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史(中世纪及以后,含要人生死)
创始人
2025-07-13 07:32:17
0

欧洲中世纪

1、中世纪,476年--1453年

(1)罗马帝国,前27年--395年,共421年

  • 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帝国开始
  • 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将罗马帝国分给两个儿子分别继承,从此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西、东罗马帝国,

(2)西罗马帝国:395年--476年,共81年。476年,罗慕路斯·奥古斯都退位,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

(3)东罗马帝国:395年--1453年,共1058年,因国都君士坦丁堡原名拜占庭而别称拜占庭帝国。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走出中世纪

2、法兰克王国

(1)481年-843年,由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在西欧建立的封建王国

(2)墨洛温王朝,481年-751年,共270年

(3)加洛林王朝,751年-843年,共92年;查理曼帝国,800年-843年

3、法兰克王国三分

(1)西法兰克王国,843年-987年,共144年

  • 987年,路易五世病死,西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绝嗣
  • 987年,雨果·卡佩加冕为王,开启卡佩王朝,卡佩本来为法兰西岛公爵,后来把国家称为“法兰西王国”

(2)中法兰克王国,843年-855年,855年,洛泰尔一世死后,中法兰克帝国一分为三:

  • 长子,路易二世,分得意大利王国,是罗马皇帝与意大利国王,此时意大利王国,只有意大利半岛北部和中部
  • 次子,查理,分得勃艮第王国,863年,死后无嗣,路易二世吞并勃艮第王国
  • 三子,洛泰尔二世,分得洛林王国,869年,死后无嗣,870年,东、西法兰克王国签订《墨尔森条约》,瓜分洛林王国,认可路易二世获取勃艮第王国

(3)东法兰克王国,843年-911年,共68年

  • 911年,孩童路易病死,东法兰克的加洛林王朝绝嗣
  • 911年,康拉德一世被选为国王,他是第一位德意志国王

4、收复失地运动(718年—1492年,共774年,近800年)

711年—715年,阿拉伯人跨过直布罗陀海峡,征服伊比利亚半岛

(1)718年,科法敦加战役,收复失地运动开始

(2)1492年,格拉纳达战役,收复失地运动结束

5、主要王朝

(1)英国

  • 1、威塞克斯王朝,802年---1066年
  • 2、诺曼底王朝,1066年--1154年
  • 3、金雀花王朝,1154年—1485年
  • 4、都铎王朝,1485年—1603年
  • 5、斯图亚特王朝,1603年—1714年

(2)法国

  • 1、卡佩王朝,987年—1328年
  • 2、瓦卢瓦王朝,1328年—1589年
  • 3、波旁王朝,1589—1792年

(3)德国

  • 1、罗马帝国,962年—1157年,与前27年建立的罗马帝国没有任何关系
  • 2、神圣罗马帝国,1157年—1512年
  • 3、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1512年—1806年
  • 4、以上统称为神圣罗马帝国,962年—1806年

6、基督教两次大分裂

(1)1054年,基督教分裂,分成罗马公教(罗马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东正教)

  • 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向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屈服,发生卡诺莎城堡事件
  • 1308年,1305年接任的教皇克雷芒五世将教廷迁至意大利北部的阿维尼翁,1377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将教廷迁回罗马,期间(1308年—1377年,共69年)教皇全是法国人,受法国控制,被称为阿维尼翁之囚,也称阿维农之囚,阿维尼翁教廷被人文主义者彼特拉克斥为“全世界的臭水沟”
  • 格里高利是罗马教皇的称号,共有十六世(540年--1846年)

(2)16世纪,宗教改革后,从天主教分裂出新教

  • 新教、天主教、东正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流派
  • 新教三个原始宗派包括,路德宗 、 加尔文宗 、 安立甘宗(Anglican Church,英国国教的教堂),不承认罗马主教的教皇地位
  • 1、路德宗:路德教派,信义宗,教义“因信称义”,德国人路德在德国创建
  • 2、加尔文宗:加尔文教派, 归正宗,法国人加尔文在瑞士日内瓦创建
  • 3、安立甘宗:英国国教派,圣公宗

7、中世纪欧洲之其它国际大事

(1)十字军东征:1096年--1291年

(2)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

(3)黑死病:1347年--1353年,欧洲鼠疫,夺走2500万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

欧洲近代:1492年—1789年,发现新大陆—法国大革命

1、文艺复兴

(1)14-16世纪,西欧思想解放文化运动

(2)乔托(1267年-1337年),意大利画家,“欧洲绘画之父”、《最后审判》,《哀悼基督》

(3)文坛三杰

  • 但丁(1265年—1321年),意大利诗人,《神曲》
  • 彼特拉克(1304年—1374年),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第一个人文主义者,被誉为“文艺复兴之父”
  • 薄伽丘(1313年—1375年), 意大利诗人,《十日谈》

(4)美术三杰

  • 达·芬奇(1452年—1519年),意大利画家,三大杰作: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
  • 拉斐尔(1483—1520),意大利画家,《带金莺的圣母》、《草地上的圣母》、《花园中的圣母》、《卡斯蒂廖内像》、《披纱女子像》
  • 米开朗基罗(1475—1564),意大利画家、《哀悼基督》、《大卫》、《末日审判》

(5)文学

  • 塞万提斯(1547年—1616年),西班牙作家,代表作《堂吉诃德》,“西班牙戏剧之父”
  • 莎士比亚(1564年—1616年),英国剧作家,被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代表作:悲剧《哈姆雷特》、喜剧《威尼斯商人》

(6)天文学

  • 哥白尼(1473年—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1514年,写成了《天体运行论》,创立了“日心说”,1543年,出版《天体运行论》
  • 伽利略(1564年—1642年),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创始人,被称为“观测天文学之父”、“现代物理学之父”、“科学方法之父”、“现代科学之父”
  • 1609年, 意大利人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
  • 1609年,德国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一和第二定律;
  • 1619年,德国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
  • 1687年,英国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内有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运动的三大定律

(7)数学

  • 1637年,法国笛卡尔《几何学》,内有平面直角坐标系

2、地理大发现

前344年,亚历山大东征时,尼尔库第一次在地图上划出了一条纬线

(1)1487年,葡萄牙政府资助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出发,1488年,到达好望角

(2)1492年,西班牙政府资助的热那亚人哥伦布到达加勒比地区,登录巴哈马群岛

(3)1493年,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以西经38度为界瓜分地球,这条分界线被称为教皇子午线

(4)1494年 ,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又译托德西拉斯条约》,以西经46度37分为界瓜分地球,线西土地归西班牙,线东土地属于葡萄牙

(5)1497年,葡萄牙政府资助葡萄牙人达·伽马率船队出发,年底绕过好望角,1498年,到达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

(6)1500年,5月24日,迪亚士因海难死于好望角海域

(7)1519年8月—1522年9月,西班牙政府资助的,由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其中,1521年4月27日,麦哲伦在菲律宾的麦克坦岛因介入岛内纷争被杀

(8)1529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了《萨拉戈萨条约》,西班牙因对法战争缺钱,将原本的东部分界线东经134度向东移10度,即东经144度,同时获得35万金币

(9)1583年,葡萄牙人成立澳门议事会,管理澳门

(10)1884年,国际上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近郊的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度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

3、宗教改革

(1)1514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写成了《天体运行论》,创立了“日心说”,推翻了“ 地心说 ”

“地心说”是埃及天文学家托勒密(90年—168年)的观点

(2)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派台彻尔去德国兜售赎罪券,路德在贴出《九十五条论纲》,从而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3)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英国教会之首,有权任命教职和解释教义,英国教会遂成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英国国教就此确立

(4)1534年,西班牙人罗耀拉在巴黎创立耶稣会,1540年,教皇保罗三世正式批准,为天主教主要修会之一,旨在反对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会士除严守“绝财”“绝色”“绝意”“三愿”外,还应无条件效忠教宗,执行其委派的一切任务。1773年,教皇克雷芒十四世宣布解散。1814年教皇庇护七世重新恢复。20世纪60年代以来,成为促进天主教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5)1541年,法国的加尔文在瑞士建立政教合一的共和政权

(6)1543年,哥白尼出版了《天体运行论》

(7)1555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与德意志新教诸侯签署《奥格斯堡和约》,确定教随国定

(8)1566年,尼德兰的佛兰德尔爆发了大规模的圣像破坏运动,

(9)1581年,尼德兰北方数省成立荷兰共和国,成为欧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10)1598年,法王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规定天主教为法国国教,给予胡格诺派信仰自由和政治平等权利

  • 1598年,1592年开始的抗日援朝战争结束,朝鲜李舜臣和明朝邓子龙大败日本丰臣秀吉
  • 1598年,俄国沙皇费多尔死后绝嗣,留里克王朝结束

(11)1600年,布鲁诺因赞同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被宗教裁判所判为“ 异端 ”、被烧死

(12)1618年—1648年,三十年战争,又称“宗教战争”

天主教与新教的矛盾

  • 1618年,布拉格的新教徒发动起义,冲进布拉格城堡,以侵害宗教自由的罪行,将神圣罗马帝国的3名官员从窗口扔出,此为“扔出窗外事件”
  • 胜利方,1608年组成的“新教联盟”,德意志新教诸侯、瑞典、丹麦、法国,得到荷兰、英国、俄罗斯的支持
  • 失败方,1609年组成的 “天主教联盟”,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西班牙,并得到教宗和波兰的支持
  • 1648年,在德意志境内召开,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国际会议,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一系列条约总称,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3)1688年—1697年,九年战争,大同盟战争,奥格斯堡同盟战争

  • 反对法国路易十四扩张,
  • 1686年,欧洲诸国在神圣罗马帝国建立奥格斯堡同盟,1689年后改称大同盟,
  • 1688年—1697年,大同盟战争,最后双方在荷兰签订《里斯维克和约》,平手

4、三角贸易

(1)16世纪开始的“黑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回欧洲。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由于被贩运的是黑色人种,故又称“黑三角贸易”,历时400年(1500年—1900年)之久

(2)1501年,葡萄牙向海地岛运进第一批黑奴,这是美洲实行黑人奴隶制的开端

(3)1518年,非洲的贩奴船到达西印度,开始了非洲与美洲之间直接的黑奴贸易

(4)1530年—1560年,几内亚湾的圣多美岛是当时葡萄牙主要的海外领地之一

(5)1650年前后,欧洲由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对热带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从而促使西印度及美洲大陆生产热带产品的奴隶种植园获得巨大发展。这成为黑奴贸易兴盛的原因。

(6)1800年前后,欧美各国纷纷通过禁止黑奴贸易的法令

(7)1807年, 英国宣布三角贸易非法

(8)1833年,英国通过废奴法案

(9)1861年,法国结束黑奴贸易

(10)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1)1889年—1890年,布鲁塞尔会议通过了禁止黑人奴隶贸易的总决议书,标志着黑人奴隶贸易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结束

5、18世纪的欧洲

(1)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正式合并为大不列颠联合王国

(2)1741年,为俄国服务的丹麦探险家白令穿过白令海峡,到达北美洲的阿拉斯加湾

(3)1748年,孟德斯鸠出版论法的精神

(4)1752年,百科全书开始出版

(5)1756年--1763年:七年战争,

  • 为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
  • 一方,英国、普鲁士同盟
  • 一方,法国、奥地利、俄国同盟
  • 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普鲁士在德意志的特殊地位得到巩固
  • 法国进一步受到削弱,俄国加强了欧洲强国的地位
  • 《巴黎和约》、《胡贝图斯堡和约》
  • 比安史之乱(755年--763年)晚1千年

(6)1762年:卢梭出版《社会契约论》

(7)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8)1769年,瓦特改良纽昆门的蒸汽机成功

(9)1782年,瓦特研制成功“万能蒸汽机”,开辟崭新“蒸汽时代”

(10)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1)1792年,法国推翻波旁王朝,次年初,处死路易十六

(12)1793年,土伦战役,24岁的拿破仑横空出世

(13)1793年,处于“机器-工业社会”的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此时处于“牛马-农业社会”的清朝乾隆皇帝,无法理解英国的先进

(14)1794年,法国发生热月政变,罗伯斯庇尔被处死,法国的恐怖政治结束

(15)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成立执政府

欧洲现代:1789年——

1、19世纪的欧洲

(1)拿破仑战争,1793年—1815年,拿破仑一世指挥法国军队对抗反法联盟的一系列战争

(2)反法同盟,1793年—1815年,欧洲各国为了对抗新兴的资产阶级法国而结成的同盟

  • 第1—2次反法同盟,对抗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 第3—7次反法同盟,对抗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

(3)1803年,《路易斯安那购地案》美国向法国购买210多万平方公里

(4)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波拿巴在巴黎圣母院加冕,称拿破仑一世

(5)1806年,拿破仑勒令弗朗茨二世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尊号,神圣罗马帝国从此灭亡

(6)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罗斯,失败

(7)1814年4月11日,拿破仑与反法同盟签订 《枫丹白露条约》,宣布无条件投降

(8)1814年5月3日,拿破仑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厄尔巴岛,距意大利10公里,距科西嘉岛50公里,距法国本土170公里

(9)1814年9月—1815年6月,维也纳会议,主要内容是,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会议确立了俄、奥、普、英四国支配欧洲的国际政治秩序,史称维也纳体系,是继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的又一个国际体系,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瓦解,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取而代之

(10)1815年2月26日,拿破仑逃出厄尔巴岛,率领700士兵于3月1日回到法国,

(11)百日王朝,1815年3月20日—1815年6月18日

  • 1768年法国购入科西嘉岛
  • 1769年8月15日,拿破仑出生于科西嘉岛
  • 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拥兵34万回到巴黎,刚复辟的波旁王朝逃走,拿破仑再度称帝
  •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在比利时小镇的滑铁卢战役失败,不久,波旁王朝再度复辟,
  • 1815年10月16日,拿破仑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几内亚湾南方,距离非洲大陆最近约2千公里,南纬16度左右、西经6度左右)
  • 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去世,年52岁

(12)1815年9月,在俄皇倡议下, 俄、 奥、 普三国君主缔结神圣同盟,目的是维护君主政体,反对法国大革命理想在欧洲传播

(13)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

(14)1837年—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在位,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

(15)1840年前后,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6)1845年—1849年,爱尔兰饥荒

(17)1848年,1848年革命,也称民族之春,欧洲平民与自由主义学者对抗君权独裁的武装革命

(18)1859年,英国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

(19)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 1861年,法国结束黑奴贸易
  •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 1861年,意大利王国建立
  • 1861年,中国辛酉政变,慈禧上台

(21)1862年,法国雨果出版《悲惨世界》

(22)19世纪60年代后期--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3)1870年—1871年,普法战争,普鲁士同法国之间的战争

(24)1871年,巴黎公社

(25)1880年,英国与南非布尔人第一次布尔战争

(26)1884年11月15日,柏林会议开幕,德国首相俾斯麦主持,欧洲列强商量如何瓜分非洲,持续104天

(27)1889年,埃菲尔铁塔建成

(28) 1895年3月—1896年10月26日,第一次意埃战争,埃塞俄比亚打败意大利,签订《亚的斯亚贝巴条约》,维护了独立。1896年3月1日,阿杜瓦战役,埃塞俄比亚打败意大利

(29)1899年—1902年,英国与南非布尔人第二次布尔人战争

(30)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 八国分别是:三国同盟(德国、意大利 、奥匈帝国)、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日美(日本、美国)。《辛丑条约》另加,比利时、西班牙、荷兰,共11国

2、一战

(1)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 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
  • 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 1915年,意大利参加协约国
  • 1917年4月6日,美国对德宣战
  • 1917年 8月14日,中国对德宣战

(2)1914年0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普林西普枪杀

  • 19岁的普林西普,因不满成年年龄20周岁,获有期徒刑20年,1918年病死狱中
  • 1386年6月28日,土耳其征服塞尔维亚

(3)1914年0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4)1914年,第一次马恩河战役,英法打败德国

(5)1915年初—1916年初,加里波利之战,英法攻击土耳其,企图打通博斯普鲁斯海峡,英法失败

(6)1916年2月—12月,法、德,(法国)凡尔登战役

(7)1916年7月—11月,英法、德,(法国)索姆河战役,英军初次使用坦克

(8)1917年2月,无限制潜艇战,德国潜艇不发警告,任意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

(9)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10)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十四点和平原则”

(11)1918年3月3日,苏俄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12)1918年10月29日,德国十一月革命,11月,德皇退位

(13)1918年11月11日,德国正式投降。德国代表在法国-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福煦车厢里,签署《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1919年6月28日,巴黎凡尔赛宫,签署条约

  • 1919年—1920年,协约国同德国的盟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 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形成凡尔赛体系,

(2)1921年—1922年,华盛顿会议,美、英、法、意、日、比、荷、葡、中,九国先后签订了 《 四国条约》、《五国海军协定》、《九国公约》,形成华盛顿体系

  • 1921年,美、英、法、日,《四国条约》
  • 1922年,美、英、法、日、意,《五国海军条约》
  • 1922年,美、英、法、日、意、比、荷、葡、中,《九国公约》

4、二战

(1)绥靖政策,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一种政策。

(2)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被任命为意大利总理,

(3)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

(4)1935年10月3日—1936年5月5日,第二次意埃战争,意大利打败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国王海尔·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国

(5)1936年10月24日,德意秘密签订了《德意议定书》,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6)1936年11月25日,德日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

(7)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

(8)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德、意、日三国轴心正式形成

(9)1938年9月30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 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订了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作为交换德国向苏联进攻的条件。历史上把这种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企图引开祸水的做法称为“慕尼黑阴谋”

(10)德国的吞并行为

  • 1938年3月12日,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
  • 1938年10月5日,纳粹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
  • 1939年3月15日,纳粹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1)1939年5月22日,签署《德意同盟条约》,又称《钢铁盟约》《德意友好同盟条约》

(12)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3)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4)1940年5月10日—6月22日,法国战役

(15)1940年6月22日,法国正式投降。法国代表在法国-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福煦车厢里,签署《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第二次)

(16)1940年5月26日—6月4日,英军在法国敦刻尔克撤退

(17)1941年1月至3月,美国和英国在华盛顿确定了“先欧后亚”的战略总方针

(18)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

(19)1941年8月13日,英国首相丘吉尔与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联合宣言《大西洋宪章》,又称《丘吉尔罗斯福联合宣言》, 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

(20)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21)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并决心共同战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此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22)1943年9月8日,意大利投降

(23)1943年11月22—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开罗发表《开罗宣言》, 讨论如何协调对日作战、战后如何处置日本

  • 1943年8月1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重庆逝世,蒋介石继任

(24)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于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德黑兰会议,讨论美英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25)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

(26)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美、英、苏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的首脑会议,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列强利益分配问题

(27)1945年4月28日,墨索里尼被枪决并暴尸米兰广场示众

(28)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

(29)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 柏林时间23:4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 战败国(德国)和
  • 战胜国(美国、英国、法国、苏联)
  • 在德国投降书上签字,
  • 柏林时间5月9日0时生效,生效时,
  • 美国首都华盛顿时间为5月8日18:00,
  • 英国首都伦敦的时间为5月8日23:00,
  • 法国首都巴黎的时间为5月9日00:00,
  • 苏联首都莫斯科时间为5月9日02:00,
  • 中国首都重庆的时间为5月9日06:00,

(30)1945年7月26日,波兹坦公告发布,中、美、英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履行开罗宣言,商讨对战后日本的处理方式

(31)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

(32)1945年8月8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33)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34)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开始第三次工业革命, 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5、战后

(1)1945年11月 21日—1946年10月1日,纽伦堡审判,正式名称欧洲国际军事法庭,被告共计22人,均为纳粹德国的军政要员,12人绞刑,3人无期徒刑,2人20年徒刑,1人15年徒刑,1人10年徒刑,3人被宣判无罪

(2)1946年3月5日,铁幕演说,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演说,内容为:攻击苏联的“扩张”。

  • 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 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
  • 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 因此,此演说被称为“铁幕演说”,铁幕演说也被认为是正式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3)1946年5月3日—1948年11月12日,东京审判,7人绞刑,16人无期徒刑,1人20年徒刑 ,1人7年徒刑

(4)1947年3月12日,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以美国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正式开始

(5)1947年7月,美国启动“ 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6)1949年4月4日,美国、英国、法国 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简称北约,规定缔约国任何一方遭到武装攻击时,应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攻击

(7)1955年5月14日,苏联等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 华沙条约》,简称华约,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散

(8)欧共体与欧盟

  • 1950年5月,法国外长罗贝尔·舒曼建议把法国和西德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领导之下
  • 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在巴黎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 1957年3月25日,六国又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
  • 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欧共体)
  • 1967年7月1日《布鲁塞尔条约》生效 ,欧共体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 1973年,丹麦、英国、爱尔兰加入欧洲共同体
  • 1981年,希腊加入欧洲共同体
  • 1986年,西班牙、葡萄牙加入欧洲共同体
  • 1987年7月1日,欧洲单一法案生效
  • 1993年11月1日,在荷兰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洲联盟(欧盟)正式成立
  • 2009年12月1日,在葡萄牙签署的《里斯本条约》生效,废止了“欧洲共同体”,其地位和职权由欧盟承接

· 附、截止2023年4月9日,非北约欧洲国家:爱尔兰、瑞典;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瑞士、奥地利、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塞尔维亚

欧洲地图

北欧地图

丹麦地图

附、外国要人的生死

1、马克思(65岁):1818年05月05日——1883年03月14日

2、恩格斯(75岁):1820年11月28日——1895年08月05日

3、俾斯麦(83岁):1815年04月01日——1898年07月30日

4、爱迪生(84岁):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

5、贝当(95岁):1856年4月24日——1951年7月22日

6、居里夫人(67岁):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

7、甘地(79岁):1869年10月02日——1948年01月30日

8、列宁(54岁):1870年04月22日——1924年01月21日

9、丘吉尔(91岁):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

10、斯大林(75岁):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

11、爱因斯坦(76岁):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

12、罗斯福(63岁):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

13、墨索里尼(62岁):1883年7月29日——1945年4月28日

14、希特勒(56岁):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

15、戴高乐(80岁):1890年11月22日——1970年11月9日

16、波尔布特(73岁):1925年05月19日——1998年04月15日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红军长征的道路上,“飞夺泸定桥”是关键一役。1935年5月29日...
2025-07-13 04:33:34
原创 ...
当殷商的历史传承到帝辛时,商朝初年的鼎盛早已不复往昔。尽管我们不知...
2025-07-13 04:33:32
原创 ...
孙绍祖,是贾迎春的丈夫,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府门下,乞求...
2025-07-13 04:33:27
原创 ...
《史记》中有记载一段孔子所说的话:“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
2025-07-13 04:33:18
原创 ...
1913年3月20日晚10点,上海沪宁火车站出现一声枪响,被誉为“...
2025-07-13 04:33:06
原创 ...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四十三)支道林 谈到中国传统的宗教问题,无非就...
2025-07-13 04:32:55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是一句民间谚语,最初的解释是黄河改道,...
2025-07-13 04:32:51
原创 ...
《列子·汤问》:“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地维...
2025-07-13 04:32:45
原创 ...
文 ┃文化三家店 一说起赵普,人们立马想到 “半部论语治天下” ,...
2025-07-13 04:32:41

热门资讯

原创 《... 《山海经》身上一直有很多谜题,其成书时间是一个谜,其真正的作者是一个谜,其内容为何如此真实又如此神奇...
原创 开... 众多开国将帅都对毛泽东衷心信服 看一看新中国开国元勋的名单,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也非常值得人深思的...
原创 杨... 杨贵妃喜欢吃荔枝是我们所有人都知道的人,最有名的应该就是说名叫妃子笑的荔枝,可见杨贵妃见了这荔枝是有...
原创 春... 谈秦说汉(362)春秋战国哪些国家不是周天子赐封,争霸称雄的诸侯是何时称王的? 史学家将“三家分晋”...
原创 韩... 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大人物身边,都会有一个替他出谋划策的人物。 比如说,皇帝身边有宰相辅佐皇帝治理国...
原创 张... 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很喜欢在家中请客。他请的客人,大都是国民党的军政要员,...
原创 专... 从郭沫若打开明定陵,让文物受到不必要的损失后,国家就规定不能在挖掘古墓。尽管郭沫若之后多次建议挖掘古...
原创 三... 提起三星堆遗址,可能大家都不陌生,这里被挖掘出许多稀世珍宝,因此而被人们称为上世纪最伟大的发现,很难...
原创 殷... 中国历史是一部独特的历史,它既一定的自身规律性,又富有一定的变化性。比如商朝和周朝的历史,就有很大的...
“江西填湖广”从何来?长江流域... 人们常说“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这一历史上长江流域的移民浪潮有何渊源?日前,“共饮一江水——长...