的敏锐感知,
但当他走上社会后,
却试图通过进入社会上层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和理想:
他小心翼翼地把自己包装起来是为了不让自己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农民气息太浓郁,
通过读书、组织和参加社团、组织留学、与教授和名流结交,
积极主动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热情地在国民党内做宣传工作等等,
他所做的这一切就是为了找到能够支撑他实现人生理想和抱负的力量,
而对于他一直就很熟悉的农民的力量,
却恰恰没有很重视。
直到1924年他被国民党右派迫害而不得不离开上海回到湖南养病,
他才猛然发现,
原来农民运动竟然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力量!
于是,
他试图发动一个把农村、农民组织起来的运动,
积极创办夜校、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发展中共党员,
一时间湖南农民运动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开展得有声有色,
以致引起了土豪劣绅的恐慌和忌恨,
他们试图逮捕毛泽东,
毛泽东不得不离开农村回到了长沙。
从此时起,
毛泽东实际上已经洞悉了中国最大的力量就是农村的农民,
此后更加以百倍的热情投身于农民运动之中。
毛泽东在广东担任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
他深刻领悟到了,
只有切实解决了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
才有可能依靠农民的力量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这种远超同时代人的深刻觉悟以及积极投身农民运动积累的宝贵经验,
让他成为党内众所公认的“农民运动的王”(瞿秋白语),
其显著标志就是他写成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雄文。
而在当时,
几乎所有的人(从党的最高领导人陈独秀到中央其他所有领导人),
全都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认为依靠工人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胜利,
因而几乎很少人关注农民运动。
这就是毛泽东比同时代人看得更远的第一个地方——
对农民的认识。
对危险的预见,毛泽东比同时代的人看得更远
极善于投机钻营的蒋介石,
通过一系列的闪展腾挪,
在军队和国民党内迅速崛起,
尤其是北伐开始后,
蒋介石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力量来走自己想要走的道路,
而且这时候国民党左派也在为蒋介石贡献力量,
因为此时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
那就是打倒此前最令孙中山深恶痛绝的各派军阀。
但在北伐一路上势如破竹的过程中,
事情在慢慢发生着变化,
蒋介石通过自己的手段一步步操控着国民党和军队,
他在一步步排斥异己,
把军队和党内的权力聚拢在自己手中。
陈独秀虽然也隐隐意识到了似乎需要同蒋介石争夺领导权,
但他限制农民运动,
他也不知道拿什么来和蒋介石争夺领导权。
包括陈独秀在内,
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人,
他们本质上都是照着苏联指挥的路线走,
苏联的路线里从来没有提出可以而且应该依靠农民阶级的力量来夺取革命的胜利。
就在北伐战争节节胜利时,
湘鄂赣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农村大革命高潮,
许多地方掀起了疾风暴雨般的农民运动,
这些农民运动像熊熊烈火烧痛了同地主豪绅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国民党右派,
有人很快就站起来坚决反对革命,
反对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的革命,
他们站到了共产党的对立面,
许多人因农民运动而利益受损,
他们纷纷投进蒋介石的阵营,
这已经发出了时局即将骤变的信号。
在这个关键时刻,
陈独秀却作出了向蒋介石妥协的错误指示,
他的目的是想以此来换取蒋介石从右转向左,
包括毛泽东在内,
党内很多人不同意陈独秀的意见,
毛泽东甚至直截了当地提醒陈独秀注意“右派有兵、左派没有兵”,
但作为大知识分子的陈独秀却没有意识到这种已经越来越严重的危险。
说起来,
南陈北李都是毛泽东人生的引路人,
陈独秀提拔他、扶持他进入中共中央最高层,
对他有着深重的引路和提携之恩。
但在如何认识蒋介石的问题上,
却充分暴露出陈独秀本质上只是一介书生而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领袖。
在对待以蒋介石为首的崛起的国民党新右派势力的认识上,
毛泽东比同时代人看得更远,
已经看到了即将要到了的严重危险,
这就是他了不起的地方。
对枪杆子的认识,毛泽东比同时代的人看得更远
正如毛泽东曾经直截了当提醒陈独秀所说的那样,
“右派有兵、左派没有兵”,
兵的手里握着的是枪,
而不是像知识分子手里握着的只是笔,
毛泽东此时已经强烈意识到了军队对革命对党的重要性,
所以,
他在此期间给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员们发了枪,
而且军训也成为学员们学习的主要内容。
果然如毛泽东预料的那样,
蒋介石等到时机一成熟就迫不及待地采取行动了: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大肆逮捕和屠杀大批手无寸铁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面对如此严重的危机,
陈独秀却没有任何作为。
很多实力派纷纷倒向了蒋介石而走向了反革命,
许克祥在长沙对湖南革命者举起了屠刀,
这就是血腥的“马日事变”;
朱培德在江西以“礼送出境”的名义驱逐了大批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物;
汪精卫撕下左派伪装和冯玉祥、蒋介石携手反共反苏。
从1927年3月到1928年6月,
被屠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多达30余万人。
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血刺痛了毛泽东等一批早已觉醒的人,
毛泽东决定回到湖南组织秋收起义,
但他刚到湖南10天又被召回武汉,
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这就是“八七会议”。
毛泽东沉痛地在会上喊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他说,
我们不保存武力,
将来一到事变,
我们就毫无办法!
继周恩来等人发起了南昌起义后,
毛泽东主动提出去湖南组织领导秋收起义,
因为他已经强烈地认识到了,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才是真理,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势力手里有枪就可以横着走,
就可以让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几十万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毛泽东已经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社会的底层——
只有依靠人数最多、力量最大的农民阶级,
再联合工人等阶级才能有力量夺取革命的胜利。
蒋介石的血腥屠刀告诉毛泽东,
共产党人最直接的真理就是:
力量来自于枪杆子,
事业的根基在农村,
他现在彻底觉悟了,
开始走上了一条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道路,
尽管这条路还很曲折,
还很坎坷,
但他已经走上正途了。
这也是毛泽东对枪杆子的认识比同时代的人看得更远而带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