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最初期的三大创始人,分别是陈独秀、李大钊、张申府。而人们最熟悉的就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这在当时成为一段佳话,也是现在我们研究党史必须要知道的两个人物,更是历史书中必学的两位人物。中国共产党的三个最伟大的人物分别与张申府都有关系。而且是朱老总和周总理的入党介绍人。然而张申府现在却没有人知道,难道是历史忘记了这位历史人物。我认为张申府不为人知的原因有以下。
张申府: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罗素研究第一人,张国焘由他介绍进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也是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又与周恩来一起介绍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是毛泽东的“顶头上司”。
第一,他的性格特点太过书生意气。
1925年,张申府当时才28岁,而且才华横溢,因此特别任性。张申府自己也表示:“宁折不弯,大概是我的缺点。”而正是因为这种性格,为他后来退党埋下了伏笔。
张申府家庭特别富裕。祖父是当地的富农,父亲和伯父都是晚清进士,他本人在早期又受过良好的私塾教育,因此拥有扎实的古文功底,对中国的文化有较为深入的研究。1906年,父亲将他送往顺天学堂读书,这是中国最早的中西结合的学校之一,开设数学、英文和科学课程。1914年,张申府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后又转到数学系学习。张申府在这里迷上了数学,知道了罗素,并率先接受了罗素关于自由和平的学说。
第二,意气用事退党太早。
1925年,我党在上海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我党一何种身份加入国民党。这次论战,并没有对错之分,都是为了我党的事业和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张申府与蔡和森、张太雷也不是个人一个争,而是为了党的发展。张申府应该平心静气,不应该负气退出中国共产党。当时周恩来总理多次劝说张申府不要离党,但是张申府却选择退出党。
1925年1月,我党在上海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张申府也出席了此次会议。会上最激烈的议题是统一战线,当时的蔡和森、张太雷等人的建议是改变共产党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国民党结盟。
张申府与蔡、张等人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张申府认为应保持党的独立性,他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重要力量,在与国民党组织联合战线时,不应该忘记我党的目标是无产阶级专政。张申府的言论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被接受,他愤然离席,走之前还表示要退出共产党。
第三,我党解放全国之际,不合时宜发表《呼吁和平》
1948年10月,大半生从事政治活动的张申府,在国共两党早已决定通过战争解决政争,并且胜负格局已定的情况下,居然书生气发作,公开呼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恢复和平。当时我党快要解放全国,他却在这时候发表这篇文章,这不是呼吁和平,是为国民党卖力,因此我党革命人士对他不满,他也被民盟开除。
张申府开门见山地指出:“我们现在最要紧的事,消极地说,就是打破现状;积极地说,就是恢复和平。假使战事还不设法结束,和平还不速谋恢复,必致全国人,至少东北人与华北人,或至少在东北华北大城市住的人,都不得活;国家更将丧尽了元气,丢尽了脸。”
第四,在党的事业中,并没有实质性的贡献。
他虽然与李大钊在北京商量建立共产党,但是以后并没有实质性的贡献。1920年,共产国际东方局代表魏金斯基来华,帮助中国建立中国共产党。他来到北京后,经北京大学俄籍教员柏烈伟的介绍,见到了李大钊和张申府,后来,魏金斯基在李大钊的介绍下又到上海联系陈独秀。陈独秀曾担任过北大文学院院长,常出入李大钊的办公室,因此与张申府也有较多接触。他们三人于1918年冬共同创办了《每周评论》,由张申府负责编辑,他同时还担任了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杂志之一《新青年》的编委,还是中国现代最重要的两个社团:少年中国学会和新潮社的团。
但是1925年,张申府突然退党,因此他在党的这段时间并没有实质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